主题:我终于搞明白了富士机器的“高光色调”、“阴影色调”、“动态范围”的作用了 [主题管理员:imkdk]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856
主题: 47
帖子: 3295
注册: 2012年7月
原本是只做个简单的分享,谁料帖子越来越长。使得翻看都不易了。所以理个目录放在前面,方便用CTRL-F在本页查找,可以跳到感兴趣的内容去。
另外还想提醒的一点是,这么长的内容,其实只是帮助理解参数的效果,枯燥的数字不值得去记忆。了解参数的道理和相机逻辑之后,真正在拍片时,我个人是记感觉,不记参数。
我在拍的时候,大体分为两个目的:
1. 想强调明暗关系
2. 想尽量保留细节
根据目的不同,再来选择不同的参数组合。前提当然还是对每个参数的作用都有理解和认识,才能预判。
想强调的一点是,本文大多都是以“保留细节”为目的,在讨论参数。但实际拍摄时,并不是每个人都想尽量保留细节。玩直出,为了突出影调,有时候要舍得细节。正如在构图时要舍弃不相关的景物,以求主体突出,这个道理大家都比我懂。就细节而言,其实是一个道理,为了强化影调的需要,也许需要舍弃一些细节。
所以,虽然说高光-2,阴影-2,动态范围400,可以保留最多细节,那也仅仅是以尽量保留细节为目的而言的(目的2),但这样出来的片,整体灰、平,如果不后期几乎无法看。真正拍的时候,很多情况是不需要保留这么多高光、阴影细节的。
如何设置和取舍,各人有各人的心得,我们这个分享的目的,只是为了帮助理解参数的效果,以便大家在想实现某种目的的时候,能够迅速找到对应的参数。

目录:
第一节:交代实验环境
第二节:实验的步骤
第三节第一回:“高光色调”的作用
第三节第二回:阴影色调
第三节第三回:高光阴影一起调
第三节第四回:动态范围
第三节第五回:对RAW的影响
第三节第六回:再叠加胶片模拟?
补充篇: “自动动态范围” 和 “自动ISO”
第二次补充篇:“ISO包围”和动态范围,以及RAW

正文
刚接触富士机器的人肯定会发现富士机器有几个特殊的调整项目,是别的机器没有的,即:
* “高光色调”;
* “阴影色调”;
* “动态范围”。

通过Q键快速菜单,可以对这三个选项进行调整:
看上去很牛X的功能,在使用过程中如果能用上,想必肯定是有好处的。然而,说明书上对这几个选项的说法非常笼统,基本无法理解这几个参数的作用及副作用。当看到说明书上对高光和阴影色调的说明是这个样子:
的时候,我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想的,但我心中有千万只草泥马奔腾呼啸而过。。。

我是个喜欢研究的人,经过一晚的研究和实验,我终于搞明白了富士机器的“高光色调”、“阴影色调”、“动态范围”的作用了。
原来这几个选项还是颇为强大的,理解并用好了这几个选项,一定能更大程度地发挥爱机的性能,特此分享给各位,希望对富士机主有帮助。

这个事情说白了很简单:
- “高光色调”的值越大,高光越白,但很容易丢失高光中的细节;反之,越小则越能保留高光中的细节
- “阴影色调”的值越大,阴影越黑,但很容易丢失阴影中的细节;反之,越小则越能保留阴影中的细节
- “动态范围”的值越大,越能保留高光和阴影中的细节;反之,越小则越容易丢失高光和阴影中的细节

虽然3句话就能总结,但要说清楚并且带直观感受还是比较麻烦的,特别是刚开始拍照的小白们理解起来更加麻烦一些。所以咱们要图文并茂,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娓娓道来。所以咱们得分章节,想看完的要有点耐心才成。

既然目的是为了搞明白“高光色调”、“阴影色调”、“动态范围”的作用,那么很明显需要通过实验的方法来查看各个选项对最终结果的影响。所以咱们的分享也以实验为主线,逐步展开。

第一节:交代实验环境
先总体说明一下实验所用到的装备,以及拍摄参数为啥要这么定:
* 整个场景的明暗处亮度相差5EV以上,因此对某个物体测光,就会使得其他物体过曝或欠曝。这样设计是为了考察参数对高光和阴影细节的保留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 焦点的选择是X100T的机身,因为后方的胶片主要用来查看颜色,所以脱焦也没关系;而X100T上有很多细节可以查看,所以要准确对焦。
* 由于重点考察高光部分,因此让目标X100T的皮套正确曝光,所以快门设为0.8秒,而灯箱和胶片会过曝。
* 由于动态范围400需要将ISO设为800,因此拍摄用的ISO全都是800。光圈F4,因为环境光不太强,用个大点的光圈。
* 因为要对比RAW,所以拍摄的设定都是RAW+JPG。
* 胶片模拟定成大家喜闻乐见的Velvia模式。
* 色温手动设置为3200,是为了保持每张片子的一致性,其实设成别的也可以。
* 为了分析目标光比,用了带1度点测的测光表测出各个位置的亮度值。

所以,拍出来的片子,是这个样子:
由于我们对X100T正确曝光,后方胶片因为更亮,铁定过曝。我们的目的之一就是想看看这几个参数用上了之后,能不能将后方胶片的颜色找补一点回来。
所以为了看清后方胶片原本的颜色,方便后续的比对,特意拍了一张胶片的正确曝光以供后面的参考:
第二节:实验的步骤:
实验的一般方法都是在其他参数全都固定的情况下,对被测试的参数进行变化。所以咱们的步骤拟订成了这个样子:
0. 拍一张机器默认值的标准片子,即“高光色调”为0、“阴影色调”为0、“动态范围”为100的片子,作为对比的依据。
1. 查看单个参数的影响
   a. 高光色调单独+2,-2 各拍一张
   b. 阴影色调单独+2,-2 各拍一张
   d. 动态范围单独设为400,拍一张
2. 查看各个参数叠加的影响
   a. 高光色调和阴影色调都+2,-2,分别拍一张
   b. 高光色调和阴影色调都+2,-2,动态范围400,分别拍一张

对比:
* 上面的每张JPG,与第0步拍下的标准JPG进行对比。
* 查看各个参数对RAW文件有没有影响

经过对比后,可以回答得出的问题:
* 单个参数的作用?
* 多个参数叠加是什么情况?
* 各参数对RAW是否有影响? 还是只对JPG直出有作用?

第三节:我们现在来测试
第三节第一回:“高光色调”的作用
“高光色调”的值越大,高光越白,但很容易丢失高光中的细节;反之,越小则越能保留高光中的细节。
咱们来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将标准JPG(左)与高光+2的JPG(右)对比,理论上高光+2的图会丢失更多的高光细节:
全图貌似看不出什么区别。但局部观察咱们的眼镜猴的白毛,就很明显了:
在标准JPG中,猴子的毛原本处于过曝的边缘,高光+2之后,高光更亮了,结果果然丢失了好多毛。。。

再来对比高光-2的效果(右):
全图效果依然不明显,咱们再来看猴子的局部:
都不用我多说,可以看到在高光-2的情况下,原本过曝丢失的许多细节又回来了。一下子猴子的毛又多了许多。。。

阶段结论:由于高光+2,使得高光区更亮,丢失了许多细节;而高光-2,可以保留许多高光处的细节;但高光-2之后,片子反差降低,稍显有些“平”。
建议:在光比较大的情况下,若不是为了追求极度亮调一类的艺术效果,应该将“高光色调”降低一些,以保留更多细节。

第三节第二回:阴影色调
与高光色调对应的,就是“阴影色调”了。
“阴影色调”的值越大,阴影越黑,但很容易丢失阴影中的细节;反之,越小则越能保留阴影中的细节。
咱们先来将标准JPG(左)与阴影+2的JPG(右)对比,理论上,阴影+2的图会丢失更多阴影处的细节:
全图就能看到,区别出来了。阴影+2的图,更“黑”,反差大,在某些情况下更讨喜。但是!咱们再来看局部阴影中的细节:
注意看X100T的黑色蒙皮,看到了吧,很明显,相比标准JPG,阴影+2的JPG丢失了许多暗部细节。

那么阴影色调-2又是什么效果呢?理论上,阴影色调-2表示保留更多的暗部细节,那么咱们将标准JPG(左)与阴影-2的JPG(右)对比:
从全图可以看到些许的区别,但区别并不太明显。所以我们还是老规矩,放大查看局部。这次仍然是看看X100T上的细节:
还是注意看X100T的黑色蒙皮,发现没有?阴影-2之后,比标准JPG又找回了许多暗部细节,效果还颇明显。

阶段结论:由于阴影+2,使得阴影区更暗,丢失了许多细节;而阴影-2,可以保留许多黑暗处的细节。

第三节第三回:高光阴影一起调
高光阴影既然都看过了,那么是时候来看高光和阴影都+2,-2之后,与标准JPG的对比了。要知道,高光和阴影两个选项,是互不干涉的,所以咱们对“高光色调”和“阴影色调”的实验,以及功能性的说明,其实在前两节就已经交代清楚了。
这次咱们两个一齐调,主要是想看它们对片子影调的影响,然后有个大体直观的印象,以便在日后凭印象选择使用。

高光+2,阴影+2 = 极度反差,细节少,适合重口味的人,JPG后期空间不大了(RAW另说)
高光-2,阴影-2 = 低反差,细节多,适合清淡口味,喜欢后期的人
这样一来,咱们把“高光色调”和“阴影色调”算是说完了。然而,这两货的功能还不足以与真正强大的“动态范围”选项相比。富士的“动态范围”调整项,在我看来是真正的高科技结果,是通过软件将CMOS发挥到极致的结果。

下一节咱们来说“动态范围”,但今天实在是晚了,主题管理还在申请中,需要整合,所以“动态范围”和各参数叠加效果,以及RAW相关的东西,就明天再更新了吧。

太晚了瞌睡得很,明天继续更新“动态范围”!

第三节第四回:动态范围
提起“动态范围”,“宽容度”,好像是两个颇高深莫测的概念。咱们这里不搞学术化,要简化概念,要感性认知不要理性认知。
真实世界中的场景里最亮的地方和最暗的地方,亮度相差是很大的。比如黑人穿白衬衣,皮肤和衣服亮度差别就很大;再比如日落时的海面与太阳的亮度差就很大;再比如咱们这个实验环境中,背后的灯光和前面的X100T,亮度差别就很大。
一台相机的基本功能,就是收集和记录光线,但它们有能力的极限,它们在同一幅画面中只能收集某个范围的光线,太亮了不行,太暗了也不行,这个明暗间的范围就叫“动态范围”。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台相机的动态范围很大,那么它就能收集到更大范围的光线,这也意味着高光和阴影中的细节更多;反之,就只能收集到更小范围的光线,也就意味着高光和阴影中的细节更少。所以“动态范围”在相机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动态范围”原本是数码相机中CMOS元件的一项硬指标,但有些机器在机内提供了调整“动态范围”的选项,那并不是改变了硬件指标,而是尽量利用CMOS的富余机能,通过CMOS所收集到的富余数据,在JPG中找回高光和阴影处的细节。有点类似于在LR中将RAW文件的高光和阴影拉回的做法。因此,这种类型的“动态范围”选项,并不能改变和影响RAW文件。
但,富士的“动态范围”选项,与其他机器的实现,颇有不同,而且几乎可以肯定更为强大。富士机器的标准动态范围是100,可以扩展到200和400,每当扩展一级动态范围,就意味着相机能捕获的高光细节和阴影细节都随之增长。但前提条件是动态范围200,要求ISO升至400,动态范围400,要求ISO升至800,因而可以想象到,随着动态范围的扩张,ISO升高可能会带入一些噪点(实际并非完全如此,因为高光处的噪点并不显著增加)。

说了这么多铺垫了,现在要实际看看“动态范围”选项,对实拍有什么影响。理论上讲,动态范围增加,就更能保留高光和阴影中的细节。
我们将标准JPG(左),与“动态范围”400的JPG(右)进行对比,观察高光和阴影中的细节:
都不需要我说,眼尖的一眼就能看到,后方的胶片在标准JPG中,是过曝的,颜色和细节都丢失了许多。而在动态范围400的JPG中,却得以保留了许多颜色和细节信息。为了清晰,我们还是放大了来看:
怎么样,够明显吧?树叶的黄色在DR400的片子里几乎没有丢失,而在标准JPG中,已经是一片白花花了。

那么我们再来放大暗部看看,“动态范围”选项除了保留高光细节,还能保留更多的暗部细节吗?
注意观察X100T的黑色蒙皮,结果是:“动态范围”选项并没有保留更多的暗部细节。

那么问题来了
从前面几节对“高光色调”和“阴影色调”的实验来看,高光-2,阴影-2,同样也能保留暗部和亮部细节。那么,通过高光色调-2和阴影色调-2的调整,所得到的效果,与“动态范围”400的效果,哪个更好?三者能不能叠加?
咱们先来对比高光和阴影都-2(左),与动态范围400(右)的效果,看看谁更能有效地保留细节:
这画面比较明显,从大图就能判断个大概了。为了清晰起见,咱们还是放大了看细节。

先看高光部分,“高光色调”-2的效果(左),和“动态范围”400(右)的对比:
很明显可见,树叶的黄色是右边更好,说明“动态范围”400对高光细节的保留,好于“高光色调”-2。

再看阴影部分,“阴影色调”-2的效果(左),和“动态范围”400(右)的对比:
这一次“阴影色调”逆转,很明显X100T的黑色蒙皮上,是“阴影色调”-2所保留的细节更多。

所以,结果是:

* 动态范围选项,更加偏重于对高光细节的保留,对阴影细节几乎没有帮助
* 高光色调-2,对高光细节的保留,不如动态范围400好
* 但阴影色调-2,对阴影部分的细节保留,比动态范围400好

*** 无理由猜测:拍照的人都知道,对数码相机而言,高光部分一旦丢失细节,更难找回,所以有“过曝不如欠曝”的说法。估计富士也是基于这种考虑,将“动态范围”更加偏重于高光方向扩展,。

那么问题又来了
既然“高光色调”、“阴影色调”、“动态范围”,是三个独立选项,那么它们的效果能否叠加?能否通过高光-2,阴影-2,动态范围400,来获取一张细节最多的照片?
那么咱们就通过对比单独的“动态范围”400(左),和高光-2,阴影-2,动态范围400叠加的照片(右),来得到这个答案:
这个结果太明显,从大图基本可以断言,三者效果是可以叠加的。右边的叠加效果,明显比左边单独的DR400效果要有更多的亮部和暗部细节。但为了清晰起见,咱们不嫌麻烦,还是放大了观察一下。
高光处,叠加效果比单独的DR400保留了更多的树叶黄色。
阴影处,叠加效果比单独的DR400保留了更多的蒙皮细节。

所以,我们要记着几个要点:

1. 高光和阴影都-2,动态范围400,可以获取最多的细节。
2. “动态范围”选项对阴影部分没有效果(或者很小很小),阴影部分的细节要靠“阴影色调-2”找回。
3. “高光色调-2”+“动态范围400”,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高光部分的细节。


前面提了一下,有些机器在机内提供了调整“动态范围”的选项,有点类似于在LR中将RAW文件的高光和阴影拉回的做法,并且这种类型的“动态范围”选项,并不能改变和影响RAW文件。那么富士机器的“动态范围”选项,对RAW文件有没有影响呢?如果能对RAW文件有作用,那明显就是超越其他机器的牛B功能了。
咱们下一回就会分析富士的RAF文件,和这几个参数的关系。
下一回的更新,基本就算要分享的最后一个内容了,所以不妨等权限下来后,一起更新到首帖里。

这贴的后续,可能会在理解了这几个参数的前提下,再加入胶片模拟的叠加效果。这需要尝试不同的胶片模拟类型,以及参数搭配,实现不同的效果,以提炼出几个固有的搭配,使得这些搭配可以拿去就用。
这个事情除了我自己,就还要靠大家一起来补充完善了,通过时间慢慢积累,不急不急。

。。。未完待续
后续章节等权限下来后,一起更新到首帖里

第三节第五回:对RAW的影响
对于富士机主,往往是喜欢直出的多,而玩RAW的少。我当时买来富士机器也是想只玩玩JPG就算。但最近看风光大神Elia Locardi的教学片,他将富士的RAW也玩出了境界,一下子就又重拾了对RAW的信心。
说到RAW和机内JPG直出,有一点最大的不同需要提前指出:相机是先搜集光线信息,产生RAW数据(所谓RAW数据也就是原始数据),然后才在此基础上进行机内处理从而产生JPG直出文件。
* 所谓的RAW文件,存放的是相机所收集到的最原始信息。所以在收集阶段即产生RAW中的数据。收集完成后,RAW数据不受机内后期的影响。
* 而机内JPG直出,是对RAW文件进行机内后期处理,可选择不同风格和参数,即产生机内直出JPG。所以JPG的产生,不能影响RAW中的数据。

那么现在问题又一次来了
那么我们这次考察的三个参数之中,哪些能影响RAW数据?哪些不能影响RAW数据?
* 既然RAW的产生是在收集阶段,那么能影响RAW数据的参数,则肯定是在收集阶段即生效的
* 不能影响RAW数据的参数,都属于机内后期,对RAW不再有任何影响

所以我们的问题现在简化为:“高光色调”、“阴影色调”、“动态范围”之中,哪些属于前期(收集阶段)就起作用(从而影响到RAW文件)?哪些属于机内后期的处理结果(对RAW文件无影响)?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要来比较标准RAW和带参数的RAW文件。但是在做这个比较之前,我们不妨先带着这个问题,浏览一下机内后期的相关菜单选项,从而做出一些猜测和假设。

我们推断,如果某个参数是通过机内后期对RAW进行处理来实现的,那么在“回放菜单”里的“RAW处理”里,应该会出现这个参数,或者换句话说,出现在RAW处理菜单里的,理论上都应该是不影响RAW的后期处理效果。所以我们来看回放菜单,看看哪些参数是出现在回放菜单里的:
我们可以看到,“高光色调”、“阴影色调”、“动态范围”,三个选项赫然都出现在RAW处理菜单里。难道三个参数,都是机内后期的结果吗?它们都不在收集阶段影响RAW的数据吗?如果真是这样,可就令人有些失望了,毕竟,如果仅仅是后期处理,其他相机也能做到,而且LR,PS里也能做到。
但是,经过我的缜密侦查,我发现“动态范围”这个选项虽然也出现在菜单里,但它跟另外两个选项,有个本质上的区别:“RAW处理”菜单中的“动态范围”选项并非随时可用!如果拍摄时将动态范围设为标准的100,那么在“RAW处理”菜单中,“动态范围”选项会变灰!反观“高光色调”、“阴影色调”,则随时都是可调的。
那说明什么?我的推测就是,“动态范围”是在拍摄时的收集阶段就定下了,拍摄时如果选了高动态范围,那么后期可以往低了调,反之,拍摄时如果选择了低动态范围,后期却不能往高了调。
换句话说:

* “动态范围”的调整效果,就是在收集阶段实现的,对“动态范围”的调整,会影响RAW数据;
* 而“高光色调”、“阴影色调”,则是机内后期实现的,对它们的调整,不会影响RAW数据。


所以,现在我们已经有了猜测和假设,那么现在就要用实验来证明咱们的假设。要做的是来比较标准RAW和带参数的RAW文件。

我们先来比较标准RAW(左)和“动态范围”400的RAW(右)。我们将标准RAW和动态范围400的RAW,都在LR中将曝光值拉回2EV,然后观察高光区域的细节情况:
从大图咱们已经可以看到,同样在LR中降低2EV,DR400的RAF文件,可以比DR100的RAF文件,找回更多的高光细节!我们不嫌麻烦,放大了看清楚:
可以明显地看到,右边的黄叶比左边的更好。说明动态范围400的RAW文件,比动态范围100的标准RAW,收集到了更多的颜色和细节!要知道,RAW是照片的最后一道防线,RAW这里说拉不回来了,那这些细节和颜色可就是真的丢失了!所以,富士的DR400在RAW中对细节的保留,是富士机主独有的无比强大的功能!一定要善用善用!切记切记。
这也佐证了我们前面的推测是正确的:“动态范围”选项,直接作用于RAW!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高光色调”、“阴影色调”,前面我们推断这两货只是机内后期的结果,并不能作用于RAW。现在通过实验,来看看是不是这样。
在之前我们已经看到,高光和阴影+2,会在丢失许多亮部和暗部细节。那么如果“高光色调”、“阴影色调”也作用于RAW,就会使得RAW也丢失细节,反之,如果“高光色调”、“阴影色调”只是后期的结果,那么它们的RAW就应该跟标准RAW是一样的。
所以我们把标准RAW(左)和“高光色调”、“阴影色调”都+2的RAW(右)放在一起比较。然后在LR中将曝光值都降低2EV,高光全部拉回,阴影全部拉回。然后来分别比较高光和阴影的细节。
目的是看高光+2,阴影+2的RAW,相比标准RAW,是否丢失了细节,如果丢失,说明这两个参数也作用于RAW,如果没丢失,说明这两个参数对RAW没有作用。
大图看上去一模一样。貌似不管如何设置“高光色调”、“阴影色调”,对RAW都没有影响。

我们再来看高光部分:
左右的颜色和细节是一样多,说明RAW文件并未受到“高光色调”+2的影响,高光处仍然保留了跟标准RAW一样多的细节。

再来看阴影部分:
果然,RAW文件并未受到“阴影色调”+2的影响,暗部仍然保留了跟标准RAW一样多的细节。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高光色调”,“阴影色调”+2,所拍的RAW,与标准RAW是一样的。实验的结果,跟咱们前面的推断,是完全一致的,即:“高光色调”,“阴影色调”并不作用于RAW,只是机内后期的结果。

至此,我们得出结论:

1. “动态范围”选项的调整效果,直接作用于RAW(和JPG),是对前期拍摄时收集阶段进行的处理。
2. “高光色调”、“阴影色调”,只作用于JPG,不影响RAW,是机内后期的处理结果。


*** 无理由乱猜:我们都知道,“动态范围”是一个硬指标,其他机器都不能在RAW文件中增加动态范围,为什么富士机器却能够?根据ISO800这条线索,我斗胆猜测,富士机器在曝光时,针对高光区域和阴影区域,使用了不同的ISO。例如:高光区域使用ISO200,中间灰度区域使用ISO400,阴影区域使用ISO800,使得整个场景的光比平衡以保留更多细节。这样猜测,也能解释为什么在“动态范围”400的情况下,高光区的噪点并未增加(因为用了更低的ISO值)。但是,如何能通过软件在收集阶段就分别控制高光、暗部的ISO值,这就是我前面所提的“富士黑科技”了,非我能够揣测,只得作罢。

有了这样的结论,我们在拍摄时心里就要有数:
* 有RAW心里不慌,只要把RAW打开,后期可以随时添加“高光色调”、“阴影色调”效果(以及胶片模拟、饱和度、锐度等等);
* 而动态范围效果,则不能在后期中添加,必须在拍摄时就调好DR400(ISO800),这样在RAW文件中才能保留最大程度的细节(以便后期)

至此,我们已经将所有三个参数都做了实验和分析。所以现在做个总结:

- “高光色调”的值越大,高光越白,但很容易丢失高光中的细节;反之,越小则越能保留高光中的细节
- “阴影色调”的值越大,阴影越黑,但很容易丢失阴影中的细节;反之,越小则越能保留阴影中的细节
- “动态范围”的值越大,越能保留高光和阴影中的细节;反之,越小则越容易丢失高光和阴影中的细节

* “动态范围”选项,偏重于对高光的保留,对阴影部分几乎没有作用,阴影细节的找回,需要靠“阴影色调”-2
* 对高光细节的保留,需要通过高光色调-2,叠加“动态范围”400
* “动态范围”选项的调整效果,直接作用于RAW; “高光色调”、“阴影色调”,只作用于JPG,不影响RAW

-- 高光和阴影-2,DR400,虽然能在JPG中获取最多细节,但整体发灰显平,缺乏立体感,适合后期再处理。
-- 有RAW心里不慌,现在存储卡够用,不妨把RAW一直打开,就可以随时添加“高光色调”、“阴影色调”效果。
-- 而动态范围效果,不能通过后期达到,所以大光比情况下,需要在拍摄之前就增加动态范围。
-- 富士的DR400在RAW中对细节的保留,是富士机主无比强大的独有功能!一定要善用善用!切记切记。


第三节第六回:再叠加胶片模拟?
这一节咱们不再做实验,而直接说答案:胶片模拟的效果,跟三个参数能够叠加的。

这一节的本意,就跟前面所提及的一样,其实是希望能尝试不同胶片模拟类型和各个参数的不同组合,希望能总结出一些好用的固定组合,使之能够拿去就用。
说白了,大约就是什么样的组合,适合表达什么样的影调的照片?这样,对于不明觉厉的朋友,也可以套用这些固定模式。这样才能达到“有点用”的目的。
而困难在于,本身是一个没有什么美学基础的工科生,对片子的调性是迷糊的。所以这件事情,不是我一人能干的,而是一个长期交流积累的过程,希望大家能在拍照过程中,如果发现了一些有用的固有组合,能记得到这里来分享一下。如果有大家都觉得好的,我定期来编辑到首帖。咱们群策群力将富士直出玩转玩透,先谢谢大家了。

在这里,我先做个示范,抛个砖(真的是砖。。。起个示范作用)。
例如:
- 我想拍一张总体低调的照片,但希望保留一些暗部细节,于是我将“阴影色调-2”;
- 同时,我又希望总体反差还能保持比较高的水平,以使得地板的反光能更加衬托出折叠车的轮廓,这样我又将“高光色调+2”;
- 最后,为了进一步加大反差,并且更好地透出地板的颜色,以及前大灯的通透感,我选择了色彩浓重的Velvia胶片模式

于是就得到了一张反差较高、颜色较丰富的的暗调照片。为了演示不同的胶片模拟和参数叠加的效果,我做了个GIF动画,演示了Velvia和Astiva分别叠加在“阴影-2,高光+2”之上后,所取得的不同效果:
请不要在意那些噪点,那是GIF压制过程导致的。图中至少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胶片模式的叠加效果也不同。
所以,我拍完之后,如果对片子满意,那么这就得到了这样一个组合:“阴影-2,高光+2,Velvia模式,适合表现暗调高反差颜色丰富的场景”。

以上是砖,只是演示,意在引玉,不是说真的这个组合就好。如果以后有经验,那么我再来更新了。

这里统一谢谢朋友们的捧场,只要有一个人觉得有用,我就觉得辛苦没有白费。大家伙儿的认可是最大的动力!

=============================================================== 补充篇 ===============================================================
补充篇: “自动动态范围” 和 “自动ISO”
通过前面的实验,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富士的“动态范围”选项的作用。它直接作用于RAW,进而间接影响了直出JPG,但它必须在拍摄时就设好,不能通过后期添加。这是富士机器一项独有的黑科技,非常强大。
不过话又说回来,黑科技虽好,如果每次拍都要去设,那么还是稍嫌繁琐的,更别说有时候会忘记设置,或设置了忘记还原。
在“动态范围”选项里,除了100、200、400之外,还发现一个“AUTO”(自动)选项,它的作用是:机器可以根据场景中的光比,自动选择动态范围。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确实很赞,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手工操作。所以我们就来看看这个“自动动态范围”是怎么工作的,有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在实验之前,仔细翻看说明书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们看看说明书对“自动动态范围”是怎么说的:
说明书在这里其实说的还算明白:动态范围“自动”,会根据情况自动在DR100和DR200之间选择。
我们留意两个关键点:
1. “自动动态范围”最高只到200,永远不会选择400。从这一点来看,“自动动态范围”不能完全代替手工选择了。
2. “根据拍摄对象和拍摄环境自动选择”,这说明相机会分析场景,从而选择最合适的动态范围,保留尽量多的细节。

第一点很明确,第二点还不明确。所以我们现在要回答的问题是:动态范围“自动”,相机如何“根据拍摄对象和拍摄环境自动选择”?会在什么情况下选择DR100?何时选择DR200?
在通过实验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铺垫一点最基础的知识:
1. 相机通过对画面进行分析,是可以知道画面中有没有死白死、死黑点的。相机完全可以通过判断死白死黑点的数量、占比,来判断一幅画面中的过曝和欠曝情况。
2. 相机将画面的分析结果,通过一种叫“直方图”的东西,呈现给我们用户。富士相机在“自定义显示”菜单中,可以打开直方图的显示。
3. 说明书上对“直方图”也有比较好的说明:
说明书上的文字内容都很清楚,我无需再过度解读。
但我想提及的一点是:当你看到下面这样的直方图,大量像素超出直方图的右边界,就应该意识到画面中有许多细节过曝丢失了:
老外喜欢把这种情况叫做“highlight clipping”(高光被截断了)。配合直方图去理解,右边界高光部分就像被咔嚓一声一刀切了,比较形象。

那么,富士“动态范围”的存在,就是要尽量避免这种高光被截断(从而丢失高光细节)的情况。
既然动态直方图,反映的是机器对场景的分析结果,那么咱们就斗胆猜测:当直方图中高光过曝(被截断)时,如果此时ISO大于(或等于)400,那么“自动动态范围”就会扩展到200。

所以咱们打开机内的动态直方图,来做个小实验。实验是这样设计的:
0. 场景是这个样子的:
1. 以眼镜猴为曝光依据,M档,光圈、快门、ISO都手工固定,ISO设为800便于动态范围的扩展;
2. 动态范围设为“自动”;
3. 不断调亮、调暗背后的灯箱以增大、减小光比,然后观察直方图的同时,还半按快门观察“自动动态范围”的取值变化。

我们可以观察到,在调整灯箱亮度的过程中,直方图也随之不断变化:调亮灯箱,直方图中大量像素向右(高光)跑;调暗灯箱,直方图中大量像素向左(阴影)跑;还有一块几乎不跑的像素,那是我们的模特眼镜猴,它的亮度几乎一直不变。
在这样的光比变化下,我们来看“自动动态范围”的取值情况。由于整个测试过程是动态的(半按快门就会显示“动态范围”的取值),因此如果没有视频就很难分享整个过程。不过好在我已经将原理和方法都描述了,所以我们可以直接分享结果。

结果是:

1. 当直方图未被“截断”时,“自动动态范围”取值100
2. 当直方图刚刚被“截断”(高光过曝、细节丢失)时,触发“自动动态范围”取值200
3. 当“自动动态范围”取值200时,无论再怎么调高灯箱亮度(增大过曝),“自动动态范围”仍保持200,不再增加到400(与说明书相符)


这个结果符合我们对“自动动态范围”的预期。所以我们总结一下“自动动态范围”:

- “自动动态范围”最高只到200,永远不会400。从这一点来看,“自动动态范围”不能完全代替手工选择。
- 画面中如果有较多过曝的部分,就会触发自动态范围200,反之,如果没有过曝的部分,则动态范围自动设置为100。


有了这个结果,对于我们实拍的意义在哪里呢?我觉得:

1. 在一般场景下,不妨将“动态范围”放心地设为“自动”。因为它能自动判断画面中的过曝部分,并且将“动态范围”自动扩展到200。
2. 但在光比特别大的场景下,还是得手动设置“动态范围”为400。
3. 切记一点,上述的动态范围,都是以ISO为前提,如果ISO设为了200,那么“自动动态范围”也就不起作用了。相机不会因为“自动动态范围”的需要而去主动升高ISO(DR包围曝光除外)。


前面总结说,“自动动态范围”无论自动还是手动,都是以ISO为前提的。这也是实验的结果,但这个实验非常动态,所以很难用除了视频的方式展现。这里我直接将实验结果分享给大家:
由于ISO和“动态范围”是两个参数,并且ISO还有“自动ISO”的选项,因此增加了复杂度。为了简化这个问题,我们分为两个情况来说:
1. 手动设置ISO,自动动态范围。这种情况下,“自动动态范围”受ISO的限制。
2. 自动ISO,自动动态范围。这种情况下相机是先测光,决定了ISO的值,然后才决定动态范围的值。

我们也知道测光模式分为“点测”、“※※重点”、“矩阵测光”,而富士机器又有提供“点测联动”,所以测光模式的选择也会影响到最终的测光结果,进而影响到“自动ISO”的选择,再进而影响到“自动动态范围”;
看上去很复杂,但我们只需要记住,在自动ISO模式下,无论用何种测光模式,测光结果如何,最终限制“自动动态范围”的,只有ISO。

上述几点,对于初学者理解起来可能稍微有些“搅”。咱们再提炼一下:
* “先定ISO,后定动态范围”。手动或自动先定下ISO,相机才根据情况“自动动态范围”。相机不会因为“自动动态范围”的需要而去主动升高ISO。

综上,无论手动还是自动ISO,“自动动态范围”都受限于ISO值。而“自动ISO”是如何工作的,这个在菜单中有设置,说明书上描述也比较清楚:
自动ISO的简单地说就是:
情况一: 如果现场较暗,相机会通过升高ISO值,来尽量提高快门速度(以达到用户设置的快门速度);
情况二: 如果现场够亮,相机会维持默认的ISO值(默认ISO值一般都设为200)。

那么问题来了,在情况二中,由于ISO值只有默认的200(默认设置,这个一般都不会去变它,因为都是尽量追求低ISO拍照,以获取更纯净的画面),因而在很亮的情况下,哪怕现场光比很大,也不能触发“自动动态范围”200。

因此,我们需要知道的,ISO和“自动动态范围”之间微秒的关系是:

- “自动动态范围”被触发的充分必要条件:
a. ISO400或以上(无论手动ISO还是自动ISO)
b. 现场光比大(高光有“截断”)
- “自动动态范围”需要看“自动ISO”的脸色。
a. 当“自动ISO”和“自动动态范围”合用时,很有可能因为目标很亮,自动ISO到不了400而不能触发“动态范围”200。
b. 在暗光下拍摄时(例如晚上扫街),由于自动ISO的结果一般都高于400且光比较大,因此比较容易触发“动态范围”200。
- “自动ISO”可以在菜单中设置,如果将“默认ISO”设为400或以上,就可以在任何大光比情况下触发“动态范围”200,然而这样做就主动放弃了ISO200的最纯净画面。


好了,咱们已经将“自动ISO”和“自动动态范围”配合的问题说过了。
我个人的感受是:原本希望利用机器的智能,减轻手动操作的复杂度,没曾想碰到了种种限制。这种情况下,与其去记住这种种限制,我一般会放弃自动功能,而选择手动调整参数了。这是个人选择,自己还拍胶卷玩,比较习惯了拍前选参数,本来玩富士就是想慢慢玩直出,所以手动也比较适应了。
取舍问题见仁见智,重要的是我们理解了机器的逻辑,就选择适合自己的操作方式吧。

================================== 第二次补充篇 ==================================
之前一直“念念有词”说动态范围受制于ISO,ISO200就最多DR100,ISO400最多DR200,ISO800最多DR400。。。
然而一位兄弟提了一个有趣的发现:他之前测试“ISO包围”时,见过“ISO200, DR200”的JPG,是否货真价实?
惊奇之余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现象,所以又补充实验了一下“ISO包围”。特此编辑到首帖。

补充篇:“ISO包围”和动态范围,以及RAW

T+0 发表于 2016-11-16 13:39
推断严谨,通俗易懂,难得一见的深度好文!支持楼主,参与讨论。
2015年用X-T1做动态范围试验时曾发现一个有趣的玩法:当选用感光度包围(ISO BKV)曝光时,设置ISO800,DR400,ISO BKV+/-1,一次曝光得到的三张片中,其中曝光不足那一片为ISO400/DR400。设置ISO400,DR200,ISO BKV+/-1,曝光不足的那一片为ISO200/DR200,若曝光补偿+1可得到弥补,但另外两片则过曝。至于这种玩法得到的ISO400/DR400及ISO200/DR200是否名副其实?有待楼主和感兴趣的朋友去讨论验证。
感光度包围的另一个特点是三张片子具有高度吻合性,特别适合大光比片子后期合成。快门速度满足条件下无需脚架,更可以拍动像。
当DR400也不能满足现场光比,DR400+ISO BKV+后期合成=更大动态范围。


哈哈。兄弟你说的这个事情很有趣。要单独回复一下。当看到一张“ISO200, DR200”的JPG,确实很让人困惑。

这个问题我觉得是这样的:“ISO包围”所得的3张JPG,其实是共用了同一份原始数据(共用了同一个RAW);而所谓的“ISO包围”,其实只是一个完全靠后期实现的小把戏(就跟“胶片模拟包围”类似)。
换句话说,哪怕你最初只拍了一张RAW,然后通过机内的“RAW处理”菜单,也能得到跟ISO BKT一模一样的三张JPG。

我为啥这么认为呢,是因为有一些线索和实验可以佐证。最大的线索是说明书:
说明书说ISO包围只拍一张,然后通过“增感”和“减感”,来创建另外两张。这行为很诡异,完全不同于其他的例如“曝光包围”。“曝光包围”是真正的通过不同的曝光组合拍3张。

另外,“增感”和“减感”的字眼让人联想到机身的“RAW处理”菜单的“增感/减感处理”:
“增感/减感”就是将RAW进行后期处理,提亮或减暗照片,生成新的JPG。

次一些的线索是:使用ISO包围时,只有3张JPG,不能留RAW(一个都没有)。但“曝光包围”这一类真正的前期功夫却可以有3个RAW文件。这说明“曝光包围”是真实的3次曝光,3次采集光线,所以可以有3份RAW。而“ISO包围”只有一次曝光,只搜集一次光线,只有一份原始的RAW数据给3张JPG共享,所以最多只有一份RAW文件。“那至少应该有一份RAW啊?为什么一份都不让留呢?”,这个就得以小人之心来猜度了,我猜如果允许了RAW,那么结果是3张JPG,却只有一张RAW,势必会有很多人质疑:“另外两张RAW呢?”,所以压根一份RAW都不给,图个整齐清净。如果非要正大光明地解释,那我觉得是富士可能认为3张包围的目的就是提前将RAW的潜力进行了挖掘,认为包围之后不再需要RAW了,所以不用再留RAW了(我反正不信这个解释)。

所以我怀疑相机所谓的“ISO包围”,其实只是通过后期的“增感/减感”将同一份RAW数据处理成了3份JPG,然后硬生生给3张不同亮度的JPG标记了不同的ISO值而已。

至于“动态范围”:通过ISO包围得到的3张JPG因为共享同一份RAW,所以它们有相同的动态范围值(后两张沿用了第一张的DR值)。
那么出现“ISO200, DR200”也就不难理解了:还是因为3张JPG的DR值是一样的,而相机只在包围所得的3张JPG中改变了ISO这一单项数据而已。

所以说,要是咱的推理都成立,那么可以这样设计一个实验:
* ISO包围(1EV)拍一张(实际生成3张JPG)
* 用RAW+JPG拍一张,曝光参数跟ISO包围的第一张一样。然后用机内的“RAW处理”菜单对RAW进行“增感”、“减感”1EV,各生成一张新JPG(加上直出的一张也是总共三张)
* 6张JPG分成3对,两两对比,看疗效是否一样

对比的结果:
ISO包围第一张(ISO400) VS. 同样参数直接拍RAW+JPG中的JPG
ISO包围第二张(ISO800) VS. RAW处理中“增感”1EV,所创建的新JPG
ISO包围第三张(ISO200) VS. RAW处理中“减感”1EV,所创建的新JPG
先看这3对JPG的参数,左边是ISO包围所得的JPG,右边是“增感/减感”所得的JPG。注意右边的ISO值,并没有随“增感/减感”操作而变。
再来看实际效果,反正我是眼拙看不出区别(除了猴子的白肚皮因为打火机反光的原因亮度稍稍不同)。为了清晰,我将其中 ISO800_VS_增感1EV 放大了看猴子头吧,免得打火机的反光干扰:
在我的显示器上两只猴头真的是毫厘不差啊。也就是说,ISO包围中的+1EV那张JPG = 将RAW“增感”1EV;ISO包围中的-1EV = RAW“减感”1EV;ISO包围中的中间一片 = 将RAW机内直出。等式变换后:ISO包围 = “增感/减感”。
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最后我的结论也就是说:

* “ISO包围” = 拍一张RAW,然后“RAW处理”中的“直出/增感/减感”各生成一张JPG,反之亦然。
* 后者还多出一张RAW


那么为啥这位兄弟你的测试中“动态范围”出现了漂移呢?我想你当时的参数设置可能是手动设置的“动态范围”400,然后先拍了ISO800的包围,所以第一次包围的结果是ISO800/1600/400+DR400的组合,其中就有一张ISO400/DR400的怪异组合;接着你降低ISO到400又进行一轮包围,这次因为ISO400,不满足DR400的要求,所以机器自动将“动态范围”降低到200(被迫降低的参数,机器会显示黄色字样,如果有印象还可以追忆当时情形),所以这次包围的结果最终得到了ISO400/800/200+DR200,其中就有一张ISO200/DR200的怪异组合。

至于“DR400”是否货真价实?肯定货真价实!因为DR400应用在RAW上(进而影响了所有由此RAW衍生而来JPG)。
那么"ISO200“是否货真价实?呵呵。。。
那么"ISO800“是否货真价实?呵呵。。。

咱们最后理一下“ISO包围”:

* ISO包围只是后期的结果,其效果等于“RAW处理”菜单中的“增感/减感”;
* ISO包围所得的3张JPG,因为共享了同一份RAW数据,因此3张JPG的参数除了ISO之外其它都一样,包括“动态范围”;
* 机器虽然只做了“增感/减感”操作,但它仍然硬生生修改了JPG文件里的ISO值,使得有的JPG出现了“ISO200/DR200”或“ISO400/DR400”一类的矛盾组合;
* “ISO包围”的效果,可以通过直接拍一张RAW,然后“RAW处理”中的“直出/增感/减感”,反之亦然,但后者还多出一张RAW,RAW依旧还是王道。存储卡够用,不妨一直开着RAW吧。
[/b]

这样一来,层主的最后一个问题:“当DR400也不能满足现场光比,DR400+ISO BKV+后期合成=更大动态范围?”
如果是跟单张JPG直出比,那么3张JPG合成确实是有更大动态范围。但如果与RAW相比,ISO BKT的3张JPG合成,与单张RAW+后期处理的动态范围差不多是一样的(甚至可能比RAW小)。DR400+“曝光包围”(3张RAW)+后期合成可以获得更大动态范围。
imkdk 编辑于 2023-12-03 21:56
相关标签: X100T 富士 兄弟 胶片
(24)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浏览:112203 回帖:409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0.155
主题: 1
帖子: 144
注册: 2020年7月
昨天到手XT5,也非常疑惑这几个指标。今天就看倒这个帖子。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应该尊称你为老师。可惜图片看不倒,但是大致理解了内容。当然水平太低,还无法知行合一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四川省
泡菜
泡网分: 0.42
主题: 28
帖子: 244
注册: 2017年1月
赞楼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泡菜
泡网分: 1.21
主题: 19
帖子: 1139
注册: 2012年1月
好贴顶一下。富士来到了X100VI的时代,图像质量设置又添加了D范围优先级,又增加了动态范围调整的操作,希望楼主讲一下。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甘肃省
泡菜
泡网分: 0.121
主题: 12
帖子: 115
注册: 2011年8月
学习到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泡菜
泡网分: 0.17
主题: 3
帖子: 91
注册: 2020年8月
求楼主更新一下图片链接,图片全都失效看不见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加拿大
泡菜
泡网分: 5.328
主题: 30
帖子: 4785
注册: 2011年2月
wangzw790 发表于 2022-06-14 13:08
十年前这样的帖子不少,现在设备是越来越好,但网站已经被浮躁和戾气的吵架帖充斥,几乎看不见这种认真研究型的帖了,怀念过去的黄金时代。

不能同意更多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泡菜
泡网分: 8.905
主题: 5
帖子: 1260
注册: 2006年7月
学习了,感谢楼主辛苦分享这么多内容。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云南省
泡菜
泡网分: 0.089
主题: 6
帖子: 64
注册: 2020年11月
最神奇的是,富士没有对此作官方说明,否则无法解释大家在这里争论什么。
发布自 iOS客户端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泡菜
泡网分: 0.089
主题: 6
帖子: 64
注册: 2020年11月
有意思,学习了
发布自 iOS客户端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泡菜
泡网分: 0.063
主题: 0
帖子: 53
注册: 2021年3月
十年前这样的帖子不少,现在设备是越来越好,但网站已经被浮躁和戾气的吵架帖充斥,几乎看不见这种认真研究型的帖了,怀念过去的黄金时代。
(1)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8.801
主题: 306
帖子: 4135
注册: 2002年6月
这么严谨认真细致的帖子,现在越来越少了。怀念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1.389
主题: 105
帖子: 5186
注册: 2009年5月
楼主的研究十分有用啊,虽然是很老的帖子,还是必须给你点赞👍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3.917
主题: 3
帖子: 3962
注册: 2015年5月
久利 发表于 2020-6-26 23:09
是的设到400
那ISO800是正常的!其实,动态范围设置为自动即可,用不着400。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4.455
主题: 12
帖子: 2970
注册: 2004年2月
这是个很有钻研精神的帖子。
本帖由 色影无忌论坛小程序 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722
主题: 2
帖子: 29
注册: 2019年11月
好贴!做成PDF并收藏 本帖最后由 a41922 于 2020-6-26 11:01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21
主题: 25
帖子: 993
注册: 2013年5月
糊沫终结者 发表于 2020-6-26 08:04
不是曝光减档,而是富士的ISO增益,在模数转换前提升的比其他家的少一些,即模拟增益少一点而已。


就是曝光减档。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3.917
主题: 3
帖子: 3962
注册: 2015年5月
黑暗能量 发表于 2020-6-26 00:56
本帖最重要的一个结论就是“动态范围的调整效果,就是在收集阶段实现的,对动态范围的调整,会影响RAW数据”。

但,这个最重要的结论是错误的,对很多人都是误导,让人以为在模数转换的时候,亮部用了低ISO,暗部用了高ISO。

富士相机“动态范围”功能实际上与佳能的“高光色调优先”类似,其它厂商也有类似的功能。实际上就是曝光减档,用低ISO拍摄,但标记为高ISO,然后在机内把暗部提亮(jpg直出),并在RAW文件里作个记号,方便导入电脑以后,软件也可以进行类似于机内的操作。前面专门回帖详细论述了,这里不重复了。

本贴误导人很多年了,还在继续误导。

不是曝光减档,而是富士的ISO增益,在模数转换前提升的比其他家的少一些,即模拟增益少一点而已。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3.917
主题: 3
帖子: 3962
注册: 2015年5月
久利 发表于 2020-6-25 21:28
都-2反差大,正确的数值是多少

正确的数值不是问题的关键!是你的曝光倾向应该以亮部为基准,后期再提亮暗部,才是正确的做法。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3.917
主题: 3
帖子: 3962
注册: 2015年5月
久利 发表于 2020-6-25 21:20
设置到200-800,不论是暗处,还是明亮处都在800的感光度上。亮处快门都到4000了,报红色感光还在800

你这是把动态范围设置为400%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21
主题: 25
帖子: 993
注册: 2013年5月
本帖最重要的一个结论就是“动态范围的调整效果,就是在收集阶段实现的,对动态范围的调整,会影响RAW数据”。

但,这个最重要的结论是错误的,对很多人都是误导,让人以为在模数转换的时候,亮部用了低ISO,暗部用了高ISO。

富士相机“动态范围”功能实际上与佳能的“高光色调优先”类似,其它厂商也有类似的功能。实际上就是曝光减档,用低ISO拍摄,但标记为高ISO,然后在机内把暗部提亮(jpg直出),并在RAW文件里作个记号,方便导入电脑以后,软件也可以进行类似于机内的操作。前面专门回帖详细论述了,这里不重复了。

本贴误导人很多年了,还在继续误导。 本帖最后由 黑暗能量 于 2020-6-26 01:08 编辑
(1)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3.068
主题: 34
帖子: 1081
注册: 2004年11月
以前富士SUPER CCD技术,在物理层面有一大一小两个蜂巢状的感光面,分别同时对暗部和亮部曝光。估计这个动态范围与SUPER CCD类似,只是现在像数点都一样大,要做到对暗部和亮部曝光同时(速度相同)曝光,应该需要高ISO值,用较低ISO对应亮部,较高的对应暗部。在软件层面如何实现,能否真正实现则不得而知。
瞎猜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3.917
主题: 3
帖子: 3962
注册: 2015年5月
久利 发表于 2020-6-25 14:13
一次很好的学习,把相机高光低光都-2,ISO值固定到800.暗处明亮处数值都不会变,变化的只有光圈。拍几张片子试试

把相机高光低光都-2反差太低了。且不用把ISO值固定到800,设置为自动,需要大的动态范围,设置动态范围为400%即可。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68
主题: 6
帖子: 169
注册: 2011年7月
谢谢,慢慢研究。
本帖由 色影无忌论坛小程序 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9.707
主题: 0
帖子: 267
注册: 2004年1月

学习了,楼主辛苦了,还没有仔细看,不知道拍摄RAW格式与这些设置关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我终于搞明白了富士机器的“高光色调”、“阴影色调”、“动态范围”的作用了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