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从后背聚焦到CONTAX AX的发展历程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okj
版主
泡网分: 88.169
主题: 231
帖子: 12176
注册: 2001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记得在我发CONTAX AX之帖的时候,我写了句CONTAX AX通过后背移动聚焦实现AF是首创.
https://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434591
当时有网友发表了不同意见,并说我所说的来源于大画幅的启示是不懂装懂,并说首创后背聚焦的是日本的MAMIYA,这位网友说的没有错,但他只看到了一点而没有看到全面.本想当时起帖对后背聚焦技术的发展过程给大家介绍一下,但由于工作变化一切都需要从头开始,工作太忙也无心思汇总这些东西.现在随着工作逐步走上正轨,时间和心情都有了.就写这么一篇文章出来,省得大家看到语焉不祥的片言只语还以为有些说法真的是那样.
1. 后背聚焦的起源
真正可以称之为拍摄用的首台照相机是1839年开始销售的”吉路.达盖尔银版法照相机”,这是一款后背聚焦方式的照相机.即便是后来成为现代照相机鼻祖的叫做“照相机暗箱“的照相机们也是在木制的箱中安装滑道式暗箱的方式来进行对焦,而且那个时代,大多数照相机是如此的结构。当时比较流行的方式是,把装有聚焦玻璃的暗箱装在滑轨上,通过前后移动进行调焦,这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后背聚焦模式.这也是我为什么在关于CONTAX AX的帖中说是受大画幅启发。
照相机发明初期销售的几乎所有照相机都继承了此种聚焦方式,也包含那时最流行皮腔伸缩式各种照相机。不仅前边说的”吉路.达盖尔银版法照相机”是,银板照相机“布奇佛”型(1941年)的也是。因此MAMIYA SIX
的后背聚焦首创是受照相机发明初期的启发而成没有问题,关键是当时专利技术没有那么发达,如果都进行了专利登记,MAMIYA可能就无法首创了。不过即使MAMIYA进行了专利登记,但每种技术都有本质的不同。
2.MAMIYA SIX开发的后背聚焦技术与CONTAX AX
  使胶片面移动来合焦,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后背聚焦方式”,在现代确实是由MAMIYA于4/50年代首先在MAMIYA SIX(6X6)上实现的。而且此种方式比较独特,只是胶片面部分移动。
开发者是间宫精一,此人作为发明家发明了不少的东西,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摄影家。1938-39年期间,他抱着设计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照相机念头,开发出了此种设计方案。并向日本专利局提出了专利申请,后来在MAMIYA SIX上实现。
  简单扼要的说MAMIYA的后背聚焦:仅仅是移动胶片面部分
  但是CONTAX AX的移动是从取景器到后背上的所有东西都在移动,也就是说整体移动。
如果把二者的异同搞不清楚,也就无法理解为什么要说CONTAX AX采用的后背聚焦技术是首创了。

[okj 编辑于 2007-09-26 09:57]
相关标签: Contax AX Mamiya 胶片 照相机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浏览:1526 回帖:12
第 1 页 / 共 1 页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7.792
主题: 245
帖子: 5669
注册: 2000年6月
优质内容勋章
再顶起来。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okj
版主
泡网分: 88.169
主题: 231
帖子: 12176
注册: 2001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原文由 雨过天街 发表
从结构看,AX的对焦模块也就是通过几个类型弹簧的东西来移动偌大的结构体,是否存在弹簧的寿命问题、形变问题、金属疲劳问题?


楼下的已经进行了说明,他说的很对.由于是在陶瓷滑轨上移动,不用担心.
不是用弹簧,请参考我的关于 ax的那帖.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6.692
主题: 170
帖子: 9510
注册: 2002年1月
使用的是超声波马达,速度快、声音轻,只有拿在手中才能感受到af的执行。

可惜移动焦平面才10mm(当然如果更大,机身要厚了),并非所有的镜头都可以实现全程af。一般广角、标头问题不大,长焦和微距就麻烦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7.647
主题: 33
帖子: 564
注册: 2001年11月
原文由 雨过天街 发表
从结构看,AX的对焦模块也就是通过几个类型弹簧的东西来移动偌大的结构体,是否存在弹簧的寿命问题、形变问题、金属疲劳问题?


那可是在精密陶瓷滑轨上运动的,非常精密的东西。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55.658
主题: 119
帖子: 22898
注册: 2004年8月
年内主力装备
★ E-M1MarkII
RICOH GR III
从结构看,AX的对焦模块也就是通过几个类型弹簧的东西来移动偌大的结构体,是否存在弹簧的寿命问题、形变问题、金属疲劳问题?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7.973
主题: 166
帖子: 10394
注册: 2004年6月
开眼界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485
主题: 20
帖子: 907
注册: 2007年5月
技术贴,顶一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2.275
主题: 66
帖子: 5369
注册: 2004年9月
技术贴,顶一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4.124
主题: 17
帖子: 2479
注册: 2002年4月
原文由 okj 发表

其实这也是一种没有办法的无奈,现在是快餐时代.很多人对此没有太大的兴趣,每个人参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也没有错误,多多理解,就会有乐趣.

后背对焦是伴随照相机的发明而出现的,尽管来有发展,但最终也没有成为主流技术.从  AX的使用,感觉此技术也有很多优点.是目前 AF化主流模式无法比拟的.


是的,我也理解。最近的摄影圈 大环境相当浮躁阿

我认为后备对焦技术相对于大中型画幅相机更具有意义。
在135等小型相机应用中,由于后背对焦技术对相机的机械加工有更高的要求。不利于降低成本和获取利润。所以应用前景不好
120相机的话机械加工的要求就会降低很多,在成本控制下精度也能够有所保证。不过镜头自动对焦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另外研发也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倒是后背对焦如果能和机身防抖技术有效结合的话,
可能会走出一条新路来。
比如用后背对焦来补偿跑焦和提高对焦精度之类的二级应用。反而很有吸引力。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okj
版主
泡网分: 88.169
主题: 231
帖子: 12176
注册: 2001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原文由 buck 发表
话说这个帖子真可怜。技术贴没人看,口舌贴日涨千楼


其实这也是一种没有办法的无奈,现在是快餐时代.很多人对此没有太大的兴趣,每个人参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也没有错误,多多理解,就会有乐趣.

后背对焦是伴随照相机的发明而出现的,尽管来有发展,但最终也没有成为主流技术.从  AX的使用,感觉此技术也有很多优点.是目前 AF化主流模式无法比拟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4.124
主题: 17
帖子: 2479
注册: 2002年4月
话说这个帖子真可怜。技术贴没人看,口舌贴日涨千楼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4.124
主题: 17
帖子: 2479
注册: 2002年4月
移动焦平面对焦确实是最原始的对焦思路阿,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种精度最高的对焦方式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从后背聚焦到CONTAX AX的发展历程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