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对闪光测光系统的一点思考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xy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5.719
主题: 35
帖子: 931
注册: 2000年4月
好象现在的TTL、A-TTL、E-TTL、RGB、3D等等
闪光测光方式都有一定的缺陷,就是没有考虑
胶片的膜面特征,所以我们常常会遇到在室内
闪光摄影时的暴光过度或不足。
胶片的膜面特征包括:胶片的颜色和密度、表面
光泽性、反射性。
不同的胶片有不同的三色密度和反射率,一般而
言,乳剂面的反射率在20%--30%之间,平均为25%,
如果从乳剂本身的色倾向看,黑白胶片是稍微发
蓝的灰色,而彩色负片是稍微呈暗黄红色,彩色
反转片则明显呈暗黄红色。
从日本的测试数据看,黑白胶片最接近标准暴光,
而彩色负片则过度0.5档,彩色反转片暴光过度
达1档;从另一个角度看,FUJI、KODAK等主流胶片
同样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反射率
从而导致暴光差异。
我想,如果今后的DX系统可以向机身传递胶片信息,
而机身的CPU能根据这些信息对暴光作出校正,则
完美的TTL系统就诞生了。
还有一条路就是提高胶片的宽容度。但这样好象不
太完美。
我就不太相信现在有完美的闪光测光系统。(恐怕
要得罪好多人)
好了,我算是抛了一块砖。大家砸吧!

相关标签: Kodak 反转片 负片 胶片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浏览:3376 回帖:22
第 1 页 / 共 1 页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0.915
主题: 36
帖子: 2309
注册: 2000年4月
Bobo:
You are right, FP is under M catalog. Sorry I fogot it.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7
帖子: 113
注册: 2000年4月
没想到这地方也吵得这么激烈。俺以为一切都有定论了。

1, nikon 的 3-D 闪光,还是通过胶片反射测光的。preflash 是通过
快门帘幕,但是 preflash 仅仅起辅助作用。

2. nikon 的高速同步没有OTF测光的功能。曝光要手动设置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11.993
主题: 155
帖子: 21952
注册: 2000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JK_X:
是的,我只是猜测。您能肯定尼康3D在高速同步时依然是OTF的吗?我确实想不出高速同步时如何做OTF控制,因为此时胶片的曝光有先后。
多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0.915
主题: 36
帖子: 2309
注册: 2000年4月
To AirForce1:
"E-TTL不做OTF,我想是在高速同步的情况下,因为这时无法用终止闪光输出的方式..."
No. Remember 3D support high speed sync?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0.033
主题: 30
帖子: 614
注册: 2000年5月
空一兄:喜欢这种讨论问题的方式,如果是我错了,我会找资料补课。
按我的理解,预闪和AF辅助对焦是不同的。

[此消息已由 diwa 进行编辑(编辑日期 06-30-2000).]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11.993
主题: 155
帖子: 21952
注册: 2000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再补充一下,E-TTL不做OTF,我想是在高速同步的情况下,因为这时无法用终止闪光输出的方式来控制曝光,我并不完全清楚E-TTL这时是如何进行曝光控制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11.993
主题: 155
帖子: 21952
注册: 2000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对于闪光摄影,OTF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方式,无论ETTL还是3D,预闪应该是辅助手段,最终曝光控制应该由OTF完成。
如同一个自动控制系统,一种方式是先期校准,一种方式是闭环实时控制。预闪提供了先期校准,OTF完成闭环控制。理想的系统是这两种手段相结合。
单纯依赖先期校准,可靠性的前提条件是系统的稳定性;亦即预闪过程与实拍过程系统响应的一致性。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姑且不论,一个必要条件是闪灯的实际输出必须与预闪输出相对特性完全一致,才能保证我设定它输出多少就会是多少。我不知道一个新闪灯和一个旧闪灯,充电完全或充电不完全,这种差别会有多大,但从系统的角度讲,实际输出时没有闭环控制是不可靠的。
因此照我的理解,预闪完成的工作应该是计算出实际效果和理想效果的偏差,然后用这个偏移量在OTF过程中纠正对闪灯输出的控制。

当然,上述系统肯定会受药膜面反光率的影响,我原以为胶片膜面的反光率是有标准的,所以XY的数据让我挺吃惊。:-O

顺便提一下,OM-4T在自然光拍摄时也使用OTF测光,一般情况下似乎差别不大,但如果长时间曝光,比如夜景多变灯光,OTF还是有优势的。我好像记得OM-4T自动曝光时慢门可到数分钟(不肯定),是有道理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0.915
主题: 36
帖子: 2309
注册: 2000年4月
To Diwa:
3D IS a kind of OTF, so the 膜面特征 does matter here. the 灰色帘幕 only good for preflash.

Funny thing is, as I remember, E-TTL is not working under OTF. That means,
膜面特征 does not matter. I may be wrong, don't be unhappy if that is the case.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0.033
主题: 30
帖子: 614
注册: 2000年5月
XY:我说的“挑起※※※P等大战”绝不是指你,请放心。
趁中场休息过来看看火烧得如何,明天有空继续掐,骂街的恕不奉陪。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xy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5.719
主题: 35
帖子: 931
注册: 2000年4月
TO DIWA:
多谢指正!
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比较模糊的
或者叫不成熟的,大家能够各抒己见
让事实说话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我也从来没有、将来也不会挑起※※※P等
大战。(这个句式是抄袭XX的)
我要检讨:我错误地把RGB和尼康3D闪光
测光都归入测胶片的闪光测光方式里去了。
好了,准备看球赛吧,我看好荷兰。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0.033
主题: 30
帖子: 614
注册: 2000年5月
XY:"好象现在的TTL、A-TTL、E-TTL、RGB、3D等等闪光测光方式都有一定的缺陷,就是没有考虑胶片的膜面特征,所以我们常常会遇到在室内闪光摄影时的暴光过度或不足。"
你这句话里有几个错误:
第一:3D,即尼康的3D,因为根本不测胶片,所以膜面特征是不需要考虑的,这是尼康的3D跟其他方式工作原理上的不同,拿它跟一般的TTL,A-TTL,E-TTL这些测胶片的闪光测光方式放在一起讨论胶片膜面对测光的影响是说不通的。
第二:F5的RGB是非闪光测光方式,跟其他几种闪光测光方式放在一起也是说不通的。
尼康的“3D矩阵感应均衡完全补光”因为加入距离信息从理论上来说是更复杂也更准一点,这个准其实就是说处理复杂光线条件时的成功率要大一点,并不能说就完美了,因为除了测光方式还有分区及算法。

至于梭鱼念念不忘的所谓“实时”胶片平面测光系统是预闪闪光测光的最后保障不知是什么意思?如果是指瞬时光强变化,那么我们就是在讨论极端的特例,也就是说在追求绝对的精确,那么不同胶片1/3档的反射率差异就是大问题了,这种情况下显然测不变的灰色帘幕准,那么谁是谁最后的保障呢?

我单提尼康只是拿我熟悉的不测胶片平面的闪光测光方式讨论胶片的反射率即使存在也不是对所有闪光测光方式都有影响罢了,要是谁嗅出什么大战的味道请看本帖第一段引用的XY的原话,他错误地把RGB和尼康3D闪光测光都归入测胶片的闪光测光方式里去了,我一直在纠正他的概念,并没有贬低任何一家相机系统,更没有贬低使用其他相机系统的任何一位大虾小鱼。

to dkdk:以尼康的F90X的3D矩阵感应均衡完全补光为例,它在跟D型镜头和SB26,SB28这些有预闪功能的闪光灯配用时是在反光镜抬起后测灰色快门帘幕。

[此消息已由 diwa 进行编辑(编辑日期 06-30-2000).]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20
帖子: 481
注册: 2000年4月
优质内容勋章
to diwa, TTL自动闪光是所谓“OTF”方式,专门有测光原件在反光镜箱里,反光镜
抬起快门打开后开始对胶片本身累计测光,直到充足然后控制快门关闭。因此反光
镜抬起后光线变化逃不过测光表。尼康不是这样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xy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5.719
主题: 35
帖子: 931
注册: 2000年4月
TO DIWA:
所以说,啥事都不能绝对化。
我的OLYMPUS OM+银燕拍的室内
闪光照片比我的EOS+EX拍的还好!
(也许俺还没掌握用EOS的要领)
嘻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0.033
主题: 30
帖子: 614
注册: 2000年5月
XY兄:闪光测光表比TTL闪光测光更准确吗?在影楼那种照明光强一定的条件下是对的,但在环境光存在的情况下用闪光测光表测得“百分之百”准确的闪光量等你调好光圈快门闪光灯以后还能保证准确吗?
再说所谓实时。相比测胶平面,我更相信测灰色快门帘幕的值。测帘幕的时间差瞬间发生光强突变的可能性实在太小了,别说闪光测光,非闪光测光不也有时间差吗?当反光镜弹起时,机顶的测光系统已经完成任务了,这时候光线突变了怎么办?还不如用测快门帘幕的旁轴测光系统更准呢!
如果单指测光完成快门开启时的瞬间光强突变,完美的测光可能是没有的,所以包围法可能是唯一“完美”的办法。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xy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5.719
主题: 35
帖子: 931
注册: 2000年4月
TO ALL:
多谢各位捧场!
我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想法是看了一本
日本的摄影书籍的中文版,书中谈了
这个问题但不很深入。
我想:咱们发挥集体智慧把这个牛角
尖问题说明白,这是提出问题的初衷。
TO DIWA:几乎所有的自动单反的闪光
测光系统都是采用OLYMPS在OM-2上首先
提出的“TTL”测光方式,正如梭鱼兄
所言。如果像“N”一样完美,还要闪光
测光表干啥?嘻嘻!
TO 波兄:
”机内的测光系统,除了F5,都是黑白的。因此,胶片颜色
的差异大概可以忽略不计”。我的本意是:
胶片的颜色差异可能会影响测光系统的正确,也许我
多虑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0.033
主题: 30
帖子: 614
注册: 2000年5月
梭鱼:“别以为你使了尼康大家就认不得你了”
此话从何谈起?我因为把你当做可以一起讨论问题的朋友才写下那些话,不知道什么地方
戳到痛处了?您要想讨论问题最好具有一些基本的素质,本来说的是事到您那儿怎么全变味成骂街了?
我跟XY开玩笑的话相信谁都能看懂,您老还是放松点。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29
帖子: 1126
注册: 2000年6月
底蛙:别以为你使了尼康大家就认不得你了。尼康的基础闪光测光系统
仍是胶片平面测光的,预闪式测光只对带预闪功能的闪灯有效,即使是在
能启动预闪的情况下,实时胶片平面测光系统仍作为最后的测光保障。
谁的测光系统都不是完美的,要论可靠性,实时测光应该更好些。

XY兄多虑了,正如波兄所言,胶片平面的反光率不会对测光有太大的影响。
如真的很大的话,厂家在相机的卷片系统位置加个胶片反射率测定装置不就成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0.033
主题: 30
帖子: 614
注册: 2000年5月
这里回帖都得点名,要不会乱套。不过习惯了也就好了。
梭鱼:波波和我都在用尼康的135系统,
“无论如何我认为闪光测光跟胶片膜面特征是没有关系的”
是在这个前提下写的,别家的闪光系统我不是很了解,所以特别说明是指尼康系统。
XY:如果闪光测光跟胶片不发生关系,象尼康那样,是不是就完美了?哈哈。

[此消息已由 diwa 进行编辑(编辑日期 06-29-2000).]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29
帖子: 1126
注册: 2000年6月
DW:奥林巴斯发明的实时胶片平面闪光测光系统,第一次用于OM-2(如有不准请DX们砸砖)上。
闪灯预闪测光是后来的事。现在大家多数都在用前者。
它的工作顺序是:
1,快门打开,反光镜掀起,快门帘打开,胶片开始感光。
2,闪灯发光。
3,测光元件以积分方式实时测量胶片平面接受的光强度。
4,如光强积分到位,则通过热靴的特殊接点强制令闪灯停止闪光输出。
5.........
6,结束(没想到这套系统干活这么快吧!)。

[此消息已由 梭鱼 进行编辑(编辑日期 06-29-2000).]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0.033
主题: 30
帖子: 614
注册: 2000年5月
波波:无论如何我认为闪光测光跟胶片膜面特征是没有关系的。
在尼康系统中,快门按到底的行程中相机要做这几件事:
1读取D型镜头传来的距离信息,
2反光镜翻起
3闪光灯发出不可见光预闪,物体被照亮后通过镜头在快门帘幕上成像
4机身下部的闪光测光元件对快门帘幕上所成的像进行5分区测光
5把第4步的结果跟距离信息结合进行运算得出“正确的”闪光输出量
6快门打开
7闪光灯按第5步计算出的结果发光,完成后关闭
8快门完全关上
按我的理解:在快门打开进行闪光曝光时,这个曝光值,也就是闪光量输出大小是由前一阶段预闪时对快门帘幕上的像测光的结果决定的,并不是边对打开的快门后的胶片测光边计算输出多大的光量,也就是说闪光自动曝光时的测光只在预闪时进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7
帖子: 113
注册: 2000年4月
砸点砖头。

1. 机内的测光系统,除了F5,都是黑白的。因此,胶片颜色
的差异大概可以忽略不计。

2. 有关反射率,假设相机的测光系统按 25% 这个平均值标定。
胶片反射率变化范围是 20% 到 30% 之间。极限情况下误差 5%,
也就是 25% 的 1/5,也就是曝光要相差 1/3 挡。也就是说,
按 25% 标定的话,任何胶卷,曝光误差不会超过 1/3 挡。因
此我觉得反射率也不是曝光出错的主要原因。

3. 你引的“日本的测试数据”到底啥东东?俺以上的分析也
可以说是“美国的理论分析”啦。嘻嘻。

To 弟娃:闪光测光在曝光过程中进行。那是快门收起来了。
预闪是对快门帘幕测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0.033
主题: 30
帖子: 614
注册: 2000年5月
XY兄:我还是不明白测光跟胶片膜面特征有什么关系?因为闪光灯自动曝光时测的是快门帘幕,并不是胶片呀?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对闪光测光系统的一点思考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