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如何能写得一手好字(5)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04457 回帖:2500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4.976
主题: 32
帖子: 9344
注册: 2002年4月
年内主力装备
★ Canon EOS R10
think1999 发表于 2016-9-10 21:23
我个人觉得不必机械理解呼应这件事。毕竟呼应只是对自然书写的一种描述,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似乎很多种情形都可以归为呼应。反过来指导书写的话就会造成一种困扰,不是所有的笔画或字都需要呼应,当然呼应了会更连贯,但有时不呼应也不是说不过去的,随其自然吧!不知对否?

呼应肯定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对高手来说,随其自然很容易,早已心手相应;但对初学者来说,如果有具体的指示标记想必会更有帮助。
又在自述帖找了下,第69行:煙澹古松,又似山,里面各字的竖画似乎可以联成两条轴线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7.659
主题: 15
帖子: 19148
注册: 2016年9月
年内主力装备
★ LEICA SL (Typ 601)
★ RICOH GR III
一年前的练习,颜体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23
主题: 18
帖子: 5936
注册: 2004年12月
ttyy 发表于 2016-9-10 21:01
这个势是否可以理解为笔画间的连贯呼应。前两天扫描自叙帖的局部,发现有些隔开的字(下图左下角)之间,它们的竖完全在一条直线上,不知道能算呼应的一种形式
我个人觉得不必机械理解呼应这件事。毕竟呼应只是对自然书写的一种描述,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似乎很多种情形都可以归为呼应。反过来指导书写的话就会造成一种困扰,不是所有的笔画或字都需要呼应,当然呼应了会更连贯,但有时不呼应也不是说不过去的,随其自然吧!不知对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4.976
主题: 32
帖子: 9344
注册: 2002年4月
年内主力装备
★ Canon EOS R10
具体到乃字,似乎两种笔顺都可以。王羲之是先撇后横折,但字的起源上撇是后来添加的,金文里面没有撇,那么先写横折最后撇应该也没有问题

乃孙作祖已鼎铭,据说是方笔之祖
http://www_nwdsf_com/26.%E4%B8%AD%E5%9B%BD%E4%B9%A6%E6%B3%95%E5%8F%B2%E6%95%99%E5%AD%A6%E7%BD%91%EF%BC%88%E4%B8%8A%E4%BC%A0%EF%BC%89/1.%E5%85%88%E7%A7%A6%E5%92%8C%E7%A7%A6%E4%BB%A3%E4%B9%A6%E6%B3%95/%E7%AC%AC%E4%BA%8C%E8%8A%82%20%E5%95%86%E4%BB%A3%E4%B9%A6%E6%B3%95/%E4%B9%83%E5%AD%99%E4%B9%8D%E4%B8%94%E5%B7%B1%E9%BC%8E/%E4%B9%83%E5%AD%99%E4%B9%8D%E4%B8%94%E5%B7%B1%E9%BC%8E.htm 本帖最后由 ttyy 于 2016-9-10 21:09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4.976
主题: 32
帖子: 9344
注册: 2002年4月
年内主力装备
★ Canon EOS R10
唐明人士 发表于 2016-9-6 21:31
第二个“乃“字,按笔顺应先写”撇“,然后顺势写下一笔,即“势”的呼应,而”墨迹〈灵飞经〉”却重新起笔,把这个重要的呼应再一次割开。
第三个“上”字,的最后一“橫”的起笔,”墨迹〈灵飞经〉“采取了”尖锋划入“,与刻帖《灵飞经》全不相类,其实纵观《灵飞》,没一个”上“字中的横画这样写,包括全篇的”横画“。
书法中的“势”是绝不可忽视的,舍其可就真的成了“写字”了,与传统书法半毛关系没有了。
总的来看,墨迹《灵飞经》不但内容与刻帖《灵飞经》不同,书法水平也差的太多,应属一般性的”伪写本”。

这个势是否可以理解为笔画间的连贯呼应。前两天扫描自叙帖的局部,发现有些隔开的字(下图左下角)之间,它们的竖完全在一条直线上,不知道能算呼应的一种形式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9.141
主题: 40
帖子: 2931
注册: 2003年9月
单字练习 5cm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9.141
主题: 40
帖子: 2931
注册: 2003年9月
单字练习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9.141
主题: 40
帖子: 2931
注册: 2003年9月
继续抛砖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7.254
主题: 27
帖子: 1466
注册: 2002年6月
think1999 发表于 2016-09-08 00:25
多谢popstone兄鼓励!咱们讨论书法问题确实需要避免人身攻击,因为这个打起来就不好了,讨论问题才重要。

继续上作业。前边有朋友...

谢谢think兄把我一个初学泡菜的随便一句话都放心上了。
那我也战战兢兢乱说一句,比较了ttyy发的字,我觉得原帖里的字体的形比较多变,整体也比较平正一些,think兄写的个人感觉形和笔画比较单一,整体偏斜倾,也更秀气一些。
说错勿怪。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5.204
主题: 20
帖子: 3568
注册: 2003年5月
Think兄的治学精神让人佩服!学习,并支持。

好久没冒泡了,但一直在关注这个帖子,从中借鉴到很多。

说到自己近来的习字,真是没有太多时间,有点羡慕古人的生活节奏,那种慢生活,令人向往。近来体会,在学唐朝颜大师本身的碑以后,临清代中期钱南园的字、晚清※※华世奎、谭延闿,会使眼界开阔些,也明白了钱、华、谭是如何从老颜那里“变”出来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23
主题: 18
帖子: 5936
注册: 2004年12月
popstone 发表于 2016-9-7 23:36
学习了。讨论非常好,不空谈、讲证据、讲方法。
@think1999 很用心,细节比较很到位。  @唐明人士 的质疑也让我去看了一些资料,了解到更多。
建议避免 情绪和人身方面的因素,争论就是问题本身!
当然,古人也有相互逗趣,石压蛤蟆,死蛇※※,哈!
多谢popstone兄鼓励!咱们讨论书法问题确实需要避免人身攻击,因为这个打起来就不好了,讨论问题才重要。

继续上作业。前边有朋友希望能分享一下写字的体会,我觉得如果空谈会比较难以理解,还是结合自己的作业比较好。我这幅临习灵飞经的作业是今早写的后几行,有几个明显的缺点需要指出:1、毛刺比较多,控制力不够;2、倒数第二个“在”字的一长撇写得不到位,有一点犹豫,也就拐了一点弯,导致和原帖相离。补写一个,改善长撇,一气呵成,效果有明显改观。3“走”字最中间一短竖由于蘸墨太多而成了一个墨疙瘩,幸好影响不大,也就没有重写。4、鬼字的一撇如果能再短一点点,就会更平衡,也更接近原帖。其他笔画写得还算满意,也就没有重写,一直以来这个字算是掌握得比较好的。5、如果“科”字的细长竖向右移一点点,那效果会有明显改观。由这篇作业看出控制力还有待提高,因为几个比较关键的字还不是十分理想。需要继续努力!
请参考!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9.141
主题: 40
帖子: 2931
注册: 2003年9月
学习了。讨论非常好,不空谈、讲证据、讲方法。
@think1999 很用心,细节比较很到位。  @唐明人士 的质疑也让我去看了一些资料,了解到更多。
建议避免 情绪和人身方面的因素,争论就是问题本身!
当然,古人也有相互逗趣,石压蛤蟆,死蛇※※,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833
主题: 196
帖子: 3372
注册: 2005年4月
ttyy 发表于 2016-09-07 09:52
不懂呃。好像争议的动静不如怀素自叙帖那么大,网上资料似乎不是太多

..墨迹本43行里面说是没刻全,少了点,是否单字正好在这12行里...


俺找了找,刻帖是向拓,勒碑是上了石头?大概是这区别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4.976
主题: 32
帖子: 9344
注册: 2002年4月
年内主力装备
★ Canon EOS R10
pb444 发表于 2016-09-07 10:20
自叙帖是真伪、年代、年代的争议,书帖水平高低的争议就少了吧

...

那是当然,毕竟是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商店里面大量的自述帖茶杯/手巾/领带...,名目繁多

从纸质看自述贴破损修补很多,所以有点想不通,为什么祭侄稿/灵飞经这些怎么能保存如此完好。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833
主题: 196
帖子: 3372
注册: 2005年4月
ttyy 发表于 2016-09-07 09:52
不懂呃。好像争议的动静不如怀素自叙帖那么大,网上资料似乎不是太多

..墨迹本43行里面说是没刻全,少了点,是否单字正好在这12行里...


自叙帖是真伪、年代、年代的争议,书帖水平高低的争议就少了吧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4.976
主题: 32
帖子: 9344
注册: 2002年4月
年内主力装备
★ Canon EOS R10
pb444 发表于 2016-9-7 17:42
敢问此文中勒石、刻帖有何区别?俺只记得诸葛神力勒石,朱静藏镌字,嘿嘿嘿。。。。

从文章来看,刻本的灵飞经是出自现在大都会的墨迹本,除非是离开董其昌手之后被人调包?有这可能?前面那位前辈列出的几个字,以”者“为例,我在刻本上就没找到对应的这个“单字“,如果字字同势难道不会让人诟病呆板吗?
而且经过勒石镌字之后是有些美化效果。。。

不懂呃。好像争议的动静不如怀素自叙帖那么大,网上资料似乎不是太多

..墨迹本43行里面说是没刻全,少了点,是否单字正好在这12行里面
但未知何种原因,陈氏扣留的43行墨迹的末12行未被刻入帖中。由于《渤海藏真帖》本《灵飞经》刻于原卷被割裂之前,所以该帖已是最能反映原作完整原貌的刻帖。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833
主题: 196
帖子: 3372
注册: 2005年4月
ttyy 发表于 2016-9-7 16:34
http://www_shufazidian_com/ziliao/31487.html
唐人小楷《灵飞经》的前世今生/胡迪军
从这篇文章看,灵飞经从董其昌以后的流传顺序还是比较清楚的。但不知道738年的写作年代是如何确定的,从唐至明代的经历,为什么能够保存得这么好,即便在大内,可能也不容易达到敦煌洞窟那样的干燥环境

..http://article_iyishu_com/0995675424.html
从《灵飞经》到唐人的※※书法
卷上未见作者名款,署“开元二十六年二月”年款。


敢问此文中勒石、刻帖有何区别?俺只记得诸葛神力勒石,朱静藏镌字,嘿嘿嘿。。。。

从文章来看,刻本的灵飞经是出自现在大都会的墨迹本,除非是离开董其昌手之后被人调包?有这可能?前面那位前辈列出的几个字,以”者“为例,我在刻本上就没找到对应的这个“单字“,如果字字同势难道不会让人诟病呆板吗?
而且经过勒石镌字之后是有些美化效果。。。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4.976
主题: 32
帖子: 9344
注册: 2002年4月
年内主力装备
★ Canon EOS R10
http://www_shufazidian_com/ziliao/31487.html
唐人小楷《灵飞经》的前世今生/胡迪军
从这篇文章看,灵飞经从董其昌以后的流传顺序还是比较清楚的。但不知道738年的写作年代是如何确定的,从唐至明代的经历,为什么能够保存得这么好,即便在大内,可能也不容易达到敦煌洞窟那样的干燥环境

..http://article_iyishu_com/0995675424.html
从《灵飞经》到唐人的※※书法
卷上未见作者名款,署“开元二十六年二月”年款。 本帖最后由 ttyy 于 2016-9-7 16:45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351
主题: 4
帖子: 13823
注册: 2012年10月
think1999 发表于 2016-9-7 08:20
唐明兄高论振聋发聩,令小弟心惊胆颤。难道多年临习竟是无用之功,只缘当初眼力不足?半夜爬起来赶紧查查资料,又把手头的墨迹本放大,与渤海藏真帖版本细细比较。结果仍有几点存疑,望与兄探讨。
详述之前有三点需要说明:
一是小弟每对某一事物存疑之时,自觉不宜先设立场,再去找证据支持自己观点。应先将事实摆开,从事实中去找寻疑点解决问题,最后得出结论。即使结论有主观成分,也不致偏差太远。况于书法之事主观性更强,难以量化,故更不宜臆测,宜以事实为根据讨论。风格上的个人偏好明说即可,但不宜作为讨论依据。
二是亲身体验最为重要。尽管每人情况不同、禀赋不一,体验过的东西往往更有发言权。没有从事过的难知其中甘苦,正所谓“站着说话不腰疼”。故小弟更看重亲身体验,偏重于此类意见与观点。
三是※※※所说“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之言不虚。能产生实际效果的才是我追求的,空谈无益。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感觉《历代书※※文选》之类的理论著作看不下去的原因(其实我都硬着头皮看完了,但是事后觉得是浪费时间。)古人空谈太多,玄虚飘渺,于实际写字毫无帮助。(当然也有好的理论,就是太少了,书法本身过于抽象的本质不支持那么多那么复杂的理论,落不到纸上转为实际 ...
think兄这个图片扫描的好。字形相似,契合度非常高。两种版本广泛印刷用来做字帖,水平都是不低的。 刻贴谨严,墨迹细节多。都看看也许可以互补。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编辑于:2016-09-07 13:08:58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7.254
主题: 27
帖子: 1466
注册: 2002年6月
think1999 发表于 2016-9-7 12:05
您客气了!有精力一定跟大家分享,不过有时个人经验只能给大家做个参考,还是要根据自己情况来。

那肯定,所以只是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并不是说要指导谁应该如何,如果有其他人有不同意见,就像唐明兄那样,拿出来讨论,对人对己,无论是否认可,也是好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23
主题: 18
帖子: 5936
注册: 2004年12月
mmge 发表于 2016-09-07 03:33
Think兄是个有心人,也是热心人,方便的时候多聊几句心得体会和大家一起交流吧,比如自己觉得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在哪之类的,我想肯定有很...
您客气了!有精力一定跟大家分享,不过有时个人经验只能给大家做个参考,还是要根据自己情况来。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7.254
主题: 27
帖子: 1466
注册: 2002年6月
think1999 发表于 2016-9-7 11:20
您说的是!如果单是风格方面的争论,我就不用这么长篇大论了。比如上次音游摄兄练的颜体风格好不好那一次,自己喜欢就行了,别人争论意义不大。写这么多给大家看还是为了推广我自己的一些看法(当然不一定对),同时也是让大家了解一些刻帖和墨迹的知识。刻帖有自己的特点,渤海藏真本灵飞经笔画灵动、形体清癯,我个人也很喜欢,虽然也丢失了部分细节,却带来了另一种韵味。墨迹则是神采飞动,毛笔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技巧及其高超。可以比喻为双胞胎美女姐妹,一个稍骨感,一个稍丰腴,一个看起来风姿绰约,另一个手感大大滴好。(当然这个比喻是纯搞笑的,但能说明一定问题)魏碑我更喜欢碑刻的版本,锋棱斩然、痛快淋漓。我也见过写了未刻的,那就软蹋蹋多了,没有了硬挺的姿态。刻帖的时候温度湿度都会对纸张有影响,一般所谓真迹上石的做法是用比较透明的纸蒙在真迹上,用极细的毛笔勾出轮廓,再将这张纸贴在石头上雕刻。湿度的变化导致纸张变形,会影响字的准确度。灵飞经这个例子上就能明显看出误差。我体会到这一点是从一次亲身经验中来的:有一次我用扫描仪重新扫描一张作业,大约A3幅面大小,扫出文件后发现与以前扫的文件居然重合不上。当时惊呆了!后来发现这一天阴天,湿度大,导致 ...

Think兄是个有心人,也是热心人,方便的时候多聊几句心得体会和大家一起交流吧,比如自己觉得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在哪之类的,我想肯定有很多类似我这样初学者也在看这个贴,但因为水准差距和各位比较大,所以一般只会潜水,不会跟帖和贴图。
这种具体的点评,尤其是自己长期临写的感受,我相信对各个阶段的爱好者都不无助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23
主题: 18
帖子: 5936
注册: 2004年12月
mmge 发表于 2016-9-7 10:48
呵呵,跟了这个贴有一些日子了,自 唐明老兄的一些点评后,我觉得这个贴更有意思了,特别是对我们这种初入门的练习者,这种基于具体某个或某篇字的对比说明,是千金难求的。

说实话,之前看了您贴的那么多字,有自我评价好和不好的,我都看不出,一是自己没练过,二是自己眼界还没到,但唐明兄和您这么这么一讨论,至少有些问题上,我自觉稍有感悟,在此谢过。

落到具体的评价,观点上有不同和争议是正常的事情,自古就这样,所谓文无第一,但我想正如唐明兄和您这样不厌其烦的制作对比图片,以佐证自己的观点的做法,就已经很好了。是否认可和接受,那是观者自己根据自己的学识和审美来判断的事情了,求同存异。

就您贴的这个对比照片,我个人倒是觉得即使那个墨迹贴不是真迹,也已经和原帖很接近了,而且通篇都能写的和原帖(如果碑刻为真)那么一致,仿者的水准也很高了,话说即使本人重写一遍,也很难写的一样。而且我总觉得,经这么多年能流传下来的字帖,相比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来说,哪个都已经是这辈子只能仰望的高度了,只要喜欢即可。

您说的是!如果单是风格方面的争论,我就不用这么长篇大论了。比如上次音游摄兄练的颜体风格好不好那一次,自己喜欢就行了,别人争论意义不大。写这么多给大家看还是为了推广我自己的一些看法(当然不一定对),同时也是让大家了解一些刻帖和墨迹的知识。刻帖有自己的特点,渤海藏真本灵飞经笔画灵动、形体清癯,我个人也很喜欢,虽然也丢失了部分细节,却带来了另一种韵味。墨迹则是神采飞动,毛笔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技巧及其高超。可以比喻为双胞胎美女姐妹,一个稍骨感,一个稍丰腴,一个看起来风姿绰约,另一个手感大大滴好。(当然这个比喻是纯搞笑的,但能说明一定问题)魏碑我更喜欢碑刻的版本,锋棱斩然、痛快淋漓。我也见过写了未刻的,那就软蹋蹋多了,没有了硬挺的姿态。刻帖的时候温度湿度都会对纸张有影响,一般所谓真迹上石的做法是用比较透明的纸蒙在真迹上,用极细的毛笔勾出轮廓,再将这张纸贴在石头上雕刻。湿度的变化导致纸张变形,会影响字的准确度。灵飞经这个例子上就能明显看出误差。我体会到这一点是从一次亲身经验中来的:有一次我用扫描仪重新扫描一张作业,大约A3幅面大小,扫出文件后发现与以前扫的文件居然重合不上。当时惊呆了!后来发现这一天阴天,湿度大,导致纸张有点变形。大字还不明显,小字影响就大了。灵飞经原字应在1CM左右,整卷比较长,变形会更加明显。而且灵飞经上石需要的时间不会太短,江南地区潮湿度的变化肯定会有。尽管如此,能摹刻成如此近似已经非常牛了,这就是我说古代有牛人的原因,我个人非常佩服这位牛人!
请参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7.254
主题: 27
帖子: 1466
注册: 2002年6月
think1999 发表于 2016-9-7 08:20
唐明兄高论振聋发聩,令小弟心惊胆颤。难道多年临习竟是无用之功,只缘当初眼力不足?半夜爬起来赶紧查查资料,又把手头的墨迹本放大,与渤海藏真帖版本细细比较。结果仍有几点存疑,望与兄探讨。
详述之前有三点需要说明:
一是小弟每对某一事物存疑之时,自觉不宜先设立场,再去找证据支持自己观点。应先将事实摆开,从事实中去找寻疑点解决问题,最后得出结论。即使结论有主观成分,也不致偏差太远。况于书法之事主观性更强,难以量化,故更不宜臆测,宜以事实为根据讨论。风格上的个人偏好明说即可,但不宜作为讨论依据。
二是亲身体验最为重要。尽管每人情况不同、禀赋不一,体验过的东西往往更有发言权。没有从事过的难知其中甘苦,正所谓“站着说话不腰疼”。故小弟更看重亲身体验,偏重于此类意见与观点。
三是※※※所说“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之言不虚。能产生实际效果的才是我追求的,空谈无益。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感觉《历代书※※文选》之类的理论著作看不下去的原因(其实我都硬着头皮看完了,但是事后觉得是浪费时间。)古人空谈太多,玄虚飘渺,于实际写字毫无帮助。(当然也有好的理论,就是太少了,书法本身过于抽象的本质不支持那么多那么复杂的理论,落不到纸上转为实际 ...

呵呵,跟了这个贴有一些日子了,自 唐明老兄的一些点评后,我觉得这个贴更有意思了,特别是对我们这种初入门的练习者,这种基于具体某个或某篇字的对比说明,是千金难求的。

说实话,之前看了您贴的那么多字,有自我评价好和不好的,我都看不出,一是自己没练过,二是自己眼界还没到,但唐明兄和您这么这么一讨论,至少有些问题上,我自觉稍有感悟,在此谢过。

落到具体的评价,观点上有不同和争议是正常的事情,自古就这样,所谓文无第一,但我想正如唐明兄和您这样不厌其烦的制作对比图片,以佐证自己的观点的做法,就已经很好了。是否认可和接受,那是观者自己根据自己的学识和审美来判断的事情了,求同存异。

就您贴的这个对比照片,我个人倒是觉得即使那个墨迹贴不是真迹,也已经和原帖很接近了,而且通篇都能写的和原帖(如果碑刻为真)那么一致,仿者的水准也很高了,话说即使本人重写一遍,也很难写的一样。而且我总觉得,经这么多年能流传下来的字帖,相比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来说,哪个都已经是这辈子只能仰望的高度了,只要喜欢即可。 本帖最后由 mmge 于 2016-9-7 10:56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3.195
主题: 3
帖子: 926
注册: 2005年7月
think1999 发表于 2016-9-7 08:20
唐明兄高论振聋发聩,令小弟心惊胆颤。难道多年临习竟是无用之功,只缘当初眼力不足?半夜爬起来赶紧查查资料,又把手头的墨迹本放大,与渤海藏真帖版本细细比较。结果仍有几点存疑,望与兄探讨。
详述之前有三点需要说明:
一是小弟每对某一事物存疑之时,自觉不宜先设立场,再去找证据支持自己观点。应先将事实摆开,从事实中去找寻疑点解决问题,最后得出结论。即使结论有主观成分,也不致偏差太远。况于书法之事主观性更强,难以量化,故更不宜臆测,宜以事实为根据讨论。风格上的个人偏好明说即可,但不宜作为讨论依据。
二是亲身体验最为重要。尽管每人情况不同、禀赋不一,体验过的东西往往更有发言权。没有从事过的难知其中甘苦,正所谓“站着说话不腰疼”。故小弟更看重亲身体验,偏重于此类意见与观点。
三是※※※所说“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之言不虚。能产生实际效果的才是我追求的,空谈无益。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感觉《历代书※※文选》之类的理论著作看不下去的原因(其实我都硬着头皮看完了,但是事后觉得是浪费时间。)古人空谈太多,玄虚飘渺,于实际写字毫无帮助。(当然也有好的理论,就是太少了,书法本身过于抽象的本质不支持那么多那么复杂的理论,落不到纸上转为实际 ...


佩服!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23
主题: 18
帖子: 5936
注册: 2004年12月
唐明人士 发表于 2016-9-6 21:30
好吧,我跟你谈谈这个问题,什么问题?“眼力”!
一直想在本坛发个帖子,叫“慧眼识字”,专门谈谈书法的“眼高手低”问题,苦于无闲,先收集材料,材料数量差不多再说。
现在谈谈《灵飞经》,

唐明兄高论振聋发聩,令小弟心惊胆颤。难道多年临习竟是无用之功,只缘当初眼力不足?半夜爬起来赶紧查查资料,又把手头的墨迹本放大,与渤海藏真帖版本细细比较。结果仍有几点存疑,望与兄探讨。
详述之前有三点需要说明:
一是小弟每对某一事物存疑之时,自觉不宜先设立场,再去找证据支持自己观点。应先将事实摆开,从事实中去找寻疑点解决问题,最后得出结论。即使结论有主观成分,也不致偏差太远。况于书法之事主观性更强,难以量化,故更不宜臆测,宜以事实为根据讨论。风格上的个人偏好明说即可,但不宜作为讨论依据。
二是亲身体验最为重要。尽管每人情况不同、禀赋不一,体验过的东西往往更有发言权。没有从事过的难知其中甘苦,正所谓“站着说话不腰疼”。故小弟更看重亲身体验,偏重于此类意见与观点。
三是※※※所说“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之言不虚。能产生实际效果的才是我追求的,空谈无益。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感觉《历代书※※文选》之类的理论著作看不下去的原因(其实我都硬着头皮看完了,但是事后觉得是浪费时间。)古人空谈太多,玄虚飘渺,于实际写字毫无帮助。(当然也有好的理论,就是太少了,书法本身过于抽象的本质不支持那么多那么复杂的理论,落不到纸上转为实际的书法作品就都是空谈)。
言归正传。您提的“眼力”问题确实重要,但又是一个主观性极强的问题,高低是由谁说了算无法确定。以我的观点,一是公论,二是个人喜好,都可作为选帖的依据,自由度很大。但归根结底从实际来看公论会占比稍多,在公论比较好的字帖中选取自己偏好的字帖是比较稳妥的办法。书法中的“法”字占比很大,公论比较好的字帖是“法”的典范,是值得学习的。我们练过字的人不宜以上帝的口吻去指导别人应该怎样怎样,最好以建议口吻去推荐字帖。我想两者目的尽管近似,但实际效果会有不同,给人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前者似乎在显示权威,后者似乎在劝人进取。故古人有云: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您说的“只谈其艺术性,从刻帖看,笔法飘逸,遒媚艳丽,古朴不足,重在”长橫“与“细竖”,”,我完全赞同。但后边的“是个很好的初学小楷范本”却稍有异议。如果灵飞经是“初学小楷范本”,那我真不知道后边该学什么了。技巧上看灵飞经灵动流畅飞扬,墨迹本笔法清晰,结构匀称,毫无松懈之处,多年老笔尚不能及,何况初学?我觉得应该是高级范本才是。我学此帖多年,其中甘苦深知。不知您是否写过此帖?写到何种程度?
您说的“你所看到的那个墨迹本明显是”伪写本“,业界早有定论”,恕我孤陋,实在不知出处,能否明示?
另“墨迹后的”赵孟頫跋识“也是伪笔,有人说是赵孟頫作的伪,偶以为不可能,因为那字的水平离赵至少差上十万八千里。”目前并没有其他材料支持赵孟頫见到过灵飞经,所以我也觉得赵跋为伪。我在以前的贴子里也质疑过赵孟頫临习灵飞经的说法,因为确实从赵的小楷中看不到灵飞经的影子,只看到二王。
您说的“那么,这个所谓“灵飞经”墨迹水平如何,只能说,个别字很象,但许用笔和结构与“灵飞”明显不类,表面上,只能哄骗眼力差的初学者。如果你认为它如何如何好,甚至于与”兰亭“都扯上关联,如”年“字,那是你个人的事”我不能同意。无论如何不能预设墨迹为伪,刻本是真。如果单通过伪赵孟頫跋就确定墨迹不真似乎有点失之武断。墨迹本的后12行没有出现在刻本中,这个比较遗憾,因为无法进行比较了。但庆幸的是前边的部分都在,只要作一比较即可得知从字的结构上看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明显不类”吧?另外无忌是摄影论坛,想必大家都知道镜头各种畸变的情况吧。即使最顶级的镜头也不能避免。所以我推荐大家用扫描的方式来数字化自己的作业,能最大程度减少失真。您觉得如此高级的技术都不能保证原样复制,那古人一支毛笔加上石头刻刀能有多高的精度?我不排除古代有牛人,但我认为那牛人一样是比不了现代技术的。所以刻石的失真应该是比较明显的,加上磨损捶拓,失真更甚。您用这两个比较细节来说明墨迹是伪作是不是有点不可靠?
呆一会再来分析细节问题,先说说整体。我看一件东西受一些鉴定专家影响是从两个角度来看的:一是整体印象,开门的东西给人的感觉就特别好,这是个整体印象,可以说不能量化,也算不上科学。但就是感觉好,这个没有办法,灵飞经墨迹就是如此;
二是细节。通过仔细比较墨迹与刻本会发现两者没有太大不同。不同之处只不过是摹刻时产生的失真而已,详情见下图即可。您分析的”者“字、“上”字“乃(及)”字(乃、及两字写法类似,可以互为参照)等在灵飞经中有多处,我用红框标出,孰是孰非一看即明,无需多辩。再细节的分析也不如把两图放在一起吧?
请唐明兄参考!
本帖最后由 think1999 于 2016-9-7 08:46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4.976
主题: 32
帖子: 9344
注册: 2002年4月
年内主力装备
★ Canon EOS R10
这个墨迹本不知道为什么在唐和北宋没有人评论
赵孟頫题跋 本帖最后由 ttyy 于 2016-9-17 16:10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4.976
主题: 32
帖子: 9344
注册: 2002年4月
年内主力装备
★ Canon EOS R10
局部
文件大小限制,储存品质差了点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4.976
主题: 32
帖子: 9344
注册: 2002年4月
年内主力装备
★ Canon EOS R10
仲尼梦奠帖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4.976
主题: 32
帖子: 9344
注册: 2002年4月
年内主力装备
★ Canon EOS R10
字很狗屎,也说点个人想法
虽然苏轼说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技,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①。故诗至于杜子美②,文至于韩退之③,书至于颜鲁公④,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但唐宋以后的书家仍然努力求变,以取得破和立的平衡。但是否能达到随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境界则很难说。苏轼自己的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算是种尝试,在当时受批评不合古法,但后世人推为宋四家之首,看来还是得到了认可。米芾的行书可能水平超一流,不知道楷书如何,但显然不太认同过于严整的写法。(「少存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兹古语也。吾梦古衣冠人授以摺纸,书法自此差进,写与他人却不晓。蔡元度[蔡卞]见而惊曰:「法何太遽异耶?」此公亦具眼人。章子厚以真自名,独称吾行草,欲吾书如排算子[排算旃],然真草须有体制,乃佳耳。)
回到灵飞经,感觉在立的方面算很完美了,破则难免不足。下面是方闻在Beyond Representation提出的一个例子。灵飞经的可能要算最漂亮的,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但可能也是最没个性的。(钟王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至唐颜柳,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极书之变,天下翕然以为宗师,而钟王之法益微。但什么是笔画之外,什么是体制,很难感受哈,对于这些高手来说,这些玄之又玄的东西也许才是最本质的)

..a.曹全碑 185,b.传钟繇贺捷表,c.传钟繇宣示表,d.传王羲之乐毅论,e.灵飞经,f.李公麟孝经图 本帖最后由 ttyy 于 2016-9-7 04:47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如何能写得一手好字(5)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