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胶片相机与镜头的抚摸、把玩,兼胶片摄影交流 [主题管理员:易水铖]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45675 回帖:1055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1.763
主题: 41
帖子: 1439
注册: 2022年4月
访客 发表于 2024-01-22 13:49
早先扫描是请朋友用爱普生V750扫的,后来店扫就都是SP3000了。
D76 STOCK冲洗,颗粒比1+1更小一些。

多谢访客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加拿大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9.852
主题: 16
帖子: 11835
注册: 2003年2月
午后的普洱 发表于 2024-01-19 21:40
访客兄扫描用的底片扫描仪还是平板扫描仪呢?
另外D76 1+1和D76 STOCK反映在最后照片素质上有差异吗?
早先扫描是请朋友用爱普生V750扫的,后来店扫就都是SP3000了。
D76 STOCK冲洗,颗粒比1+1更小一些。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云南省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0.215
主题: 55
帖子: 9054
注册: 2005年2月
易水铖 发表于 2024-01-22 10:30
关于电影拍摄方式我去做过一番研究,看看电影拍摄的场景到底是怎么完成的,目前发现的要点如下:
1,镜头,电影镜头的成像能力这个不用说,几十万一个镜头说明了它的素质,电影镜头普遍的成像特点是细腻柔和层次丰富,几乎没有高反差的,现在都知道高反差的图像在大幅...

兄这篇回帖 很有深度 较为详细的总结了电影摄影表现技法上的一些客观优势。总结得很好,很有价值。

其中色温问题,之前我们也多次讨论,其对于胶片摄影尤其是电影胶片的影响尤其明显。电影胶片对色温的敏感程度远远超过了民用胶片和数码,而大多数业余玩家对色温控制的手段是十分乏力的。包括对现场光线以及人造光线对控制也是处于碰运气的状态。再叠加各个环节一系列各种有意无意的误差,最终效果颇有开盲盒的意味,出片稳定性相当糟糕。

即便各个环节做到位,在内容的创作与主题的想定中,依然需要投入更加巨大的精力。在这些环节中,淘汰了大多数Light User。 剩下的基本都是各种HardCore User,而且往往都是较有经验的摄影者。我们之所以愿意投入时间精力去改善自己的出片 显然是归因于不愿意在低水平重复。胶片只是一种表现媒介,这个媒介有它自己的呈现力优势。它是写实,但又不完全是写实,银盐化学反应之间带有一定的自由发挥的成分。就像王羲之《兰亭序》摹本,笔笔有区别,字字都不同,但却一气呵成,畅意灵动。经过了二十年的观察和思考,我目前在思考从写实的风格往写意的方向走,目前还在这转型过程中。电影画面就非常浪漫而写意,但这写意的画面的背后,都是非常扎实的科学基础支撑的。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是也。

有感于现在网络平台数码片同质化严重的问题,目前国内能接触到较为优质的摄影作品渠道不如以往了。我从去年开始,每个季度都从日本买一批中古画册。从昭和时代,平成时代,到现在的令和时代的画册都有涉猎,较为详细的在内心仔细揣摩日本摄影家的表现技法和创作意图。从画册中我观察到,他们的摄影基本功都极其扎实,审美也较为领先于时代。目前以学习鉴赏为主,还未能内化之,这需要时间。但我认为这是我对提升自我水平找到的一条正确的道路,因此在这里做友情推荐。我这种摄影法可能比较累,因为有挑战自我的成份在里面,已经不单纯是平时随拍或者烧器材娱乐,但我个人乐在其中。还是想试图表现一些什么,银盐就是我对外表现一些什么的媒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上海
老坛泡菜
泡网分: 12.126
主题: 10
帖子: 3595
注册: 2010年8月
年内主力装备
★ GFX 50R
瞬间的震撼 发表于 2024-01-21 23:05
谈到电影胶片的问题,之前其实和兄也有交流。 电影胶片潜力很大,只是我们目前对其掌握还是存在问题的,否则无法解释为何好莱坞大片只用半格胶片但画质那么好。胶片摄影是一个体系,包括但不限于胶片的选择,光线的运用,曝光的取舍,滤镜的取用,冲洗的配方,扫描的流...

关于电影拍摄方式我去做过一番研究,看看电影拍摄的场景到底是怎么完成的,目前发现的要点如下:

1,镜头,电影镜头的成像能力这个不用说,几十万一个镜头说明了它的素质,电影镜头普遍的成像特点是细腻柔和层次丰富,几乎没有高反差的,现在都知道高反差的图像在大幅面观看时很容易形成视觉不适。这一点是一个重要的点,即成像极为细腻,分辨率高,但反差还小,层次过渡很自然。蔡司为什么电影镜头那么多,可能是因为蔡司镜头的成像清透明亮的特质特别适合电影拍摄的需要。

2,色温控制,电影拍摄对色温的控制是极为精准的,5203或者5207等电影卷的要求都是色温的误差都是最好不超过正负150K,如果色温超过了这个范围,都需要调整光源。这一点是我们日常拍摄的时候很难控制的,除非自己一直都带着外拍灯拍人像,否则其它条件下很难控制色温这个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之前在玩数码的时候测试过,很多场景,色温调整带来的图像质量变化还挺大的,对清晰度和层次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拍数码之后在raw里第一个就是要调整色温环境,这个校准了再去调整曝光和黑白场,然后再去精细调整各个色彩的饱和度和亮度。色温对胶片的影响可能比数码还大,因此色温对胶片图像质量的影响重大是毋庸置疑的,这是我们想要拍摄高质量胶片的重要问题。

3,光比控制,电影场景的拍摄对光比要求是比较高的,一般电影拍摄很少有高反差场景的出现,在单一的场景里,很多光比是控制很精准的,这也是电影拍摄灯光师这些是重要环节的原因,原来一直不大懂为什么电影拍摄里灯光师这个角色经常在演职人员名单里的排名很挺靠前的。很多电影场景的拍摄,光比控制都是在1:2到1:4之间,超过1:4的光比的场景,一般导演都很少布置这种。现在用数码摄影机拍电影这个光比问题可能比以前要放宽一些了,不过对光比的控制还是电影拍摄的重要环境控制之一,每次拍摄之前都需要对布置好的场景测光,看看光比多少,调整机位之类的,这是电影拍摄的常规操作。我们要拍摄高质量的胶片,光比应该也是重要考虑的因素之一,一个好的光比场景,加上胶片的宽容度,才能制造舒服的成像。

4,曝光精准,这个是想当然的条件,不管是电影拍摄还是我们相机拍摄图像,曝光精准都是极为重要的,电影卷拍摄不要考虑负片拍摄“宁过勿欠”这样的原则,只有准确的曝光才能带来更好的色彩表现。一般电影拍摄都是对曝光很精准的,提前测试拍摄曝光度,根据效果确定再拍摄。我们现在拍摄其实也有条件满足电影拍摄这一点了,拍摄之前用数码相机拍摄一次,看看效果,观察直方图和效果来调整曝光组合。

5,快门速度,这一点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偶然在《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看到电影胶片的拍摄速度都是1/60s,电影卷基本都是按照这个曝光速度来设计生产的,保证在这个速度有最好的色彩与画质。主要是因为电影的拍摄现场大都是使用交流电供电的灯具来照明,而交流电网的波形每秒有几十次的上下起伏,因此照明情况也会随着这个频率产生一明一暗的变化,俗称频闪。为了能够拍摄到完整的高质量的影像,电影胶片的曝光时间大都与当地的电网频率相适应。美国的电网频率是60赫兹,因此曝光时间通常就是1/60s,在每秒24格的标准速度拍摄中,电影机的叶子板开口角度须设为172.8度。※※的电网频率是50Hz,于是曝光时间通常选择为1/50秒,不过柯达的胶片设计和生产应该是按照美国的电网频率来设计的。目前找到的材料都说明电影卷的设计快门速度是1/60s最佳,不知道现在设计生产的vision3这一套电影卷是不是仍然保持了这个特性,或者也可能因为环境的变化做了优化,这个就需要柯达自己才知道了。

数码相机的像素都一亿像素了,普通的数码无反也都五千万像素了,这个时候来玩胶片,肯定是得好好玩,玩好才有意思了。胶片要玩得讲究,就得精雕细琢,尽量做好每一个环节,才有意思,否则玩这个干嘛,数码咔咔拍就是了,轻松方便快捷利索。

信息这玩意,深度和广度大多是成反比的,太深入太专业的知识,传播面很窄,传播广的多是浅层次的信息,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数码图像的内容同质化及其严重,这也是开始厌倦的原因。无忌这里其实还好,偶尔去图虫和500px看看,那里的图像同质化严重得不行,所谓的人文色重口味的多了,风景也后期调色得差不多,有人出了一个教程,然后就好多同类的图片,没啥差异,看得没意思。最多的是所谓的扫街片,后期太重了,没法看,青橙色,人文色,各种色调能看吐。我也玩过几次,都没怎么好意思发出去,自己看了就删掉了,格式化的东西,没有什么价值。无忌这里这种色调问题不严重,就是饱和度战士太多了,啥图片的饱和度都拉得满满的,太刺激视觉,不耐。
(1)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0.215
主题: 55
帖子: 9054
注册: 2005年2月
谈到电影胶片的问题,之前其实和兄也有交流。 电影胶片潜力很大,只是我们目前对其掌握还是存在问题的,否则无法解释为何好莱坞大片只用半格胶片但画质那么好。胶片摄影是一个体系,包括但不限于胶片的选择,光线的运用,曝光的取舍,滤镜的取用,冲洗的配方,扫描的流程,后期的调整等等,任何一个环节有所妥协,最终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目前短视频时代互联网信息爆炸,我们不难发现,充斥网络的基本都是浅层次信息,真正的有价值信息很少几乎没有。抖音B站讲胶片摄影 讲冲洗后期的视频有很多,但基本就限于浅尝辄止了,复杂点的他们也不懂只是为了获取流量装装样子忽悠小白而已。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如何建立自己的胶片摄影体系和创建自己的胶片拍摄风格是我目前考虑和实践的事情,其实这个过程已经有个几年了,之前也一直没有考虑清楚,瓶颈期久了,多少会有所启发。我目前的观点就是,和别人不一样很重要。如果和别人一样,那就风格不鲜明了,可替代性很强,即便画面再精致完美也缺乏吸引力了。数码目前就是这么个状况,内容同质化极其严重,所以我也不喜欢看数码的片子。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上海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0.215
主题: 55
帖子: 9054
注册: 2005年2月
易水铖 发表于 2024-01-21 22:09
这效果极赞!分辨率和色泽、质感都非常好,24*24的效果太可以了!
你之前考虑的问题我也一直在考虑是,同样是电影卷,拍电影的时候为什么图像投射到那么大屏幕都视觉效果那么好,但到我们这用相机拍摄照片就不成了,不管是直接观看还是扫描出来,看图像的大小感觉...

好玩吧

120其实我拍了很久很久了 对方构图十分熟悉。 此构图其实是十分省力的,不用考虑横竖构图的问题。

其实过片距离修改为四齿拍18*24mm也可以,也就是半格模式。半格模式下,相机横着握持 拍出来画面是竖构图,相机竖持,拍出来构图是横构图。存在这个小小的不便。当然这不是主要问题,半格当然也很好玩,但镜头等于一个APS-C 1.5倍镜头系数,广角损失很严重,像素也损失了比较多,只有一半了。最致命的问题在于,忍受了那么多的折腾,最后模拟效果充其量最多也就135.....没啥吸引力,没啥兴奋点。寒窗苦读十数年,毕业变成打工人,这剧本一点也不吸引人,连幼儿园小朋友都没兴趣。

24*24mm就相对均衡,既不用考虑横竖构图问题,APS-H 镜头系数1.26也可以接受,广角损失可以接受。最关键的是,模拟的可是哈苏啊。哈苏是什么,哈苏在相机界可是“人上人”啊! 日系相机厂都不敢涉及66这个画幅 只能扎堆做67 68之类。所以这就很有吸引力了,摄影的门外汉也会很有兴趣,这个画幅可是自带贵族光环的。

在我这一辈摄影人心目中,哈苏就是66方画幅的代名词。66就是哈苏,哈苏就是66。当年受《中国摄影》影响太深,无法自拔了,毕竟《中国摄影》本身就是66。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上海
老坛泡菜
泡网分: 12.126
主题: 10
帖子: 3595
注册: 2010年8月
年内主力装备
★ GFX 50R
瞬间的震撼 发表于 2024-01-21 00:33
今天周末,展示一个很好玩的去年的研究成果
135模拟哈苏。目前还是测试阶段,但已经有一定阶段性成果。
66中画幅是我较为钟爱的画幅,之前拍的片子也很多。但由于近年来胶片价格涨幅较大,所以我现在基本不用120进行较为随意的拍摄,只用于较有目的的拍摄。最...

这效果极赞!分辨率和色泽、质感都非常好,24*24的效果太可以了!

你之前考虑的问题我也一直在考虑是,同样是电影卷,拍电影的时候为什么图像投射到那么大屏幕都视觉效果那么好,但到我们这用相机拍摄照片就不成了,不管是直接观看还是扫描出来,看图像的大小感觉质量差很多,没人会意识到我们拍的胶片和电影的胶片居然是同一个东西。如果我们按照电影的拍摄方式来拍摄照片,是不是可以获得比拟电影画面的视觉效果。你这个探索非常有意思,思路也极为开阔,有想法,敢干,测试并验证,牛

关于方画幅的问题,我没有太深的认识,只是在拍摄的时候做过一些分析和尝试。人眼是横向的两只眼睛,每只眼睛也是横向的结构,因此人欣赏图像几乎天生的就喜欢和习惯宽幅的图像。按照视觉习惯来考虑,方构图的话,其实对人的构图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远比宽幅沟通要高。宽幅构图是合乎人性和习惯,因此顺着自己的本能就可以做很多构图,因为舒服不舒服自己很容易发现。但方画幅就差异很大,我分析过,一般人看方画幅的时候,视觉习惯是不同的,心理倾向也不同。我理解的一般人观看方画幅的时候,会习惯性的先看左上侧然后往右观看,注意力集中在右侧黄金分割点左右,然后往下看,到下方的三分之一的位置再向左,到左下侧的位置后向上扫,到达开始注意的地方,然后视觉放到全图的视野看整体。也可能这种视觉点循环的方向也有反向的或者其它的观看路径,但基本上看方图都是一种螺旋形的视觉习惯。我不知道这个分析对不对,可能需要找这方面的专业研究人员来研究人的视觉习惯与视觉心理。在这个情况下,方画幅的构图如果按照宽幅或者说横向构图的方式,对人的视觉冲击力和观赏效果差异很大的,当初的很构图和单纯的竖构图和方构图都不同。

方画幅其实算是稍微有点反人性,因此构图难度是比较大,不过这也是区别于普通人的重要方式。我对方构图目前还没有太多的心得,本来准备搞个6*6来拍的,可能要过些时间,自己有真实玩法了再买120来体验。看样子你玩过120之后,已经找到了6*6的玩法和精髓,因此喜欢这种图像结构,这点我是比较羡慕的,我目前还处于口嗨的状态,并没有深刻的体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0.215
主题: 55
帖子: 9054
注册: 2005年2月
Luft 发表于 2024-01-21 17:03
哇,太牛了!效果很赞

好玩 微型哈苏

微型哈苏用5294底片,拍摄成本大幅度降低。

120哈苏 一卷RDP3 150元 12张 每张成本12.5元
135哈苏 一卷5294  68元  50张  每张成本1.36元

10.8%的成本 得到了至少40%的视觉效果,也玩到了哈苏,网络观赏效果可以接受。

一年拍2000张微型哈苏没什么感觉,当数码用。

一年拍2000张真的哈苏就有点肉疼了,当数码用可以,但有点用不起。

它的冲洗和扫描成本均摊到每一张也会比较低,因为135一卷的画面数量等于120的四卷。

也是考虑到可持续发展。低碳环保。

值得一提的是,富士INSTAX方格拍立得相机目前也颇受消费者喜爱,但相纸的价格不低

用135哈苏的方式也可以部份代替INSTAX的生态位,至少我打算这么用。拍些合影什么很好,省钱量大管饱。
瞬间的震撼 编辑于 2024-01-21 17:46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上海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1.468
主题: 87
帖子: 11279
注册: 2001年2月
年内主力装备
LS-8000
瞬间的震撼 发表于 2024-01-21 00:33
今天周末,展示一个很好玩的去年的研究成果
135模拟哈苏。目前还是测试阶段,但已经有一定阶段性成果。
66中画幅是我较为钟爱的画幅,之前拍的片子也很多。但由于近年来胶片价格涨幅较大,所以我现在基本不用120进行较为随意的拍摄,只用于较有目的的拍摄。最...

哇,太牛了!效果很赞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0.215
主题: 55
帖子: 9054
注册: 2005年2月
午后的普洱 发表于 2024-01-21 04:41

震撼兄这个玩法好!非常独特,实际出片素质也高!

某种程度上这是一台135禄莱6008AF 因为接的是Rollei AF50/1.8

机器借给朋友去欧洲旅游拍了些片子测试了一下  他测试了一下8✖️8英寸的彩色印象是OK的

情况可以

扫描打印也OK 总之画质可以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上海
泡菜
泡网分: 1.763
主题: 41
帖子: 1439
注册: 2022年4月
瞬间的震撼 发表于 2024-01-21 00:33
今天周末,展示一个很好玩的去年的研究成果
135模拟哈苏。目前还是测试阶段,但已经有一定阶段性成果。
66中画幅是我较为钟爱的画幅,之前拍的片子也很多。但由于近年来胶片价格涨幅较大,所以我现在基本不用120进行较为随意的拍摄,只用于较有目的的拍摄。最...


震撼兄这个玩法好!非常独特,实际出片素质也高!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加拿大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0.215
主题: 55
帖子: 9054
注册: 2005年2月
6 perf film advance

六齿过片

底片是这样的不错吧,电子控制的,不会叠片。这种稳定性是我们需要的。机械的机器容易叠片,电子最好。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1)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上海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0.215
主题: 55
帖子: 9054
注册: 2005年2月
其实一共有四种哈苏,也就是说回字有四种写法。

24*24 = Micro Hasselblad

32*32 = Mini Hasselblad

42*42= Small Hasselblad

56*56 = Standard Hasselblad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上海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0.215
主题: 55
帖子: 9054
注册: 2005年2月
测试片就不发I/n/s 和 F/l/I/c/k/e/r了。这些网络媒体对画质其实要求很低,135哈苏和真哈苏在上面区别不是很大,主要还是看内容。
网络媒体也是很重要的,我对发网络媒体颇有兴趣,能认识各国摄影人, 好图共欣赏。如兄所见,我很多概念和玩法颇为发烧,因为认知差距太大所以正常影友已经无法交流唯有诉诸国际论坛。

帖子里几个资深都是比较能理解我的,所以颇感欣慰,愿意在这里做一些较为有价值的内容分享。这些东西我也不想给《中国摄影》投稿了,他们现在杂志内容水准掉档极其严重,好片子比以前真的少了很多。过个十年八年我可能把很长期的内容汇总一下,出本书之类。目前暂时先自己玩着。
瞬间的震撼 编辑于 2024-01-21 01:10
(1)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上海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0.215
主题: 55
帖子: 9054
注册: 2005年2月
我刚在iPhone 15Plus 和 iPad Pro上看了一下这个贴我刚发的这个135哈苏的图

个人认为画质可以接受,看不出太大问题。网络媒体级别的够了,其实印画册也够,挂墙不行。

当然,展览用就用真哈苏或者69 4*5之类了。

测试片这个5294也没有什么特殊操作,镜头也一般,而且还是弱光手持,本身快门速度就勉强,扫描也不是X5而是店扫诺日式,所以多少影响一些分辨率。

用Kodak 5203 EI25 配安琴电影头 再上架子用X5扫描之类的操作我估计还有一定画质提升空间。

所以我们发现,胶片很好,即便是这种APS-H画幅胶片,效果也可以。我们自己玩不来是出不了片子的主要原因,不是135胶片不行。

最终目标是库克哈苏和安琴哈苏,这画面风格别人很难模仿了,具备一定独特性。我对玩这种小众的东西很感兴趣,玩的人太多的我就意兴阑珊不想玩了。
瞬间的震撼 编辑于 2024-01-21 00:56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上海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0.215
主题: 55
帖子: 9054
注册: 2005年2月
午后的普洱 发表于 2024-01-19 00:49
谢谢震撼兄!
我想做的一般是135模拟645和645模拟69。

你看我,我玩APS了。看我在这里的最新分享,好玩。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上海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0.215
主题: 55
帖子: 9054
注册: 2005年2月
易水铖 发表于 2024-01-19 09:00
这种获得足够细腻的玩法,是需要自己冲洗胶卷的吧,自己控制时间。你这玩得好,反转片都自己冲洗!不过这个效果确实值得向往,如果135的胶片细腻到可以pk120的胶片,那就太舒服了,没有人能※※这种细腻入微的成像。
5203我自己拍摄的感受,如果能控制好光...


今天周末,展示一个很好玩的去年的研究成果

135模拟哈苏。目前还是测试阶段,但已经有一定阶段性成果。

66中画幅是我较为钟爱的画幅,之前拍的片子也很多。但由于近年来胶片价格涨幅较大,所以我现在基本不用120进行较为随意的拍摄,只用于较有目的的拍摄。最近几年也没有办展览,主要是网络展示为主,就一直在想能否用135方格模拟哈苏,也就是用24*24的底片模拟56*56的画面找找手感。

我们通过简单的算数可以计算出,56*56mm的底片面积是24*24mm的底片面积的5.45倍,也就是说呈现全面碾压级态势。 那是否24*24底片方格就画质很差完全不堪一击呢? 那不见得。因为标准四齿35毫米电影画幅18*24mm的底片我们在电影院看的画质都蛮好。无忌上也有一些24*24的Robot相机和一些老蔡司方格的片子,为何画质就很糟糕呢?我们进一步研究发现,此类相机镜头都是战前的,以现在的眼光衡量光学性能属于相当糟糕,测距方式也不准进一步拉低了光学素质。如果以比较好的现代机身配合现代镜头,那效果倒是值得期待的。

经过和有电子技术的技师共同研究和改装,目前已经成功的能在尼康F80和佳能EOS55相机上实现以六齿过片距离过片(常规35毫米全画幅过片距离是八齿)每一幅画面实现24*24mm自动过片,自动停片,一卷拍摄50张底片。而且这些现代相机还是自带AF的,这就很有意思了。至于取景范围,那就更简单了,用卡纸把取景器左右遮挡一部分就可以了。

方幅能让我们找到更多的灵感,拍摄成本也较低,画质以目前的标准来说,数字化之后可以得到一千万像素以上。 无论是网络展示还是出12寸图印刷小型画册都是足够的。

目前能实现功能的机身较为低端,我不是很满意,改装涉及较为复杂的电子协议所以仍在持续研究中。目标机型是F100专业机型,F5改不了。F80可凑合但不好用。F100的取景器亮度和取景范围相对低端机型有明显优势,这对转接镜头很有价值。很多电影镜头像场不满全画幅,但可以满足APS-H,也就是像场满足33.94,都可以拍摄方画幅。

尼康哈苏是没啥劲,但徕卡哈苏,库克哈苏,安琴哈苏,这就很有意思了。毕竟真的哈苏也用不了这些镜头,对吧。
所以这是个持续研究的过程,胶片实在好玩。

Nikon F80  (24*24 Modified)
Rollei 50/1.8AF  
Kodak Ektachrome 5294 EI100  

此为测试片,仅剪裁和轻微锐化,无其他操作。仅用于展示微型哈苏的画质水平,我在网络媒体上看,我觉得效果是可以接受的。毕竟便宜,一张底片费用等于才一块多钱,这对我拍摄人像很有价值的。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上海
泡菜
泡网分: 2.254
主题: 0
帖子: 1608
注册: 2014年10月
年内主力装备
★ Canon EOS 5D Mark II
★ Canon EOS 5D
访客 发表于 2024-01-19 16:38
谢谢,底片扫描后直出

厉害,对光线的掌控非常到位。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江苏省
泡菜
泡网分: 1.763
主题: 41
帖子: 1439
注册: 2022年4月
访客 发表于 2024-01-19 14:45
我感觉还是胶片和画幅的因素更大一些。当然镜头也有影响,我觉得拍黑白更能反映德头、日头在风格上的差异。
FUJI GSW690 III,EBC90/3.5,ILFORD DELTA100,D761+1
访客兄扫描用的底片扫描仪还是平板扫描仪呢?
另外D76 1+1和D76 STOCK反映在最后照片素质上有差异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加拿大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0.215
主题: 55
帖子: 9054
注册: 2005年2月
易水铖 发表于 2024-01-19 09:00
这种获得足够细腻的玩法,是需要自己冲洗胶卷的吧,自己控制时间。你这玩得好,反转片都自己冲洗!不过这个效果确实值得向往,如果135的胶片细腻到可以pk120的胶片,那就太舒服了,没有人能※※这种细腻入微的成像。
5203我自己拍摄的感受,如果能控制好光...

没有问题。这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最近没有拍,在汇聚信息和研究拍摄方案

等夏天进行实战测试 总结经验 逐步研磨胶片后期以及镜头风格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上海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9.852
主题: 16
帖子: 11835
注册: 2003年2月
oldash 发表于 2024-01-19 14:57
这几张的确非常好,色调看着舒服,不知是否直出。

谢谢,底片扫描后直出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云南省
泡菜
泡网分: 2.254
主题: 0
帖子: 1608
注册: 2014年10月
年内主力装备
★ Canon EOS 5D Mark II
★ Canon EOS 5D
访客 发表于 2024-01-18 13:11
凑个趣,ALPA12WA,SCHNEIDER XENOTAR100/2.8,ILFORD FP4+,D76stock
这几张的确非常好,色调看着舒服,不知是否直出。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江苏省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9.852
主题: 16
帖子: 11835
注册: 2003年2月
易水铖 发表于 2024-01-19 09:03
这两组黑白真舒服,质感真好!
这个成像这么细腻纯净,是伊尔福的胶片好的因素多一些,还是相机和镜头的因素多一些?
我感觉还是胶片和画幅的因素更大一些。当然镜头也有影响,我觉得拍黑白更能反映德头、日头在风格上的差异。
FUJI GSW690 III,EBC90/3.5,ILFORD DELTA100,D761+1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云南省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9.852
主题: 16
帖子: 11835
注册: 2003年2月
午后的普洱 发表于 2024-01-19 00:52
访客兄这两组黑白养眼!专业!
银盐黑白的标杆!
谢谢您的鼓励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云南省
老坛泡菜
泡网分: 12.126
主题: 10
帖子: 3595
注册: 2010年8月
年内主力装备
★ GFX 50R
访客 发表于 2024-01-18 13:11
凑个趣,ALPA12WA,SCHNEIDER XENOTAR100/2.8,ILFORD FP4+,D76stock

这两组黑白真舒服,质感真好!

这个成像这么细腻纯净,是伊尔福的胶片好的因素多一些,还是相机和镜头的因素多一些?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老坛泡菜
泡网分: 12.126
主题: 10
帖子: 3595
注册: 2010年8月
年内主力装备
★ GFX 50R
瞬间的震撼 发表于 2024-01-17 18:45
5294这个卷,据美国网友反馈,耐迫冲性能也非常好 如果后期进行适当迫冲
他们的意见反馈如下:
迫冲一档,EI200 拍摄和EI100 看不出太大区别 可以当老的Ektachome E200用
迫冲两档,EI400 拍摄 比RDP EI400 颗粒细...

这种获得足够细腻的玩法,是需要自己冲洗胶卷的吧,自己控制时间。你这玩得好,反转片都自己冲洗!不过这个效果确实值得向往,如果135的胶片细腻到可以pk120的胶片,那就太舒服了,没有人能※※这种细腻入微的成像。

5203我自己拍摄的感受,如果能控制好光比,按照电影拍摄的条件控制在1:2或者1:4左右的反差,准确曝光的话,成像已经很细腻了,如果按照你说的按照iso25来拍,减冲,获得更细腻的结果,那应该会很舒服的成像。

期待你的玩法,来这里分享吧,让我们看看效果。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泡菜
泡网分: 1.763
主题: 41
帖子: 1439
注册: 2022年4月
访客 发表于 2024-01-18 13:11
凑个趣,ALPA12WA,SCHNEIDER XENOTAR100/2.8,ILFORD FP4+,D76stock

访客兄这两组黑白养眼!专业!
银盐黑白的标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加拿大
泡菜
泡网分: 1.763
主题: 41
帖子: 1439
注册: 2022年4月
瞬间的震撼 发表于 2024-01-18 12:39
可以 问题包括但不限于:
半格模拟135
135模拟645
645模拟69
69模拟4*5
本质上原底和2倍左右面积底片如何得到观感上近似的视觉效果

量变形成质变 如果底片面积一旦变成4倍左右或者更多 那就完全没戏 全方位碾压
谢谢震撼兄!
我想做的一般是135模拟645和645模拟69。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加拿大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9.852
主题: 16
帖子: 11835
注册: 2003年2月
ROLLEIFLEX 2.8F,PLANAR80/2.8,ILFORD HP5+,HC110B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云南省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9.852
主题: 16
帖子: 11835
注册: 2003年2月
凑个趣,ALPA12WA,SCHNEIDER XENOTAR100/2.8,ILFORD FP4+,D76stock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云南省
回复主题: 胶片相机与镜头的抚摸、把玩,兼胶片摄影交流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