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医学习交流园地-中医爱好者 、健康养生等话题 [主题管理员:刘石]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8057 回帖:797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6.074
主题: 49
帖子: 3519
注册: 2017年10月
~钓鱼~ 发表于 2021-1-12 19:28
明显的阳虚证。

清代名医黄元御的桔梗元参汤有效,后再用金匮肾气丸补阳气。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406
主题: 8
帖子: 4238
注册: 2010年8月
移民局外星处 发表于 2021-3-23 20:51
没粮票了,马甲上片。

我去,这个也是你啊!

你拿两个烧杯量杯烧茶养生的片子非常特别。外星人就是讲科学哈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174
主题: 4
帖子: 263
注册: 2018年12月
artist 发表于 2021-3-23 20:50
新买的小玻璃壶收到了,试用,煮的枸杞。

没粮票了,马甲上片。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4.052
主题: 139
帖子: 20000
注册: 2005年3月
内容贡献勋章
新买的小玻璃壶收到了,试用,煮的枸杞。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383
主题: 1
帖子: 383
注册: 2009年2月
没想到无忌里还有这么多老中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8.188
主题: 62
帖子: 6994
注册: 2005年7月
转粉中医,最近个人经历改变了对中医的看法,因去年末咽炎使用过多抗生素导致胃功能紊乱引起胆汁返流,吃了一个月西药无解,改吃中药,三服药下去就有了很大的改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156
主题: 15
帖子: 2602
注册: 2009年3月
       說學醫十年的路程是怎麼走下來的?回顧起來,發覺前四年在大學念書,只能說是渾渾噩噩,不知道如何學習,只能隨波逐流,算是去完成大學課程,為的是要拿到當中醫的「入場卷」。
       雖然說是渾噩度日,實際上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一方面大學生涯讓我開闊了眼界,豐富人生閱歷;另一方面也讓我真切的體會到,當代中醫的教育與發展,出現了怎麼樣的嚴重問題。既然知道自己「誤入歧途」,也就逼使自己要跳出去,不要再走彎路,往中醫的快速公路上直奔。
       在第五年到了南京作交換生,是轉入直路的轉捩點。那年開始潛心研讀經典,讓我首次開竅,開始明白中醫為何物。發覺要學好中醫,還是必須把自己抽離這一個主流系統,把自己獨立開來,才能夠有機會客觀的看到中醫原貌。
      (摘自香港中医师李宇铭博士“學醫十載有感”一文)
学中医,读经典非常重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3.154
主题: 7
帖子: 669
注册: 2002年3月
不可否认,社会对中医的关注越来越强。好
(0)
(1)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5.123
主题: 56
帖子: 1912
注册: 2003年5月
你真正了解中医吗?绝大多数人对中医养生有这五大误区
黄芪  素朴学社

虽然中医在※※已经源远流长,但是对于中医养生来说,绝大多数人还是存在一些认识误区的。下面对这些误区给大家一一解释。

误区一:看中医就是吃中药

图片

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即中医学。

它承载着五千年中国医学文化的积淀,集结了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知识,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临床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中医的阴阳五行、气血津液、五脏六腑等理论为基础,气、血、津、精为人体的组成。

通过望闻问切四法,分析病因病机,确定病症、分型,从而确立治法治则,后运用各种中医传统疗法,如中药、针灸、生活作息、饮食习惯等指导、治疗或调理身体。

由此可见,作为中国的国粹,中医有着庞大而又完善的系统;作为一门学科,中医又有各个子学科,因此看中医绝不等同于吃中药。

中医除了吃中草药,还有针灸、拔罐、推拿、药浴、刮痧、食疗等各种方法,且疗效甚佳。

误区二:中药疗效慢

图片

不少人都觉得,中药疗效慢。其实中医为宏观方式,西医为微观方式,西医更多是所见即所得,中医则是祛邪固本养生。

另外,中医在治疗一些急症方面很有奇效,例如※※治疗急性疼痛往往一针见效,甚至对于急病的抢救方面,中医也有独到之效,如从古代的华佗※※麻醉,到现今的参附汤药抢救心衰患者等等。

所以中药应改为疗效“漫”长。

误区三:西医治疗不好的才找中医

有些病人到西医疗效不好时才想起找中医,把中医当做是“救命稻草”,此时若中医疗效不好就认为中医不行。

其实许多病中医一开始就可以介入,这样效果会更好。

例如糖尿病,西医治疗糖尿病,多数是控制饮食、注射胰岛素。但糖尿病在中医上即为“消渴症”,治疗方式需清胃泻火,养阴生津,并且辅以食疗,即显效。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医对于疾病的治疗,多从整体出发,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阴平阳秘、气血充盈之效。

误区四:西医营养学等于中医食疗

图片

西医营养学十分重视和强调食物的酸碱性,不是凭口感,而是看食物摄入人体内经过代谢转化后,在体内最终代谢产物是呈酸性还是碱性。

用以控制饮食,最终达到平衡体质的目的。

中医食疗是利用“药食同源”的食物进行防病治病,用以促进病体康复。

中医食疗根据食物的气对人体进行调养,把人当成人,讲究顺天应时,天时、地利、人和;顺应四时,吃应季的食物。用食物来调理身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误区五:中医养生和年轻人没关系

图片

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中医养生就是老年人的事情,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方法。

中医养生在于调和阴阳,疏通气血,保证人体的健康。现代人压力大,工作忙,生活不规律,亚健康状态越来越年轻化,因此对于任何年龄的人来讲,养生都是必不可少的。

中医养生的几个误区是大部分人都容易理解错的,所以通过上面的解释,让大家对中医养生有个全面的了解。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7.393
主题: 32
帖子: 4608
注册: 2006年4月
阳关五叠 发表于 2020-8-18 15:19
鼻子有毛病,一遇凉气就容易流清鼻涕。 冬天如此,夏天进空调房间也是这样。

平时汗也多,蒸笼头

您帮看看我是阴虚还是阳虚,该如何调理?

明显的阳虚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5.123
主题: 56
帖子: 1912
注册: 2003年5月
身边有人研究明白了,感觉很受用。。。我打算最近琢磨下

张元素制方用药理论
中医杂志
https://mp.weixin.qq.com/s/7QZikj-OKlmxslbZlmtc_g

张元素,字洁古,易水学派开创者,早年为儒生,后因科举不利而潜心医学。宋代盛行的理学和运气学说,对金元时期的医家刘完素和张元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者的著作中可以明显看出 “援易入医”和借用理学天人观和本体论的痕迹。经数十年努力,张元素独树一帜,在脏腑辨证、制方遣药等方面自成一家,开创了对后世影响极大的易水学派。本文试从本体论角度入手,对张元素制方用药理论进行剖析,以期能提纲挈领地把握易水学派用药心法。

1
宋代理学本体论的发展及对医学的影响

本体论是哲学中关于世界本原或本性问题的部分。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与本体意义相近的范畴是“本根”,所以中国传统“本体论”又称“本根论”。中国传统本体论用于探究宇宙万物产生、存在、变化的根本原因和根本依据。本体论的建立可以满足人们对人生意义、世界本原、宇宙本体探索的精神需求,也有助于统治者改变或维护社会生活秩序,实现社会的稳定与治理。宋代以前,道家以“道论”为本体论,佛家以“缘起论”为本体论,儒家虽然在《易经》《礼记》中有相关论述,但是孔子逝世之后一直隐而不彰。两汉时期,儒学获得了独尊的地位,儒家五经被奉为官学,经学大兴。但是,谶纬解经的兴起使儒学逐渐走向庸俗化和神秘化,排斥新思想和非正统学说,导致儒学自身的发展受到阻碍。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道家、佛家分别进入发展鼎盛期,在这一冲击下,儒学独尊的局面遭到破坏,传统伦理道德的破坏和残酷的现实挑战亦使得儒学难以再吸引人心,儒学的发展陷入低潮。儒学的衰落、佛道的冲击以及社会的动荡迫使儒家学者积极寻求新的理论突破,他们积极地借鉴佛、道的思想成果,尝试建立一种把儒家伦理与哲学本体论统一起来的哲学思想体系,以恢复儒家的正统地位,维护社会的稳定。唐末时期,儒家韩愈、李翱等积极提倡“道统说”和“复兴论”,开启了儒学发展的新方向。北宋时期,为防止唐末五代动乱再现,宋初诸帝采取“崇文抑武”的治国策略,尊崇儒士,扩大科举取士,重视文化道德伦理建设。由于政治的需要,统治者对修史工作和以“尊王攘夷”为主旨的儒家经典《春秋》给予了极大的重视,这为儒学的复兴奠定了基础。宋真宗、宋仁宗两朝大力推倡儒学,改革科举取士,兴办州县之学,确立了儒学的尊崇地位,尤其是书院讲学的日益兴盛和新学风的形成,进一步促进了新儒学兴起。正是在这种社会文化背景下,宋代理学应运而生。

在理学兴起的过程中,《易经》因其丰富的哲学内涵成为宋代理学家的思想源泉。《易经》不仅系统地提出天道观,指明宇宙变化规律和人事规律的相通性,即“天人合一”思想,还运用所认知的天道观全面地论证了儒家的道德思想。如《易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语,用天道来直接论证君子的道德规范,而非《论语》中孔子对君子道德的经验总结和直觉体悟。这种义理易学极大地弥补了传统儒家经典中对君子的道德论述缺乏哲学依据和权威性的缺陷,因此,宋初的儒学家选择了《易经》作为抗击佛、道,重构儒家理论的主要依据。他们纷纷以《易经》为基础,着眼于从哲学的高度来探讨宇宙的本源和儒家伦理道德等重大问题,以儒家伦理为本位,汲取佛、道的思辨哲学,建立起完整的理学思想体系。

由于《易经》对儒家复兴的重要性,一时“研易”蔚然成风。儒医将该风潮引入医学,而随着儒医队伍的不断壮大、“援易入医”的现象普遍出现,理学家构建的宇宙本原论、天理本体论等思想成果也纷纷被引入到医学当中,促进了当时中医界学术理论的构建和医理的阐发,张元素制方用药理论的构建便是其中之一。
2
张元素制方用药: 气味为本, 气味为用

张元素早年为儒生,儒门求学的经历为他借鉴宋代理学思辨成果和“援易入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如《医学启源》篇首的“天地六位脏象图”便是易学、理学“天人观”和医学结合的典型范例。此外,刘完素对《黄帝内经》和运气学的研究成果亦促进了张元素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为了契合“五行-五脏-五气-药类法象-制方法”理论模型,丰富和扩充脏腑气化论指导下药物的使用依据,张元素对传统的制方用药理论进行了重构,按照药物的“气”“味”对药物性用、制方进行分类整理,并引入“阴阳”“五行”等哲学思想,开创了独特的易水学派制方用药理论。张元素在构建制方用药理论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哲学本体论的思想特点。

01
药性: 气味厚薄别, 升降五类分
张元素将药物自身的气、味属性看作药物功效的本原,并认为正是药物气味厚薄的不同导致了药物之间功效互有差异,因此将药物气味的厚、薄作为分类依据,并引入阴阳、五行、运气等概念,构建出独特的药性体系,即药类法象。这种以药物内在的气、味属性作为药物外在功效的最终本性,正是张元素运用本体论思想的充分体现。

张元素深入钻研《黄帝内经》,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阳为气,阴为味,……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及《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等条文,参悟出药物的气、味属性在临床药物使用方面的指导作用。在《医学启源.用药备旨》中更详细地指出:“夫药有寒、热、温、凉之性,有酸、苦、辛、咸、甘、淡之味,各有所能,……夫药之气味不必同,同气之物,其味皆咸,其气皆寒之类是也。凡同气之物,必有诸味,同味之物,必有诸气,互相气味,各有厚薄,性用不等”。张元素认为,“气”和“味”为药物本身具有的特性,也是药物功效的本质所在,并且药物的“性用”可以按照药物的气、味进行划分归类,这阐明了中药功效分布具有规律性的特点;不同药物之间性用不等,是因为“互相气味,各有厚薄”,即药物气味厚薄的差异决定了药物之间功效的区别,这阐明了中药个体间具有差异性的原因。张元素能够利用药物自身的气、味属性来合理地解释在药物功效认知上存在的疑难问题,充分体现了其药物理论的先进性。

同时,张元素参照《黄帝内经》中相关条文,将阴阳、五行等概念引入到药物功效理论的构建中。依据《黄帝内经》中“阳为气,阴为味”的观点,张元素提出“气为阳,味为阴”,并按照药物气味的不同,详细划分为味厚(纯阴)、味薄(阴中之阳)、气厚(纯阳)、气薄(阳中之阴)四类;根据《黄帝内经》中相关运气理论和理学“天人观”,将木、火、土、金、水五行与自然界中风、暑、湿、燥、寒五气相对应,与气机升降交变中生、长、化、收、藏、升、浮、降、沉进行匹配,最终把常用的药物按照气味厚薄、五行属性、气机升降特性分为五大类,即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寒沉藏,如图1所示。
图片
图 1 张元素制方用药理论气味厚薄寒热阴阳升降图

张元素认为,风升生类药物属于“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味薄则通”,如防风、羌活等;热浮长类药物属于“气之厚者,阳中之阳,气厚则发热,辛甘温热是也”,如附子、干姜等;湿化成※※类药物属于“气平,味淡,兼气温凉寒热,兼味辛甘咸苦”,如黄芪、人参、半夏、白术等;燥降收类药物属于“气之薄者,阳中之阴,气薄则发泄”,如茯苓、泽泻等;寒沉藏类药物属于“味之厚者,阴中之阴,味厚则泄”,如大黄、石膏等。这五类药物共同组成“制方之阶”,在六气和脏腑病机的指导下,灵活用于临床制方遣药的过程中。

由上可知,张元素论药性以气、味为本,从气、味的角度阐释药物的性用;以药物气、味为纲目,根据药物气味有厚薄之分,结合阴阳、五行、运气学说等理论将药物分为五类,方便临床处方遣药,而这种药效理论构建方式充分体现了哲学本体论思想。

02
制方: 气味有性用, 五行本克生
张元素在药性理论中以药物的气、味属性为纲目,制方理论中则以气味用药为核心。根据张元素组方思路对制方方法进行分类,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气味制方法”,另一类为“五行生克制方法”,两种制方法均涉及气味用药。

气味制方法是对张元素《医学启源.用药备旨》中提及的“制方法”的概括,其理论依据主要来源于《黄帝内经》中记载的药物气味性用使用经验,如《素问.脏气法时论篇》中“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以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等。基于《黄帝内经》相关理论,张元素在《医学启源.用药备旨》中进一步总结为“辛能散结润燥,苦能燥湿坚软,咸能软坚,酸能收缓,甘能缓急,淡能利窍”,极大地扩展了药物气味性用使用依据。药物的气味性用结合四时气交、五脏生理病理特性演变为“升降浮沉补泻法”和“脏气法时补泻法”。医家学者通常所讲的“五脏苦欲补泻法”实为“脏气法时补泻法”的主体内容。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气味制方法的具体操作为:识其病之标本脏腑,寒热虚实,微甚缓急,而用其药之气味,随其证而制其方也,是故方有君臣佐使,轻重缓急,大小反正逆从之制也。

以张元素自创的当归拈痛汤为例,该方用于治疗湿热病,以“湿淫于内,治以苦温”为治则。在药物选择方面,以辛能散、苦能燥湿,选用羌活、防风为君药,透散关节经络之湿;升麻、葛根苦辛平,白术、苍术苦甘温,升麻、葛根味薄可引清气上行,白术苦能除湿,甘能和中,苍术体轻气壮可祛皮肤腠理之湿;当归身辛温可活血散瘀,人参、甘草甘温可补脾养气,亦能制苦药伤胃之弊;湿热相和,苦以泄之,故用苦参、黄芩、知母、茵陈;治湿须利小便,淡能利窍,故用猪苓、泽泻。本方在治法治则的确立以及药物的选取上均以药物气味性用为根据,充分体现了张元素气味制方法的组方思路。

五行生克制方法以五行相生相克理论为依据,以风、暑、湿、燥、寒五气为纲,细分为五类制方法,风制方、暑制法、湿制法、燥制法、寒制方。例如,风的五行属性为木、在脏为肝,辛的五行属性为金、在脏为肺,“风制方”中以“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辛,以甘缓之,以辛散之”为治则,从五行、五味、五脏的归属关系来理解为“风淫于内,即是肝木失常也,火随而炽,治以辛凉,是为辛金克其木,凉水沃其火”(《医学启源.用药备旨》),即风淫于内为木、火失常,可用金克木、水克火。五行生克制方理论是将五行与五淫、五脏、五味相串联,先对辨证结果进行归纳,以五淫中某一邪统之,即“气化”或抽象化辨证结果,其后根据五淫与五行的配属关系,以五行之间生克制化理论为指导,处方遣药。

张元素组方思路以气味制方法和五行生克制方法为主,前者多宗药物气味性用使用经验,后者多本五行相生相克理论,气味用药依旧处于两种制方法的核心环节。

03
理论: 性用本气味, 脏腑重气化
药物的气味贯穿于张元素制方用药理论的始末。通过系统研究易水学派学术理论可以发现,药类法象和制方法的构建是为了完善其“五行-五脏-五气-药类法象-制方法”理论模型,也是为了丰富和扩充脏腑气化论指导下的制方用药的理论依据,以形成全面、系统、理法方药一线贯穿的中医学理论。

1057-1077年期间,由宋代校正医书局校勘完成的《素问》《伤寒论》再次面世,此时北宋正盛行由宋代理学家以宇宙本原论、天理本体论、气一元论、象数易学等构建的新“天人合一”观,而宋代理学这种从哲学高度重塑天人关系的思辨活动也对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黄帝内经》中的运气学说集天文学、气象学、物候学、律历和医学于一体,以阴阳五行生克制化为理论依据,以天干地支为推演工具,推究自然气候变化与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运气学说充斥着“天人合一”思想,引起医家和儒者的极大重视,运气学研究在医界开始流行。宋徽宗时期实行的“天运行政”以及将运气学纳入医学考试范围,更进一步提高了运气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当时甚至有“不明五运六气,检遍方书何济”一语流传。《黄帝内经》和运气学的研究热潮同样对处于金元时期的刘完素、张元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将《黄帝内经》中“病机十九条”有关五脏诸病归纳为“五运主病”,将散见于《素问》及王冰注释的有关病证归纳为“六气为病”,系统地将人的生理、病理、脏腑病证与五运六气相关联。张元素借鉴了刘完素的学术思想,将《素问玄机原病式》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节略,收入《医学启源.内经主治备要》中,并按照刘完素的体例补充了六气各自的主治方药。在吸取刘完素学术精华的同时,张元素认识到人体脏腑、五运、六气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尤其是五行的重要性,将六气中“少阴君火(热)”与“少阳相火(暑)”纳入五行“火”的范畴,化裁“六气”为“五气”,并将五行与五气、脏腑、经络、用药、制方相串联,构建出系统的“五行-五脏-五气-药类法象-制方法”模型,并用以指导医学实践。如《医学启源》篇首的“天地六位脏象图”中,六气中“相火主极热”和“君火主热”均与五行之中的“火”进行配属;《医学启源.用药备旨》“药类法象”中分列风、热、湿、燥、寒五类,“五行制方生克法”中亦为五类制法。

张元素的“五行-五脏-五气-药类法象-制方法”理论模型将脏腑病机与六气病机相融合,把固化的脏腑概念进行“气化”,如“木-肝-风”“金-肺-燥”之类;将五行元素与气的相关属性配属于脏腑,改善了传统脏腑辨证理论中对病位概念的过分强调,同时更加重视病机转变的多样性,开创独特的易水学派医学理论。正是在这种独特的“脏腑气化论”指导下,张元素重新梳理和总结了历代药物使用经验,以药物的“气”“味”属性贯穿于药物理论的构建,契合了该理论对药物功效的新要求,最终形成理法方药一线贯穿的独特中医理论。

由上可知,张元素构建以药物气味为主的制方用药理论紧密地契合了“五行-五脏-五气-药类法象-制方法”的理论模型,也丰富和扩充了脏腑气化论指导下制方用药的理论依据,且在构造过程中无形地运用了哲学本体论的思想方法。 本帖最后由 刘石 于 2021-1-12 10:45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5.123
主题: 56
帖子: 1912
注册: 2003年5月
上个干货,会用的就是个宝贝 本帖最后由 刘石 于 2020-12-11 15:57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5.123
主题: 56
帖子: 1912
注册: 2003年5月
ACDC007 发表于 2020-10-21 20:06
肾水不足,易导致肝阳上亢,肝火旺,使血压上升,应大补肾水,滋阴丸,六位地黄丸等有效。


天麻钩藤汤饮和镇肝息风汤

滋阴后还要潜阳呀,补中有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185
主题: 11
帖子: 17703
注册: 2012年2月
ACDC007 发表于 2020-10-21 19:58
不错,总结很到位

另,高血压病除了适量的锻炼运动,还要多补肾阴肾阳,少私寡欲。

肾水不足,易导致肝阳上亢,肝火旺,使血压上升,应大补肾水,滋阴丸,六位地黄丸等有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185
主题: 11
帖子: 17703
注册: 2012年2月
刘石 发表于 2020-10-21 17:41
再不学点中医理论,只做当代“医盲”,怎么没的都不知道

黄芪  素朴学社

一、心脏病长期依赖、镇静之误

长期心悸、失眠或心绞痛,实属心血不足、神不安之症。心藏神,主神明,应养血安神,而误用镇静、扩张或盲目手术,必然造成依赖药的局面。

二、高血压依赖降压药之误

血压本是“标尺”, 由人的体质好坏决定,所以忽高忽低。不提高体质、增加气血,去恢复血压,而依赖降压药,终不见天日。


不错,总结很到位

另,高血压病除了适量的锻炼运动,还要多补肾阴肾阳,少私寡欲。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5.123
主题: 56
帖子: 1912
注册: 2003年5月
再不学点中医理论,只做当代“医盲”,怎么没的都不知道

黄芪  素朴学社

一、心脏病长期依赖、镇静之误

长期心悸、失眠或心绞痛,实属心血不足、神不安之症。心藏神,主神明,应养血安神,而误用镇静、扩张或盲目手术,必然造成依赖药的局面。

二、高血压依赖降压药之误

血压本是“标尺”, 由人的体质好坏决定,所以忽高忽低。不提高体质、增加气血,去恢复血压,而依赖降压药,终不见天日。

三、糖尿病检测之误

本无糖尿病,因某些病去住院※※、吃药,再去测身体数据,本不应正常,特别是血糖数, 在药物作用下有可能高,误服降糖药,岂不终生为病。特别是青少年,容易被误认为是胰岛素依赖性。

四、血栓不养血之误

由于身体长期不佳,一旦生气上火,加上劳累过度,突然晕倒,或手脚麻木或口眼歪斜,这本属虚脱症,理应大补气血、气旺血通,而误认血管堵塞,用扩张化瘀药,虽表面好转,容易造成后遗症终生不愈。

五、风湿、类风湿乱用“驱风止痛药”之误

得风湿病的人,开始并不重,有的只是手腕或腰腿疼而已,本应用“血行风退”、“血旺瘀除”理论治其本。而盲目用各种激素、止痛明显的风湿药,导致骨节变形,此为用药之误。

六、腰间盘脱出之误

由于长期劳累、着凉引起腰腿疼,长期不好,突然一天加重不敢转身或起卧,这属于脊柱失去支撑全身之力,本应从“肾生脊髓”理论出发,急应从补气血入手,而误认“突出”引起,单纯复位,造成拉伤之误。

七、胃病、溃疡之误

胃本怕寒,长期胃病,应暖胃“补命门之火”叫做“釜底加薪”之法,而误用各种酸碱中和之药,大伤胃壁粘膜造成终生不愈之误。

八、肠道病长期依赖消炎、灌肠之误

大肠主传泻糟粕,它的功能与肠内津液多少有关,而误用灌肠、消炎,造成津液丧失,久而久之溃疡面很难愈合,正确途径是暖肠增液。

九、口腔溃疡、咽炎伤津之误

由于外感引起嗓子疼,外表不解而一味消炎伤及津液,再用寒药过重,造成长期不愈。

十、肝炎病毒消炎伤体之误

俗话说,正气盛,邪不侵。同一桌吃饭有得病和不得病之分,差在体质上。对于“肝病”单纯依赖消炎是没有出路的,必须用中医理论“以肾养肝”。因为肾为肝之母,滋其母、养其子,才能不至于治此失彼,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十一、泌尿系统疾病之误

泌尿系统出现各种症状,如溃疡、红肿、痒痛等,尤如口腔或身体其它部位出现溃疡一样,都是湿毒,并非都责咎于外来所为,应用中药补正气,提高免疫力,很快容易治愈。

十二、各种结石乱打乱排之误

各种结石本是身体该部失调形成的一种现象,尤如地下岩浆一样不见天日,永远是软的,可气化、可吸收;尤如嗓中之痰,随吐随生,怎能用排石之法,伤及脏腑呢?正确途径应找出原因,气化吸收。

十三、顽固皮肤病乱抹乱涂之误

皮肤本是人的第二个新陈代谢通道,靠血肉给其营养来生存,也就是说血养肉,肉长皮,不加强血肉建设,而从表面乱涂乱抹容易造成色素被伤之过,尤如树皮好坏与根部养份旺盛有关一样,应加强气血建设。

十四、白血病之误

由于外感或惊吓引起发烧,如果不能对症下药,使高烧达四十度以上,急度退烧,容易引起血球数据急变,形成白血病之误。

十五、心肌炎之误

由于感冒,不按理论去解表,或调理三焦,而盲目消炎,攻伐失度伤及心脏,再去查心脏数据,容易产生心肌炎之误。

十六、外感之误

中医讲“外感有邪,医随四季”,这就是说感冒要随四季变化对症下药,如“辛温发表”“辛凉透表”等。总之,冬季伤寒分六经,夏秋温病究三焦,怎能一律※※消炎,容易它变。

十七、急重病错失良机产生后遗症之误

有些重病来势急或突然,在辨证治疗上最容易“失之丝毫,逆之千里”,对症则不留后遗症,不对症则终生为病,能否治愈就在刚开始用药之间,如精神病、癫痫、血栓突发、美尼尔等。

十八、美尼尔眩晕症错用镇肝息风、点滴之误

美尼尔眩晕症,本是肝肾长期不足,伴随脾胃不和,造成大脑清空,呕吐不止,天旋地转,此症正犯时不敢睁眼睛、吐胆汁,喝上中药,大补气血,当场即止,而用别的方法,将没完没了。

十九、女人血崩(大流血)之误

妇女患经期大流血,刮宫、打止血针、吃止血药都不效时,此为血虚已极,造成血不归源,应用中药大补气血,引血归经应止,不可当血旺看,而误用寒凉之药或止血法。

二十、脉管炎消炎化瘀之误

脉管炎此为阴疽血寒之症,是由曾涉水、受冻或长期站立而得,不可依赖消炎化瘀截肢之法,应宣通阳气,温经养血可愈。

二十一、骨伤过服红伤药之误

伤损之症,刚得可以用一下跌打损伤红伤药,但不能依赖它,因为伤口愈合,最终要靠气血旺盛,只有大补气血伤口才有愈合能力。

二十二、眼底出血,视力下降乱用消炎之误

眼睛是集五脏之精华,其中瞳孔为肾气所主,黑珠为肝经所主,白珠为肺经所主,视力下降,是肝肾不足的象征,至于眼底出血,视网膜脱落,也是这方面原因造成的,只有补肾养血才能恢复。

二十三、鼻炎误用寒凉药之误

鼻子是人体与外界沟通的通道,空气中的氧份通过鼻子的过滤及预热而进入人体,一旦气温变低,衣服少穿就容易产生鼻塞,所以鼻子不通气,大部分为寒症,也称为阳气不宣,不可用寒凉药。

二十四、牙疼误用拔牙之误

急性牙疼本是阳明经胃火上冲而致,即使有龋齿,也是长期上火没得到调整而致,一两付去胃火药,立见成效,且不容易再犯,不可拔掉做一生无牙之蠢事,极少数属于肾虚牙疼,应对症下药。

二十五、癔病、癫痫、神经病依赖镇静之误

癔病、癫痫、精神分裂等神经系统疾病开始是由于生气、忧郁或惊吓而得,所以千万不能依赖镇静药使其麻醉入睡伤其正气,应先通下,后养血安神,这样不留后遗症,否则将永无宁日。

二十六、脱发不补血之误

头发中医称为“血余”,这就是说,只有血旺发才能生,所以只有肾强、脾旺,血才能旺,发才能生。

二十七、浮肿依靠利水之误

人下肢浮肿,严重达到小腹浮肿,小便变少,此为中焦脾胃升降失调,肝气郁滞,下焦肾脏火力下降,不能气化而为,一般由生气或乱用消炎伤肾药造成的。单纯利尿,必将形成恶性循环,越利越重。

二十八、前列腺不补命门之误

尿滞或尿少及腰疼,本是肾虚,命门火力不足使膀胱气化受阻,久而久之,使前列腺增大,根源在于肾脏虚寒,大补命门之火,前列腺自然恢复。

二十九、失眠、神经衰弱乱用安眠药之误

失眠乃血不足、神不安、心不得血养,一般由心不静、思虑耗血而致,养血安神,心安觉眠,不可依赖催眠药。

三十、支气管扩张、肺气肿消炎之误

患长期支气管扩张、肺气肿,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都是体虚,都是讲肾主纳气,肺主呼气,纳气无根,呼气无力,必然加重气管负担,正确的治疗途径,应滋肾水,润肺脏,才能从根本解决,千万不能长期依赖安茶碱等消炎药以耗正气。

三十一、股骨头坏死手术之误

股骨头坏死说法有误,从拍片上看,肌骨头部出现阴影,那属于骨膜部分,骨膜变暗属于该处血流不畅。肾生骨髓,骨髓生骨,而骨生骨骨膜,尤如血生肉,肉生皮一样,皮破可以封口愈合,那么只要肾强,血旺,股骨头自然回春,整个股骨头根本没有坏死,有什么理由要把整个股骨头手术换掉,此病一般从着凉、劳伤过度而得,暖肾养血很快可以恢复,一旦手术,用死的“部件”去换活的骨头必将永无宁日。

三十二、乳房肿块盲目手术之误

乳头为厥阴肝经,乳盘为阳明胃经,怒伤肝,思伤脾胃,此为思虑生气而得,应舒郁化气可愈,盲目手术,伤气血,留郁气,恐有它变。

三十三、乱用“补钙”之误

人体的一切机能,包括生命的存在,都来源于气血的旺盛,它的每个成份的多少、比例都与气血旺盛与衰败有密切关系,也就是说血旺盛,所测数据就标准,血衰败比例就失调,就会缺东少西,是血旺与否所含成份多少,不是成份多少决定血能否旺盛,不加分析,不问缺乏的原因,盲目对身体乱“补钙”或其它元素,这样下去势必和庄稼一样,靠化肥过日子,对人类寿命起早熟早衰的作用和影响,特别是对儿童和少年更是坑害不浅。

三十四、手术乱换器官之误

人体是生命不是死的机器,各个器官都包含生长和枯萎两个发展方向,就好比一个人瘦的皮包骨可以再胖起来一样,就看你给它创造什么样的条件,人们换肾、换心脏瓣膜、摘脾、脉管炎截肢及换股骨头等等,都是破坏性治疗,至于拿人造的“死材料”去换虽然衰败但还尚有生命的各个器官,必形成终身残疾,这样做是不把生命放在眼里,请患者们三思。

三十五、乱用手术不计后果之误

对于儿童经常感冒,不找原因,不去提高免疫力,而轻易去摘扁桃体;对小腹疼不分析饮食冷热不均之因,而盲目去动阑尾手术,对胆结石不找生气上火之因,而摘胆等等,甚至牙疼,这样上火引起的小病,也都以手术为快,试问人体这些器官都可有可无吗?

三十六、“半身不遂”强行锻炼之误

任何事物、事情都有节度,超过限度,都会适得其反,“行走不便”是气血、体质上不来。古人讲“久行伤筋,久立伤骨”,超负荷行走锻炼必然影响病的恢复,不可不知。

三十七、常服“凉药、泻药”之误

一些人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总以为自己有火,便常服“龙胆泻肝丸”、“牛黄上清丸”之类,孰不知一切泻药、凉药都没有常服作为保健之理,久而久之,必伤及心脏及其它脏腑,切记。

三十八、常服“各种伤体药”之误

各种降压片、心痛定、苏合丸、救心丸及速效感冒片等,是应急药品,长期服用,会使唇部发暗,舌质成絳深色,那时即为伤津,破坏体质,随之心绞痛、脑出血、脑梗塞等病会像是堤坝决口一样,突发其来,常服这些药品之过。

三十九、盲目听信“偏方”之误

误信各种“胆能治病”,不知各种胆都有毒,给儿童吃鸡胆说治咳嗽,给大人吃鱼胆能治眼睛等,有中毒伤体之例。还有各种有毒的“偏方”如“癞蛤蟆焙干”、“川乌泡酒”、“核桃皮熬水”等名曰“以毒攻毒”或各种西药片混在一起泡酒泡醋等,五花八门,出事、误死不在少数,不可不戒。

四十、盲目乱诊乱看查体之误

人生于世,每天受饮食、气候冷热、世情冲击等因素影响,如日月圆缺,自必回和,有时自己会调整过来,不要盲目乱诊乱看,尤其是用“死的仪器”去查活的人体,恐有瞬息万变之误,容易治此失彼。有些大病不一定都是发现晚,恰是乱诊、乱测出来的。千万不要把饮食、生气、气候对身体的临时影响也当作潜伏期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5.123
主题: 56
帖子: 1912
注册: 2003年5月
柳少逸  悦读中医

止咳,也要辨五脏

《素问》肺咳方
《素问·咳论》云:“乘秋则肺先受邪”“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盖因肺主气而应息,故咳则喘息而喉中有声。甚则肺络逆,故咳血。其治,该篇有“治脏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之论。故而肺咳者,取其输穴、原穴太渊,若浮肿者,取其经穴经渠,名“《素问》肺咳方”。盖因太渊为脉会,又为手太阴肺经之输穴、原穴。《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有“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之论,此乃肺咳取太渊之理也。且太渊又为手太阴肺经之本穴,激发手太阴经脉气之功,故肺之主气应息之功正常,而无“咳而喘息”“唾血”之候。经渠乃肺经之经穴,气血运行至此,则脉气充盈,肺气之宣发、肃降有序,则水液代谢有司,故无“浮肿”之症。“治脏者,治其俞”,马莳认为,“俞为手足之俞穴”,张志聪认为,“俞为背俞各穴”。余认为,输穴具通达脉气之功故取之。若五脏六腑之咳见虚证者,可加灸其背俞穴,如肺咳灸肺俞。

《素问》心咳方
《素问·咳论》云:“乘夏则心先受之”“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盖因手少阴心经之脉起于心中,属心系,其支别者从心系上夹咽喉,故病如是。宗“治脏者,治其俞”“浮肿者,治其经”之法则,故取心经之输穴神门,若咳而浮肿者,取其经穴灵道,名“《素问》心咳方”。盖因神门为心经之本穴,经脉之血由此而出,故具通痹益脉,则“心痛”之症可除,又为手少阴心经之原穴、输穴,具清心凉营之功,刺之“咽肿喉痹”之候可解。

该篇尚云:“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意谓五脏各在其主时受病,若咳嗽非在肺所主时发生,乃由他脏传之与肺所致。故除以他脏之治方,尚需伍以肺经输穴太渊。

《素问》肝咳方
《素问·咳论》云:“乘春则肝先受之”“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盖因肝脉上贯膈,布胁肋,故邪犯肝经,见症如是。宗“治脏者,治其俞”“浮肿者,治其经”法则,故有取肝经输穴太冲,经穴中封之刺,今名“《素问》肝咳方”。盖太冲乃肝经之输穴,具畅达肝经脉气之功,又因为肝经之原穴,导源脐下肾间动气输布全身,具和内调外,宣上导下,化气通脉之功;中封乃肝经之经穴,又为该经之本穴,经脉血气由此而出,故有畅达肝脉之记。二穴相伍,名“《素问》肝咳方”。尚可加刺肺经输穴太渊。

《素问》脾咳方
《素问·咳论》云:“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阴阴”即隐隐。盖因足太阴脉,上贯膈夹咽,其支别者,多从胃上膈,故病如是。脾气连肺,故痛引肩背;脾气主右,故右胁下隐隐作痛。宗《素问·咳论》治咳之法,当取脾经之输穴太白,若兼浮肿者,可取其经穴商丘,今名“《素问》脾咳方”。方中太白既为脾经之输穴,又为该经之原穴,通达脾经之脉气,而有调和脾胃,通经活络之功;商丘乃脾经之经穴,具健脾利湿,解痉镇痛之效。因脾主长夏受邪传肺,故尚须佐以肺经输穴太渊。

《素问》肾咳方
《素问·咳论》云:“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盖因肾足少阴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行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咽喉夹舌本。又膀胱脉从肩别下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故病如是。其治,宗《素问·咳论》之法,当取肾经之输穴太溪,若“浮肿者”取其经穴复溜,今名“《素问》肾咳方”。盖因太溪乃肾经之输穴,又为该经之原穴,可导肾部之动气输布全身,具益肾阴,壮元阳,利三焦,补命火,止咳喘之功;复溜乃肾经之经穴,亦具补肾益元,化气通脉之功。因肾主冬受邪传肺,故可佐以肺经输穴太渊。

——————————————————————————————————————————————————

西医治疗咳嗽,只对肺招呼。。。。。。。咳,可怜 本帖最后由 刘石 于 2020-9-28 16:24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5.123
主题: 56
帖子: 1912
注册: 2003年5月
12味能抗癌的中药--周正祎  悦读中医

野葡萄藤、根(即野葡萄的藤茎及根)
味甘淡性平,有清热祛湿、利尿消肿及抗癌功效。常用于小便不利、湿热黄疸、食管癌、胃癌、乳腺癌、淋巴肉瘤等。乳腺癌与藤梨根、露蜂房、制南星等味配合;食管癌、胃癌,常与急性子、石见穿等配伍;用于淋巴肉瘤,常与半枝莲、昆布、海藻、夏枯草等配合使用。

我仅用于食管癌、胃癌9例观察,其抗癌效果较理想。仅半年内观察,其中1例胃癌4cm×4cm,自觉胃脘胀痛,吞咽不利,患者未做手术及放化疗,连续服药120天,复查肿块完全消除,癌细胞明显减少,不适症状基本消除,正常劳作;3例手术后未做放化疗,纯中药断续调理3年,身体逐渐恢复健康,多次复查癌细胞完全消失;另外5例患者,手术后化疗期间及化疗后不能坚持服药,也未用野葡萄根,其效果明显不如前3例。肝癌患者用此药也有一定效果,如癌细胞明显减少,精神、饮食正常等。但都是在辨证施治的方药中加用,从未单味药使用。初步观察小结,尚需深入探讨。常用量:鲜品60~120g,干品15~30g,根、藤均可。经过多年观察,根较藤药效较强。

蛇 莓
药用全草,甘苦性寒,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功效。常用于痈肿疔毒、瘰疬结核、癌肿、虫蛇咬伤等。常用量:15~60g,水煎服,外用适量。此草极易获得,田埂路旁、荒野旷地多有生长,夏秋季节采集,去净杂质,清水洗净,切段晒干备用。亦可使用鲜品,用量加倍,内服外用均可。

八 月 札
苦涩性平,疏肝理气,宽中降逆。常用于胸胁疼痛,肝胃气滞,睾丸肿痛,瘰疬结核,乳、胃、肠癌肿等。常用量:12~18g,水煎服。此药是我喜爱使用的药物之一,因为它也无毒性,使用安全。最常用于肝胃气滞胁腹刺痛、肝硬化、肝癌、瘰疬、疝气等,胀痛、牵痛(或叫掣痛)、肿胀、刺痛、胁下及小腹疼痛等,用之皆效。消化系统癌症加入使用,有明显理气止痛功效。总之,它是一味很好的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之药。高低山上,多有生长。在农历六月中旬到七月底之间,果实尚未成熟时摘之,切片晒干即可,是最易获得的药物之一。

急 性 子
俗称“指甲花”,即凤仙花的成熟种子,苦辛性温,有小毒。微炒用。功能行瘀散结。常用于骨刺鲠喉、妇女经闭、癥瘕积块、食管癌等。常用量:6~18g,水煎服。此药偶尔用于以上诸证,确有一定效果。但不能持续大剂量使用,因为破血行瘀作用较强,过度使用,恐引起大出血。

老中医用药经验——

石 见 穿
苦辛性平。用于骨痛、痈肿等,常与寻骨风、蒲公英、金银花等配合;用于肝、胃、食管、直肠癌肿,常与蒟蒻、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配合使用;用于早期肝硬化,常与当归尾、鳖甲、酒大黄、赤芍、红花等配合使用,有较好效果。常用量:15~60g,水煎服。

肿 节 风(草 珊 瑚)
辛苦性平,有小毒。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之功。常用于流感、肺炎、痢疾、疮疖、跌打损伤等。亦用于治疗各种肿瘤,如胰腺癌、胃癌、直肠癌、肝癌、食管癌等,可缩小肿块,延长缓解期,改善自觉症状等。常用量:9~18g,水煎服,外用适量。

莪 术
苦辛性温,功能破血祛瘀,消积止痛。常用于血滞经闭、产后恶露不行腹痛、饮食积聚、脘腹胀痛、宫颈癌肿等,皆取其活血散瘀、消积化癥功效。常用量:3~9g,大剂量可加倍,水煎服。

猪 殃 殃
味辛性寒,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功效。常用于疮疖痈肿、肠痈腹痛、癌肿、虫蛇咬伤等。常与蒲公英、紫花地丁、红藤、大黄(治肠痈)等合用。用于癌肿,常与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龙葵、忍冬藤、枸杞根、丹参等同用。用于虫蛇咬伤,可用鲜草捣烂外敷,并水煎内服。常用量:15~30g,大剂量可用至60g,水煎服,外用适量。此药俗称“涩络秧”,多生于麦地里,杂草中亦有生长,初夏采集全草,晒干备用,因为秋冬季节很难找到。

漏 芦
味苦性寒,消肿下乳。常用于痈毒初起、乳汁不下、乳房肿痛、各种肿瘤等。用于肝癌,常与半枝莲、半边莲、石见穿等药配伍应用。常用量:6~18g,水煎服。

黄 药 子(黄 独)
味苦性平,化痰消瘿,止咳止血。用于瘿瘤结肿、疮疖肿毒、咳嗽咯血等,亦用于治疗食管癌、胃癌、乳腺癌、甲状腺肿瘤等。多服久服,对肝脏有一定影响。常用量:9~30g,水煎服,外用适量。

身边的草木,治病的中药——

全 蝎
辛平,有毒,功能息风镇痉,祛风止痛,解毒散结。常用于癫痫抽搐、破伤风、风湿头痛、湿毒疮疖等。常用量:3~6g,水煎服。研末吞服,每次1g,日2次。吞服效果较好,一般不入煎剂。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全蝎粗提取物可直接抑杀癌细胞,停药后对癌细胞生长仍有较高的抑制率。

水 蛭
咸苦性平,功能破血祛瘀,通经消癥。常用于血滞经闭、瘀血内阻、癥瘕积聚、跌打瘀肿等。本品有较强破血消癥功效,能化瘀血为水,故用于以上诸症及抗血栓。用于消癌肿,取其祛瘀散结之功。常用量:3~6g,水煎服。焙干研末入丸散剂,每次服1~2g。 本帖最后由 刘石 于 2020-9-23 15:51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6.074
主题: 49
帖子: 3519
注册: 2017年10月
刘石 发表于 2020-8-24 16:12
夏天喝绿茶,冬天喝黑茶
秋天乌龙和红茶,春天花茶。。。。这和不吃反季节蔬菜的道理一样

你这个属于太阴太阳两感,我猜测,因为没有脉诊和舌诊

脾胃寒湿的就没必要喝茶叶茶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5.123
主题: 56
帖子: 1912
注册: 2003年5月
阳关五叠 发表于 2020-8-22 13:17
谢~~

从经络角度,我的症状哪些经络相关? 平时喝绿茶的习惯需要改吗?


夏天喝绿茶,冬天喝黑茶
秋天乌龙和红茶,春天花茶。。。。这和不吃反季节蔬菜的道理一样

你这个属于太阴太阳两感,我猜测,因为没有脉诊和舌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6.074
主题: 49
帖子: 3519
注册: 2017年10月
阳关五叠 发表于 2020-8-22 13:20
感谢~~

我也不清楚病因,但和输液无关。很少感冒,极少输液

那就与脾胃升降有关,脾升胃降,过敏性鼻炎的根儿还是在脾胃不和上。我也说不清,人家中医医生说的明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226
主题: 1
帖子: 213
注册: 2020年6月
太没劲了 发表于 2020-8-22 17:34
我觉得相关经络是心包经、膀胱经、大肠经、胆经、脾经,你这尽量少喝绿茶


好的,感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226
主题: 1
帖子: 213
注册: 2020年6月
太没劲了 发表于 2020-2-3 09:34
高血压是症状之一,是证之一,得抓引起它的原因,通常中医强调它相关连的头痛、头晕(某些时候血压偏高,但是没有任何这类症状中医可能认为没有问题,因为不同的人素体情况不一样),针对性的治。中医看病类似破案,现场那些情况就是对应的证(实际包括“吃喝拉撒睡”的情况,舌头、脉的情况,身体表明的一些状况等),利用这个来做综合分析确定元凶,或者可能的元凶们(那些经脉,那些脏腑等),然后再破案(针对性的出药方)。因此中医这边和西医看病的区别很大,好些时候并不能按照某一个单一症状来出药方。


中医看病类似破案,现场那些情况就是对应的证(实际包括“吃喝拉撒睡”的情况,舌头、脉的情况,身体表明的一些状况等),利用这个来做综合分析确定元凶,或者可能的元凶们  

这段文字很精彩,收藏~~~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91.779
主题: 33
帖子: 27881
注册: 2007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白内障有啥好的不动手术的治疗方法?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7.9
主题: 28
帖子: 5353
注册: 2002年12月
阳关五叠 发表于 2020-8-22 13:17
谢~~

从经络角度,我的症状哪些经络相关? 平时喝绿茶的习惯需要改吗?


我觉得相关经络是心包经、膀胱经、大肠经、胆经、脾经,你这尽量少喝绿茶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226
主题: 1
帖子: 213
注册: 2020年6月
五十七岁 发表于 2020-8-19 05:26
光从字面描述上看应该是过敏性鼻炎,属于肺寒,脾胃虚弱也能引起肺功能不好,应该让医生把脉、看舌苔……等等。
当下鼻炎很多,于以往过分的输水消炎有很大的关系。


感谢~~

我也不清楚病因,但和输液无关。很少感冒,极少输液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226
主题: 1
帖子: 213
注册: 2020年6月
刘石 发表于 2020-8-21 11:44
表虚不固

喝中药,做艾灸

中药就是玉屏风散,麻黄汤之流,具体还要看舌诊和脉诊

艾灸就是关元,身柱 肺俞


谢~~

从经络角度,我的症状哪些经络相关? 平时喝绿茶的习惯需要改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5.123
主题: 56
帖子: 1912
注册: 2003年5月
阳关五叠 发表于 2020-8-18 15:19
鼻子有毛病,一遇凉气就容易流清鼻涕。 冬天如此,夏天进空调房间也是这样。

平时汗也多,蒸笼头

您帮看看我是阴虚还是阳虚,该如何调理?


表虚不固

喝中药,做艾灸

中药就是玉屏风散,麻黄汤之流,具体还要看舌诊和脉诊

艾灸就是关元,身柱 肺俞 本帖最后由 刘石 于 2020-8-21 11:46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6.074
主题: 49
帖子: 3519
注册: 2017年10月
阳关五叠 发表于 2020-8-18 15:19
鼻子有毛病,一遇凉气就容易流清鼻涕。 冬天如此,夏天进空调房间也是这样。

平时汗也多,蒸笼头

您帮看看我是阴虚还是阳虚,该如何调理?

光从字面描述上看应该是过敏性鼻炎,属于肺寒,脾胃虚弱也能引起肺功能不好,应该让医生把脉、看舌苔……等等。
当下鼻炎很多,于以往过分的输水消炎有很大的关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6.074
主题: 49
帖子: 3519
注册: 2017年10月
阳关五叠 发表于 2020-8-18 15:12
患者自己分药 什么意思?难道是患者自己在药房抓药? 😁

噢,比如五付药的甘草:人家搁到一个小盆里推过来,让患者自己分五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中医学习交流园地-中医爱好者 、健康养生等话题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