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Cooke OPIC 鏡頭百年紀念 及回顧百年來各家名鏡 [主题管理员:Xenotar]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8188 回帖:281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2.89
主题: 41
帖子: 10708
注册: 2006年1月
Xenotar 发表于 2020-11-12 21:00
Unfortunately, he suffered such a financial loss in the inflation that followed the war that he had to go back to work at the age of 61. He returned briefly to Zeiss, but realized that he would much rather work in a smaller company, so he accepted employment with the firm of Hugo Meyer, which had been founded in GOrlitz in 1895. There he designed a series of lenses known generally as Plasmats.

Kingslake的書錯誤不少😅
德國通貨膨脹是在凡爾賽和約簽立所引發,1919通貨膨脹逼得魯道夫重出江湖,最終在梅耶落腳並設計了 Plasmat f/4.5。這說法看起來能通,如此而論Plasmat至少是1920年以後在梅耶完成。

只是Plasmat f/4.5白紙黑字是1918年3月魯道夫本人申請專利,推算新鏡頭的計算應該1917動工,魯道夫60歲1918年初完成Plasmat設計是板上釘釘的事。至於他和梅耶的關係貌似不是單純受聘,而是長期的合作。早期的Plasmat是魯道夫在自己老家設計授權給廠方生產,大約1921搬家去梅耶所在地,但搬家後的新設計照舊是他個人身分申請專利。除了梅耶,在同一年代也有第三方生產Plasmat同結構的鏡頭(Dallmeyer Speed)。 ...

最早的Plasmat专利肯定是去梅耶之前的,在1918年就申请了,不过不影响他后来跑去蔡司再跑去梅耶。
对于他的专利,特别是早期的专利,哪怕当时他在蔡司,也有不少专利是在他自己名下的。说他去梅耶打工是不合适,合作确实更合适,因为后期他去梅耶以后的专利基本也是在他自己名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253
主题: 9
帖子: 1366
注册: 2003年11月
雪随风 发表于 2020-11-12 15:56
根据Rudolf Kingslake的书《A History of the Photographic Lens》里面的95页内容,说卤豆腐1911年退休(离开蔡司),战争期间是有在折腾镜头设计,不过61岁复出打工(61岁应该是1919年底或者1920年)是“Returned briefly to Zeiss, but realized that he would much rather work in a smaller company",所以是后来才去的梅耶,应该能算正史。


Unfortunately, he suffered such a financial loss in the inflation that followed the war that he had to go back to work at the age of 61. He returned briefly to Zeiss, but realized that he would much rather work in a smaller company, so he accepted employment with the firm of Hugo Meyer, which had been founded in GOrlitz in 1895. There he designed a series of lenses known generally as Plasmats.

Kingslake的書錯誤不少😅
德國通貨膨脹是在凡爾賽和約簽立所引發,1919通貨膨脹逼得魯道夫重出江湖,最終在梅耶落腳並設計了 Plasmat f/4.5。這說法看起來能通,如此而論Plasmat至少是1920年以後在梅耶完成。

只是Plasmat f/4.5白紙黑字是1918年3月魯道夫本人申請專利,推算新鏡頭的計算應該1917動工,魯道夫60歲1918年初完成Plasmat設計是板上釘釘的事。至於他和梅耶的關係貌似不是單純受聘,而是長期的合作。早期的Plasmat是魯道夫在自己老家設計授權給廠方生產,大約1921搬家去梅耶所在地,但搬家後的新設計照舊是他個人身分申請專利。除了梅耶,在同一年代也有第三方生產Plasmat同結構的鏡頭(Dallmeyer Speed)。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2.89
主题: 41
帖子: 10708
注册: 2006年1月
Xenotar 发表于 2020-11-12 12:12
大畫幅Doppel Plasmat至少在1917年底設計,1918年3月魯道夫以私人身分申請多國專利。1917~8就如奧斯卡大片所呈現,一戰打得正狠時魯道夫已經自立門戶,而且有財力自己申請多國專利。不挑時間在戰爭中創業,相信他是有受經濟所逼迫,至於說戰後負債先回到蔡司才離開,這就太聊齋化了

根据Rudolf Kingslake的书《A History of the Photographic Lens》里面的95页内容,说卤豆腐1911年退休(离开蔡司),战争期间是有在折腾镜头设计,不过61岁复出打工(61岁应该是1919年底或者1920年)是“Returned briefly to Zeiss, but realized that he would much rather work in a smaller company",所以是后来才去的梅耶,应该能算正史。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253
主题: 9
帖子: 1366
注册: 2003年11月
雪随风 发表于 2020-11-11 11:12
Xenotar好,我记得好像是卤豆腐是在一战前就退休了,很富裕的退休。但是一战打起来了,他的投资也变成了负债,战后不得不又从新出来打工,一开始他是回到蔡司的,可惜不到三个月时间,他就离开蔡司去了梅耶。不知道是因为钱的原因还是因为当年的蔡司老大过几年又回到蔡司当小弟不习惯,反正最后是去了梅耶,后面的时间硬把梅耶带到了它的事业最高峰。

大畫幅Doppel Plasmat至少在1917年底設計,1918年3月魯道夫以私人身分申請多國專利。1917~8就如奧斯卡大片所呈現,一戰打得正狠時魯道夫已經自立門戶,而且有財力自己申請多國專利。不挑時間在戰爭中創業,相信他是有受經濟所逼迫,至於說戰後負債先回到蔡司才離開,這就太聊齋化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2.89
主题: 41
帖子: 10708
注册: 2006年1月
Xenotar 发表于 2020-11-8 12:01
007夜
Hugo Meyer Kino Plasmat

前面提過幾位被一次大戰拖累的受害者,還有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蔡司資深設計師Paul Rudolph。一戰末期時Rudolph已經60歲,再過幾年就能退休頤養天年,但是戰爭帶來的經濟影響,迫使他老人家轉換到Hugo Meyer公司繼續工作,也因此才有Kino Plasmat誕生。

Kino Plasmat有人歸在Petzval結構,也有人認為屬於雙高斯結構,畢竟發明人Rudolph是六片四群雙高斯的創始者,Kino Plasmat也是六片四群、也是"正負負正"四群排列,怎麼看都像是雙高斯的兄弟。但是Petzval和雙高斯兩種結構都有個特色,就是前後鏡組和光圈稍有些距離,這和今夜要談的新鏡頭不吻合。

嚴格說來Kino Plasmat屬於Cooke Triplet柯克三片鏡的變化型。三片鏡原本也是對稱設計,只是因為以中組鏡片為對稱基準,光圈不得不歪到一邊形成不對稱。於是三片鏡有種變化型,將中組鏡片切成兩片,讓光圈插在兩片鏡中間形成完美對稱,這種變化就是Cooke Aviar。中組切成兩片插入光圈,這不變成四群結構?如同雙高斯的正負負正?差別在Aviar的光圈前後的負鏡原本是同一片鏡片,因此中組鏡片會緊貼光圈,而雙高斯結構的中組有留大一些的間隔。
...

Xenotar好,我记得好像是卤豆腐是在一战前就退休了,很富裕的退休。但是一战打起来了,他的投资也变成了负债,战后不得不又从新出来打工,一开始他是回到蔡司的,可惜不到三个月时间,他就离开蔡司去了梅耶。不知道是因为钱的原因还是因为当年的蔡司老大过几年又回到蔡司当小弟不习惯,反正最后是去了梅耶,后面的时间硬把梅耶带到了它的事业最高峰。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253
主题: 9
帖子: 1366
注册: 2003年11月
1922年Rudolph完成Plasmat f/1.7設計,如果成功上市,是比Ernostar f/1.8更大的世界最大光圈鏡,本文也不會排在007夜 可惜這設計長得太像雙高斯,受到當時雙高斯專利龍頭Cooke許多關注壓力,最終f/1.7設計沒有進入生產。直到手持電影機盛行,大光圈鏡頭有強烈市場需求,正趕上Hugo Meyer有個全新沒爭議的f/2設計可用,於是1926年上市Kino Plasmat f/2。

那年代已經有Cooke Kinic f/1.5、f/1.8大光圈16釐米電影鏡,新的f/2鏡頭沒多少吸引力,造成Kino Plasmat f/2只少量生產就改版,在相同設計下光圈加大為f/1.5。新的f/1.5設計不限定只有電影鏡,上至中幅機使用的90mm都全線提供f/1.5超大光圈,於是打響了Kino Plasmat的名號。
本帖最后由 Xenotar 于 2020-11-8 12:29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253
主题: 9
帖子: 1366
注册: 2003年11月
007夜
Hugo Meyer Kino Plasmat

前面提過幾位被一次大戰拖累的受害者,還有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蔡司資深設計師Paul Rudolph。一戰末期時Rudolph已經60歲,再過幾年就能退休頤養天年,但是戰爭帶來的經濟影響,迫使他老人家轉換到Hugo Meyer公司繼續工作,也因此才有Kino Plasmat誕生。

Kino Plasmat有人歸在Petzval結構,也有人認為屬於雙高斯結構,畢竟發明人Rudolph是六片四群雙高斯的創始者,Kino Plasmat也是六片四群、也是"正負負正"四群排列,怎麼看都像是雙高斯的兄弟。但是Petzval和雙高斯兩種結構都有個特色,就是前後鏡組和光圈稍有些距離,這和今夜要談的新鏡頭不吻合。

嚴格說來Kino Plasmat屬於Cooke Triplet柯克三片鏡的變化型。三片鏡原本也是對稱設計,只是因為以中組鏡片為對稱基準,光圈不得不歪到一邊形成不對稱。於是三片鏡有種變化型,將中組鏡片切成兩片,讓光圈插在兩片鏡中間形成完美對稱,這種變化就是Cooke Aviar。中組切成兩片插入光圈,這不變成四群結構?如同雙高斯的正負負正?差別在Aviar的光圈前後的負鏡原本是同一片鏡片,因此中組鏡片會緊貼光圈,而雙高斯結構的中組有留大一些的間隔。
本帖最后由 Xenotar 于 2020-11-8 12:02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996
主题: 2
帖子: 5645
注册: 2020年1月
月内主力装备
★ Canon EOS 5D Mark II
Xenotar 发表于 2020-11-3 10:10
感謝提供實鏡照片


D.R.P. Ernemann  80/1.8(中画幅无镀膜)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253
主题: 9
帖子: 1366
注册: 2003年11月
三维xijiang 发表于 2020-11-2 09:34
被你们的故事“迷倒”!发一张我的1924年推出Ernostar 8.5cm f/1.8!

感謝提供實鏡照片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996
主题: 2
帖子: 5645
注册: 2020年1月
月内主力装备
★ Canon EOS 5D Mark II
Xenotar 发表于 2020-10-3 08:01
004夜Ernostar

這一夜也不是雙高斯,不過大光圈競賽是Ernostar開始的。

一次大戰戰敗的嚴重通貨膨脹中,德國Ernemann公司錄用沒有本科學歷的Ludwig Bertele擔任設計,以Triplet三片鏡為基礎發展出Ernostar。上回談的Astro Berlin是在三片鏡後組加鏡片,Ernostar選擇在前組變化,1924年推出Ernostar 8.5cm f/1.8,號稱世界最大光圈鏡頭。

Ernostar以世界最大光圈挑上Opic競爭,企圖以外匯收入挽救通貨膨脹下的公司,但畢竟Opic有雙高斯設計的成像優勢,光圈僅僅大半級無法輾壓對手。銷售後期Ernostar只能以低價競爭,Ernostar 8.5cm f/1.8光圈更大、含相機全機售價17英磅有找,硬是比Cooke Opic 3inch單鏡頭售價17英鎊更便宜


被你们的故事“迷倒”!发一张我的1924年推出Ernostar 8.5cm f/1.8!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543
主题: 24
帖子: 2420
注册: 2016年3月
技术贴,必须得顶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253
主题: 9
帖子: 1366
注册: 2003年11月
006夜
電影機電影鏡

電影在19世紀末就發明,直到1923年美國Bell & Howell開發Filmo發條電影機,上緊發條後可以輕鬆手持拍片,才讓拍攝電影火紅起來。

1925年,Cooke也看見這電影市場,推出16mm膠捲用Kinic 1inch/1.5鏡頭。之前雖然各家都有電影鏡頭上市,卻是以一般鏡頭充數,Cooke第一次針對電影機輕便小像場要求設計專用鏡頭。也因為電影機要求輕便小像場,光圈又必須大過對手的f/1.8,雙高斯設計的Opic像場多餘又體積大,因此Kinic f/1.5採用小像場取向的Petzval結構為基礎變化設計。

因為Kinic f/1.5的出現,逼得德國Hugo Meyer不得不推出Kino Plasmat f/1.5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3.505
主题: 166
帖子: 13613
注册: 2002年10月
众测俱乐部标识
好帖!
发布自 色影无忌小程序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2.89
主题: 41
帖子: 10708
注册: 2006年1月
Xenotar 发表于 2020-10-22 23:33
005夜
Schneider Xenon

一次大戰戰敗使德國作坊都陷入困境,老店Schneider也在破產邊緣。困境中,Schne...

好!👍👍👍
Xenotar老兄开始正传了!
发布自 色影无忌小程序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253
主题: 9
帖子: 1366
注册: 2003年11月
005夜
Schneider Xenon

一次大戰戰敗使德國作坊都陷入困境,老店Schneider也在破產邊緣。困境中,Schneider錄用學校剛畢業小伙Albrecht Tronnier,他做了件挽救公司的大事→山寨Cooke Opic鏡頭。1925年Schneider註冊了439556號德國專利,隨後生產山寨的雙高斯鏡Xenon f/1.8,並在廣告宣稱是自主專利產權。

Opic是當時世界知名且有專利保護的名鏡,Schneider如何山寨它卻又有自主產權?鬼才設計師Tronnier想到解決方法是只註冊半個鏡頭,只申請三片二群單高斯鏡的專利。因為雙高斯是對稱設計,兩個單高斯鏡頭相向並排就組成了雙高斯,Xenon 就這樣成為第一個現代雙高斯的仿製品,還比Cooke原廠大半級光圈,並且名正言順地說是自主設計。這是第一代Schneider Xenon的起源,之後幾個世代的Xenon仍然和Cooke有扯不清的糾葛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2.89
主题: 41
帖子: 10708
注册: 2006年1月
Xenotar 发表于 2020-10-08 19:59
歷史背景要交代一下
正在考慮是編年敘述、或是紀傳說明好

我个人投票给按时间排列,因为这样可以一条线穿起来。
如果按照传记的话,二十年代还好,就英德两国三、四家公司;三十年代以后的话,就又可能要加上日本的了。到后面就越来越多分枝了。

发布自 色影无忌小程序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253
主题: 9
帖子: 1366
注册: 2003年11月
雪随风 发表于 2020-10-6 22:09
这感觉是这个故事会要双高斯和松纳要两条线一起发展了?

歷史背景要交代一下
正在考慮是編年敘述、或是紀傳說明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2.89
主题: 41
帖子: 10708
注册: 2006年1月
Xenotar 发表于 2020-10-3 08:01
004夜Ernostar

這一夜也不是雙高斯,不過大光圈競賽是Ernostar開始的。

一次大戰戰敗的嚴重通貨膨脹中,德國Ernemann公司錄用沒有本科學歷的Ludwig Bertele擔任設計,以Triplet三片鏡為基礎發展出Ernostar。上回談的Astro Berlin是在三片鏡後組加鏡片,Ernostar選擇在前組變化,1924年推出Ernostar 8.5cm f/1.8,號稱世界最大光圈鏡頭。

Ernostar以世界最大光圈挑上Opic競爭,企圖以外匯收入挽救通貨膨脹下的公司,但畢竟Opic有雙高斯設計的成像優勢,光圈僅僅大半級無法輾壓對手。銷售後期Ernostar只能以低價競爭,Ernostar 8.5cm f/1.8光圈更大、含相機全機售價17英磅有找,硬是比Cooke Opic 3inch單鏡頭售價17英鎊更便宜

Xenotar老兄居然偷偷更新了,辛苦了,我现在才看到,手动顶帖。
这感觉是这个故事会要双高斯和松纳要两条线一起发展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7.435
主题: 8
帖子: 895
注册: 2004年6月
来听X老师讲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253
主题: 9
帖子: 1366
注册: 2003年11月
寄託在大光圈鹹魚翻身,Ernostar繼續在1925年完成f/1.0設計,但是此時公司已經無以為繼被蔡司收購。蔡司收購後,曾經在廣告中列出超大光圈的Ernostar f/1.3接受訂貨,但是實品沒人見過,估計產量極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253
主题: 9
帖子: 1366
注册: 2003年11月
004夜Ernostar

這一夜也不是雙高斯,不過大光圈競賽是Ernostar開始的。

一次大戰戰敗的嚴重通貨膨脹中,德國Ernemann公司錄用沒有本科學歷的Ludwig Bertele擔任設計,以Triplet三片鏡為基礎發展出Ernostar。上回談的Astro Berlin是在三片鏡後組加鏡片,Ernostar選擇在前組變化,1924年推出Ernostar 8.5cm f/1.8,號稱世界最大光圈鏡頭。

Ernostar以世界最大光圈挑上Opic競爭,企圖以外匯收入挽救通貨膨脹下的公司,但畢竟Opic有雙高斯設計的成像優勢,光圈僅僅大半級無法輾壓對手。銷售後期Ernostar只能以低價競爭,Ernostar 8.5cm f/1.8光圈更大、含相機全機售價17英磅有找,硬是比Cooke Opic 3inch單鏡頭售價17英鎊更便宜 本帖最后由 Xenotar 于 2020-10-3 08:04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253
主题: 9
帖子: 1366
注册: 2003年11月
003夜附圖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253
主题: 9
帖子: 1366
注册: 2003年11月
1924年2月7日,Cooke提出Triplet三片設計改進版、後組加一片的f/2.5設計,作為和大光圈Opic高低搭配的商品。16天後,德國的Astro Berlin也拿類似的3+1片設計申請德國專利。Astro雖然非常可能是在這十多天內山寨完成的,但是Cooke在英國、Astro Berlin在德國,各做各的井水不犯河水。

問題出在美國。Astro Berlin四片設計註冊德國專利十多天後,1924年3月也向美國註冊專利,當時歐陸越洋輪船需要六天,等於在德國登記後立刻派人前往美國註冊。英國Cooke毫無警覺,在提出本國專利一年內向美國註冊四片鏡專利,卻不知Astro Berlin的相同設計已經在一年前提出。於是Astro Berlin搶先取得四片鏡專利,這就是Tachar系列鏡頭。新成立三年就打敗光學界大廠Cooke是件大事,Tachar鏡頭前環特別刻上專利核准日期【U.S.Pat.June 9. 25】,等同在每個鏡頭噁心Cooke一把。

熬了快五年,最終1929年Cooke四片鏡也取得美國專利,只運用在Cinema,Panchro,Series X f/2.5鏡頭。相對的Astro Berlin利用四片設計,大量生產f/1.5以下各種規格Tachar鏡頭。

這次事件給Cooke留下深刻的陰影,對日後雙高斯的發展影響不小、甚至還拖累了Leica

本帖最后由 Xenotar 于 2020-9-20 19:28 编辑
(1)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253
主题: 9
帖子: 1366
注册: 2003年11月
003夜不談雙高斯

Astro Berin Tachar不是雙高斯,卻常被誤傳是雙高斯,而且它的出現給Cooke雙高斯發展留下重大影響。

一次大戰戰敗造成德國大量人員死亡、經濟衰退、馬克變廢紙。紛亂中,Ernemann錄用沒有本科學歷的Ludwig Bertele擔任設計,Schneider錄用大學剛畢業23歲小伙Albrecht Tronnier,戰勝國美國博士倫員工Willy Bielicke倒是選擇回德國自立門戶創辦Astro。

今天很多人說中國是山寨國,但是一百多年前的山寨祖師是德國。德國大量山寨英國產品,逼得英國在1887年制定商品標示法Merchandise Marks Act,要求在大英帝國轄區銷售之商品必須標明產地,從此許多廠家在公司名號後接上產地城市,比如位在Jena的蔡司標示Carl Zeiss Jena。位在柏林的Astro公司也不能免俗的標上Astro Berlin。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2.89
主题: 41
帖子: 10708
注册: 2006年1月
Xenotar 发表于 2020-9-6 14:00
現代雙高斯002夜

Cooke OPIC以大光圈雙高斯設計震驚光學界後,蔡司當然看見了,隨即在一年內仿造也製作出f/2.0鏡頭。但是因為OPIC的專利限制,蔡司只製作了原型鏡等少量的鏡頭,暫時還不能量產上市。

终于开始第二夜了
搬凳子等听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253
主题: 9
帖子: 1366
注册: 2003年11月
現代雙高斯002夜

Cooke OPIC以大光圈雙高斯設計震驚光學界後,蔡司當然看見了,隨即在一年內仿造也製作出f/2.0鏡頭。但是因為OPIC的專利限制,蔡司只製作了原型鏡等少量的鏡頭,暫時還不能量產上市。 本帖最后由 Xenotar 于 2020-9-6 14:05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2.89
主题: 41
帖子: 10708
注册: 2006年1月
Xenotar 发表于 2020-08-23 23:33
這故事如果要發展下去,可以寫成1001夜

这个可以有,101夜就行😁😁😁
就像泥坑的1001夜,我个人觉得泥坑的1001夜还是不错的,虽然自吹成分比较多,不过还是挺有意思的。
本帖由 色影无忌论坛小程序 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253
主题: 9
帖子: 1366
注册: 2003年11月
雪随风 发表于 2020-8-20 01:19
感觉这个可以牵出一大串故事。先是为了规避专利牵出托尼的半个镜头(半个Xenon)专利和卤豆腐去了梅耶以后的另类6片4组Plasmat;接着(应该)是梅耶开始的大光圈比赛,梅耶先来1.5,蔡司就来1.4,接着Cooke也来1.3。真的是挺有意思的年代。


這故事如果要發展下去,可以寫成1001夜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2.89
主题: 41
帖子: 10708
注册: 2006年1月
Xenotar 发表于 2020-08-19 01:04
感謝樓上幾位支持
後續資料陸續補充

百年前OPIC原始比例設計圖

感觉这个可以牵出一大串故事。先是为了规避专利牵出托尼的半个镜头(半个Xenon)专利和卤豆腐去了梅耶以后的另类6片4组Plasmat;接着(应该)是梅耶开始的大光圈比赛,梅耶先来1.5,蔡司就来1.4,接着Cooke也来1.3。真的是挺有意思的年代。
本帖由 色影无忌论坛小程序 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253
主题: 9
帖子: 1366
注册: 2003年11月
百年前OPIC原廠測試照

一百年前還沒有MTF,沒有解像力標板,即便光學大廠Cooke,測試鏡頭就是在不同距離板凳擺上物品拍照。
本帖最后由 Xenotar 于 2020-8-19 01:09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Cooke OPIC 鏡頭百年紀念 及回顧百年來各家名鏡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