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质疑:像素吃不饱的说法真伪!胶片“像点”怎么没这说法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禁言中
泡网分: 1.189
主题: 61
帖子: 1060
注册: 2021年3月
谁吃谁,谁不饱? 吃饱是什么标准,吃不饱能产生什么照片?是光学透镜成精了还是感光元件成精了?

单反无反中大幅那面怎么没这个说法?至少我没看见这样的观点。

旁轴只是一种取景方式啊。情怀还是玄学?

是不是以后的数位照片叫2K高清,原来的胶卷摄影叫1K,以后的还有3 K  NK高清的数位照片?

无知者有畏啊,所以我问大家。 本帖最后由 发言 于 2021-6-9 22:07 编辑
相关标签: 胶片 胶卷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浏览:6437 回帖:51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禁言中
泡网分: 1.189
主题: 61
帖子: 1060
注册: 2021年3月
大及会算胶片的像素,说成像是300多对的清晰/1mm,135胶片一亿到三亿以上的像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黑龙江省
禁言中
泡网分: 18.48
主题: 19
帖子: 14381
注册: 2008年4月
像素高本身就是为了提高采样频率提升画质用的,以前低像素时期的相机前面都放个低通滤镜,就是防止在需要高采样频率的画面出现难看的伪色而增加的,但是降低了细节压缩了锐度,后来像素上去了,低通没了,但是衍射的问题又来了,可以获得景深的光圈被压缩了,一样压缩了想要景深内画面的锐度,所以什么都是双刃剑,至于胶片时代,基本上家庭最多到10寸照片了不起了,当然没人去关心这个问题,关心这个问题的是特殊机构有特殊需求。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江苏省
禁言中
泡网分: 1.189
主题: 61
帖子: 1060
注册: 2021年3月
xuliangshey 发表于 2023-10-21 23:55
像素和所需图片的大小  默契...... 图片的大小  画质的视觉感受和观看的距离  默契。  20吋以内的照片  2000W  已经是完全吃饱了.....   网络共享  交流  小显示器...... 搞个4~6千万  是吃饱了撑的啦
那1亿像素的,在14到25寸家用和办公用计算机的屏幕看是被撑着了。需要两米X三米的计算机屏幕才是吃饱喝足了。还能喝点汤?

买M11的在家里玩,要搞一个2mX3m的计算机屏幕,才是吃饱?吃个大半饱?

不然这个徕卡M11的像素就浪费了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黑龙江省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2.106
主题: 32
帖子: 18850
注册: 2011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 M9 Digital Camera
★ LEICA S (Typ 006)
像素和所需图片的大小  默契...... 图片的大小  画质的视觉感受和观看的距离  默契。  20吋以内的照片  2000W  已经是完全吃饱了.....   网络共享  交流  小显示器...... 搞个4~6千万  是吃饱了撑的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上海
禁言中
泡网分: 1.189
主题: 61
帖子: 1060
注册: 2021年3月
看排量和马力,看什么用途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黑龙江省
禁言中
泡网分: 1.189
主题: 61
帖子: 1060
注册: 2021年3月
fangyan 发表于 2023-10-21 16:41
可以聊很多技术话题的升级
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听不明白 要是视频就可以看明白点,请劳驾您给梳理梳理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黑龙江省
泡菜
泡网分: 15.166
主题: 13
帖子: 1399
注册: 2007年8月
可以聊很多技术话题的升级

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广东省
禁言中
泡网分: 1.189
主题: 61
帖子: 1060
注册: 2021年3月
数字摄影之前,是当时胶片满足不了的高级镜头的成像能力?,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黑龙江省
禁言中
泡网分: 1.189
主题: 61
帖子: 1060
注册: 2021年3月
stevenkoh 发表于 2023-06-24 14:51
应该是存在“吃饱吃不饱”的问题的。这个问题其实一直有,从侦察卫星开始就存在这个问题了。因为这个可以简化镜头设计,给卫星减重啥的。
下面是B站的一个讨论,并提供了科学的公式供大家参考和指正。
讲的是:光学透镜成精了 感光元件还需努力。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黑龙江省
泡菜
泡网分: 2.957
主题: 41
帖子: 3378
注册: 2013年1月
发言 发表于 2023-04-06 13:09
哔哩哔哩上的说法似乎没吃饱不吃饱的问题,但是如果我说如果用8X10的画幅,用一般家用玻璃研磨的透镜喂饱它,似乎和正规用上等光学玻璃的透镜比还真是喂饱了8X10.

应该是存在“吃饱吃不饱”的问题的。这个问题其实一直有,从侦察卫星开始就存在这个问题了。因为这个可以简化镜头设计,给卫星减重啥的。

下面是B站的一个讨论,并提供了科学的公式供大家参考和指正。


stevenkoh 编辑于 2023-06-24 14:54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上海
禁言中
泡网分: 1.189
主题: 61
帖子: 1060
注册: 2021年3月
吃饱的问题以后会得到科学的论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黑龙江省
禁言中
泡网分: 1.189
主题: 61
帖子: 1060
注册: 2021年3月
那几枚玉怎么办,什么水平,M11上能用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黑龙江省
泡菜
泡网分: 1.236
主题: 8
帖子: 937
注册: 2021年4月
stevenkoh 发表于 2021-07-09 17:13
你高等数学基础差,这都是误解。跟暗部无关的,和所谓“偏纯色”有关,搞清楚DCT就懂JPG了。你一个人看得出能分辨都是无关紧要,那些数字是大用户统计的量比,是客观性的。人体感知无论视觉、听觉、嗅觉心理学,都是一样的统计模型。你要记住一点:
所谓“有损”...

你再调一下呢?是不是就很容易拉出台阶了.压缩格式可调空间很有限,满足眼下的视觉辨识力范围内罢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四川省
泡菜
泡网分: 10.388
主题: 479
帖子: 2819
注册: 2009年9月
月内主力装备
★ PENTAX K10D
关于吃饱吃不饱的问题,当初也不相信。
现在看完这个帖子似乎有所悟,来自佳能镜头测试那个网站,
5DSR与其它低像素机身测试的同一款镜头,
部分镜头在5DSR机身上图像发虚且紫边严重,但在低像素机身上没有或者少有这种情况。
原来这就是镜头喂不饱机身的原因吧?
但是佳能的APS-C机身像素密度不是更大吗,
从60D的1800万起,相当于4400万以上的全画幅了,也没见所谓吃不饱的说法。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山东省
禁言中
泡网分: 1.189
主题: 61
帖子: 1060
注册: 2021年3月
哔哩哔哩上的说法似乎没吃饱不吃饱的问题,但是如果我说如果用8X10的画幅,用一般家用玻璃研磨的透镜喂饱它,似乎和正规用上等光学玻璃的透镜比还真是喂饱了8X10.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黑龙江省
泡菜
泡网分: 24.258
主题: 13
帖子: 86
注册: 2004年7月
stevenkoh 发表于 2021-07-09 17:13
你高等数学基础差,这都是误解。跟暗部无关的,和所谓“偏纯色”有关,搞清楚DCT就懂JPG了。你一个人看得出能分辨都是无关紧要,那些数字是大用户统计的量比,是客观性的。人体感知无论视觉、听觉、嗅觉心理学,都是一样的统计模型。你要记住一点:
所谓“有损”...
正解!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上海
泡菜
泡网分: 2.957
主题: 41
帖子: 3378
注册: 2013年1月
暗房归来2 发表于 2021-7-9 13:35
你不用着急,jpg我也经常用,用了25年。
jpg尤其不适合再调整图。而是最为最终图像。

它的临近色算法在暗色天空部分经常弄巧成拙。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能发现JPG毛刺问题的人多了去了。当然没有训练过的难说。你看不见不等于没有损失。

JPG本身就是个经济格式。说他你看不出毛病这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也许你真看不出来呢?那就正常了。算我说错了。

JPG为什么会暗色天空经常出问题呢?因为暗色本来就是JPG不看中的部分,心理学上暗部,暗线条都在内部容易忽略,但是暗色天空就呵呵了。jpg不是心理全能专家,它是根据心理学调整不同的压缩方式。

当然jpg别压太狠了还是满足你9成以上的需求的。就像下面还有个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说全幅1千万胶片。还有个版主计算得出2400万不错的。卖不卖相机都别坑人啊!

jpg到底适不适合再调图。那么分析我这话也很简单。拿个jpg狂拉曲线呗。拉断它,看看jpg到底是如何分布计算处理的图像不就清楚了?不信?试着看呗。那么另外一张没存jpg或者没有扫描jpg的对比看。看我是不是一本正经胡说八道。 ...


你高等数学基础差,这都是误解。跟暗部无关的,和所谓“偏纯色”有关,搞清楚DCT就懂JPG了。你一个人看得出能分辨都是无关紧要,那些数字是大用户统计的量比,是客观性的。人体感知无论视觉、听觉、嗅觉心理学,都是一样的统计模型。你要记住一点:

所谓“有损”是高级压缩方式,而无损是低级压缩方式。高级的有损,是数据大量压缩,而人体感知就很少或几乎感受不到。h.265 h.264都是这样。别看到有损就大惊小怪。你要仔细思考一下,为什么数码相机厂商不选择“无损方案”,市面上无损方案多的是,很多都没有专利制约,为什么要选择“有损”的JPG照片。

而且最重要的是,相机直出的JPG照片要比用户自己倒腾RAW的直出,大部分条件下要好的多!这说明和发明JPG的人没关系,而和使用JPG的人有关系。JPG本身是压缩质量和压缩率平衡得最好的图像处理,这是影像工程师公认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4.567
主题: 60
帖子: 5344
注册: 2004年1月
rajiao 发表于 2021-7-9 14:24
135底片,扫描600w像素,就已经能扫描出颗粒了,哪来的什么吃不饱。


是的,胶片不管120,135,镜头不存在喂不饱的
当然,镜头喂不饱的胶片是有的,但是都在kodak的技术储备里面,而,这公司永远也没有机会把它们变成产品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4.567
主题: 60
帖子: 5344
注册: 2004年1月
stevenkoh 发表于 2021-6-18 14:29
那是你对JPG算法了解不深入。简单说,相机直出的JPG,从没有画质问题。用户说的JPG画质,都是用户自己操作导出的问题。其实很多都不是JPG的背锅,而是用户自己不知道“高精度调色”的操作原理(这比买器材堆参数,难多了),看似16比特,实际操作中大大的损失精度。

里面功课很多,简单说饱和度、色度工具要小心操作。

相机内部处理RAW是可能满足不了全部用户的口味偏好,但都是高精度的数据操作。12bit->8bit,仍大大超过人眼的感知需求;但用户自己折腾RAW,甚至再次编辑JPG,就不好说了啊。

JPG的发明初衷,尽管有损,但可以让人眼察觉不出来。当然也提供极度压缩,这就可以识别出差异。但大部分所谓“发烧友”,只记住了后者,忘记了“JPG的有损,是可以让人眼察觉不出来”,虽然压缩率低了些,但完全可用。

这个扯题了,我不展开了。 ...


这个领域真的不懂
但是实际感受有的,例如,我有sony的RX1RII,14bit RAW,拍Raw能把暗部或高光的地方找出来,拍JPG就找不回来了
另外我也拍胶片,扫描如果直接扫描仪扫JPG,不行的,扫16 bit Tiff,你后期随便折腾,很多细节找得到,直接扫jpg找不到

所以,到了最后习惯就事拍RAW,14bit的RAW显示器一定显示不出来,但是实际上的作用是,它保证采样信息最大化的被记录,信息量大,最后回来如果你希望后期处理一张片子,能找回来,然后如果压缩成8bit JPG,是一张你要的片子,这是RAW最大的实际作用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988
主题: 22
帖子: 17180
注册: 2002年3月
135底片,扫描600w像素,就已经能扫描出颗粒了,哪来的什么吃不饱。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36
主题: 8
帖子: 937
注册: 2021年4月
stevenkoh 发表于 2021-7-9 13:24
当然是“取决于你的眼睛”。你好好补补课什么叫“均质色彩系统”,什么叫LAB,什么叫CIE CAM02。我是给影视学院上色彩管理课的人。

“有损”是从仪器读数,仪器数据老说是“有损”。对人的感觉是“经过测量看不出区别”,这个由严格的实验室双盲试验测试的,不是瞎说的。因为人感觉的特异性差异,会有不同。但根据大数据量统计的结果,是可靠的。你知道这几个数字是怎么测出来的?

std_luminance_quant_tbl[DCTSIZE2] = {
    16,  11,  10,  16,  24,  40,  51,  61,
    12,  12,  14,  19,  26,  58,  60,  55,
    14,  13,  16,  24,  40,  57,  69,  56,
    14,  17,  22,  29,  51,  87,  80,  62,
    18,  22,  37,  56,  68, 109, 103,  77,
    24,  35,  55,  64,  81, 104, 113,  92,
    49,  64,  78,  87, 103, 121, 120, 101,
    72,  92,  95,  98, 112, 100, 103,  99
};

std_chrominance_quant_tbl[DCTSIZE2] = {
    17,  18,  24,  47,  99,  99,  99,  99,
    18,  21,  26,  66,  99,  99,  99,  99,
    24,  26,  56,  99,  99,  99,  99,  99,


你不用着急,jpg我也经常用,用了25年。
jpg尤其不适合再调整图。而是最为最终图像。

它的临近色算法在暗色天空部分经常弄巧成拙。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能发现JPG毛刺问题的人多了去了。当然没有训练过的难说。你看不见不等于没有损失。

JPG本身就是个经济格式。说他你看不出毛病这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也许你真看不出来呢?那就正常了。算我说错了。

JPG为什么会暗色天空经常出问题呢?因为暗色本来就是JPG不看中的部分,心理学上暗部,暗线条都在内部容易忽略,但是暗色天空就呵呵了。jpg不是心理全能专家,它是根据心理学调整不同的压缩方式。

当然jpg别压太狠了还是满足你9成以上的需求的。就像下面还有个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说全幅1千万胶片。还有个版主计算得出2400万不错的。卖不卖相机都别坑人啊!

jpg到底适不适合再调图。那么分析我这话也很简单。拿个jpg狂拉曲线呗。拉断它,看看jpg到底是如何分布计算处理的图像不就清楚了?不信?试着看呗。那么另外一张没存jpg或者没有扫描jpg的对比看。看我是不是一本正经胡说八道。 本帖最后由 暗房归来2 于 2021-7-9 14:00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957
主题: 41
帖子: 3378
注册: 2013年1月
暗房归来2 发表于 2021-7-9 10:39
什么叫有损压缩?这个问题要是不清楚建议还是从头学习基础。打印机不能分辨jpg和tif不取决你的眼睛。


当然是“取决于你的眼睛”。你好好补补课什么叫“均质色彩系统”,什么叫LAB,什么叫CIE CAM02。我是给影视学院上色彩管理课的人。

“有损”是从仪器读数,仪器数据老说是“有损”。对人的感觉是“经过测量看不出区别”,这个由严格的实验室双盲试验测试的,不是瞎说的。因为人感觉的特异性差异,会有不同。但根据大数据量统计的结果,是可靠的。你知道这几个数字是怎么测出来的?

std_luminance_quant_tbl[DCTSIZE2] = {
    16,  11,  10,  16,  24,  40,  51,  61,
    12,  12,  14,  19,  26,  58,  60,  55,
    14,  13,  16,  24,  40,  57,  69,  56,
    14,  17,  22,  29,  51,  87,  80,  62,
    18,  22,  37,  56,  68, 109, 103,  77,
    24,  35,  55,  64,  81, 104, 113,  92,
    49,  64,  78,  87, 103, 121, 120, 101,
    72,  92,  95,  98, 112, 100, 103,  99
};

std_chrominance_quant_tbl[DCTSIZE2] = {
    17,  18,  24,  47,  99,  99,  99,  99,
    18,  21,  26,  66,  99,  99,  99,  99,
    24,  26,  56,  99,  99,  99,  99,  99,
    47,  66,  99,  99,  99,  99,  99,  99,
    99,  99,  99,  99,  99,  99,  99,  99,
    99,  99,  99,  99,  99,  99,  99,  99,
    99,  99,  99,  99,  99,  99,  99,  99,
    99,  99,  99,  99,  99,  99,  99,  99
};

工程上简单说,一般人JPG 8bit,90%的压缩率(或者更精准的说,DCT量化表均值少于10)人眼看不出区别。再说一个直观的,

相机直出的JPG要比大多数人自己操作的RAW要“无损”得多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36
主题: 8
帖子: 937
注册: 2021年4月
stevenkoh 发表于 2021-6-18 14:29
那是你对JPG算法了解不深入。简单说,相机直出的JPG,从没有画质问题。用户说的JPG画质,都是用户自己操作导出的问题。其实很多都不是JPG的背锅,而是用户自己不知道“高精度调色”的操作原理(这比买器材堆参数,难多了),看似16比特,实际操作中大大的损失精度。

里面功课很多,简单说饱和度、色度工具要小心操作。

相机内部处理RAW是可能满足不了全部用户的口味偏好,但都是高精度的数据操作。12bit->8bit,仍大大超过人眼的感知需求;但用户自己折腾RAW,甚至再次编辑JPG,就不好说了啊。

JPG的发明初衷,尽管有损,但可以让人眼察觉不出来。当然也提供极度压缩,这就可以识别出差异。但大部分所谓“发烧友”,只记住了后者,忘记了“JPG的有损,是可以让人眼察觉不出来”,虽然压缩率低了些,但完全可用。

这个扯题了,我不展开了。 ...


什么叫有损压缩?这个问题要是不清楚建议还是从头学习基础。打印机不能分辨jpg和tif不取决你的眼睛。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36
主题: 8
帖子: 937
注册: 2021年4月
huangyi 发表于 2021-6-17 15:09
不需要※※,因为像素的增长在不增长感光面积的情况下,自动会停下来,跟镜头没有关系,是光线衍射,135画幅有人算过,大约能到7000w像素极限,再上去,跟镜头没有任何关系,是没有意义的,除非你能改变光线的波长,否则,任何一个完美镜头加上去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衍射是光线的物理现象
数码即便现在使用拜耳猜色,也依然提供了远远超越胶片时代的画质,对镜头当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胶片的物理极限分辨率在135画幅下面,最多就1000w,虽然它是模拟的,但是也就这么多了,所以对镜头的要求是不高的,但是数码底片对镜头的要求远远超过胶片时代,这是因为有序微米级别的排列已经超过了这些老镜头的分辨率,这很正常
当然这些只是技术方面的事情,跟摄影其实没有多大关系,会拍的,你给它什么都能拍,不会拍的,你给它个彩虹数码背他还是不会拍

目前135主流的高画质机器也就在4000w以内的,例如sony的家的A7R3那块背照,佳能家的老汤底在5D4上那片,佳能家的在1系上2000w那片,基本就这些,再上去,就是要更新镜头

所以,当相机变成数码产品后,跑分就来了,要跑分指标,那可就是系统工程,至少是电子+光学,到了一定的份上,成本是很高的,这是本身,还有周边设备,5K显示器目前都不是主流,没有显 ...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不知道是哪个相机公司的水军。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189
主题: 61
帖子: 1060
注册: 2021年3月
拍个画册只需要10寸即可,被带沟里了,把钱掏出来的快感才叫快感。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189
主题: 61
帖子: 1060
注册: 2021年3月
最近看了一些这方面的文章和视频,似乎吃不饱是真的,起码徕卡的内有遮光罩的标准镜50MM  2.0 最后版以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比如圣光? 本帖最后由 发言 于 2021-7-5 20:25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957
主题: 41
帖子: 3378
注册: 2013年1月
469717806 发表于 2021-6-18 14:13
你这个说法持怀疑?亲自测试过,同一台设备用tif输出的成品就是比jpg的文件颜色层次和细节更多,当然要到一眼识别那种地步需要文件中过渡色非常大,其它时候则需要对比和细看。不过长期看惯了的高阶的一旦遇到降低品质的还是能识别出来,只是计较与否的问题。


那是你对JPG算法了解不深入。简单说,相机直出的JPG,从没有画质问题。用户说的JPG画质,都是用户自己操作导出的问题。其实很多都不是JPG的背锅,而是用户自己不知道“高精度调色”的操作原理(这比买器材堆参数,难多了),看似16比特,实际操作中大大的损失精度。

里面功课很多,简单说饱和度、色度工具要小心操作。

相机内部处理RAW是可能满足不了全部用户的口味偏好,但都是高精度的数据操作。12bit->8bit,仍大大超过人眼的感知需求;但用户自己折腾RAW,甚至再次编辑JPG,就不好说了啊。

JPG的发明初衷,尽管有损,但可以让人眼察觉不出来。当然也提供极度压缩,这就可以识别出差异。但大部分所谓“发烧友”,只记住了后者,忘记了“JPG的有损,是可以让人眼察觉不出来”,虽然压缩率低了些,但完全可用。

这个扯题了,我不展开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147
主题: 11
帖子: 2569
注册: 2020年7月
stevenkoh 发表于 2021-6-18 13:52
说的很对了。我经常和打印机的RIP打交道,打印机RIP的位深能到 6bit 的话,其实纸制品用户肉眼分辨不出来。简单说:
(不发光)印刷品:6bit
(自发光)显示器:8bit
(高亮度)高清高亮度3D影院视频:10bit
(记录)相机RAW:12bit (亮度从太阳、焊弧、闪电到星光、星轨、银河)

一般来说,上述都是人类识别所需。其中每一个阶段的位宽bit长度,背后都是整个产业链的巨大耗费成本。像素和位宽比起来,所调动的资源要低两个数量级。发烧友之所以成为“发烧”,很多不是技术层面,就是脑子发烧了而已。只有资金+时间(精力)才能遏止发烧,技术只是个人无尽欲望载体而已。

不看指标的话,给到输出供应商足够的 8bit JPG文件,足够趟平打印大坑。但这样的标准,很多所谓“影像发烧友”嗤之以鼻。其实这歌标准绝不是个人纸制品输出的技术障碍。但很多发烧友喜欢搞16bit  ProPhotoRGB色域的TIFF文件。其实这些指标党是技术无知而已。

面向广阔无尽的市场的时候,有一个博弈过程会稳定主流技术指标,技术和成本永远是底层核心。而广告和逼格,只是浮于表面的浮萍,隔一段时间下一代没有上代的“情怀”,也就弥散在※※。 ...

你这个说法持怀疑?亲自测试过,同一台设备用tif输出的成品就是比jpg的文件颜色层次和细节更多,当然要到一眼识别那种地步需要文件中过渡色非常大,其它时候则需要对比和细看。不过长期看惯了的高阶的一旦遇到降低品质的还是能识别出来,只是计较与否的问题。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957
主题: 41
帖子: 3378
注册: 2013年1月
huangyi 发表于 2021-6-17 15:09
不需要※※,因为像素的增长在不增长感光面积的情况下,自动会停下来,跟镜头没有关系,是光线衍射,135画幅有人算过,大约能到7000w像素极限,再上去,跟镜头没有任何关系,是没有意义的,除非你能改变光线的波长,否则,任何一个完美镜头加上去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衍射是光线的物理现象
数码即便现在使用拜耳猜色,也依然提供了远远超越胶片时代的画质,对镜头当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胶片的物理极限分辨率在135画幅下面,最多就1000w,虽然它是模拟的,但是也就这么多了,所以对镜头的要求是不高的,但是数码底片对镜头的要求远远超过胶片时代,这是因为有序微米级别的排列已经超过了这些老镜头的分辨率,这很正常
当然这些只是技术方面的事情,跟摄影其实没有多大关系,会拍的,你给它什么都能拍,不会拍的,你给它个彩虹数码背他还是不会拍

目前135主流的高画质机器也就在4000w以内的,例如sony的家的A7R3那块背照,佳能家的老汤底在5D4上那片,佳能家的在1系上2000w那片,基本就这些,再上去,就是要更新镜头

所以,当相机变成数码产品后,跑分就来了,要跑分指标,那可就是系统工程,至少是电子+光学,到了一定的份上,成本是很高的,这是本身,还有周边设备,5K显示器目前都不是主流,没有显 ...


说的很对了。我经常和打印机的RIP打交道,打印机RIP的位深能到 6bit 的话,其实纸制品用户肉眼分辨不出来。简单说:
(不发光)印刷品:6bit
(自发光)显示器:8bit
(高亮度)高清高亮度3D影院视频:10bit
(记录)相机RAW:12bit (亮度从太阳、焊弧、闪电到星光、星轨、银河)

一般来说,上述都是人类识别所需。其中每一个阶段的位宽bit长度,背后都是整个产业链的巨大耗费成本。像素和位宽比起来,所调动的资源要低两个数量级。发烧友之所以成为“发烧”,很多不是技术层面,就是脑子发烧了而已。只有资金+时间(精力)才能遏止发烧,技术只是个人无尽欲望载体而已。

不看指标的话,给到输出供应商足够的 8bit JPG文件,足够趟平打印大坑。但这样的标准,很多所谓“影像发烧友”嗤之以鼻。其实这歌标准绝不是个人纸制品输出的技术障碍。但很多发烧友喜欢搞16bit  ProPhotoRGB色域的TIFF文件。其实这些指标党是技术无知而已。

面向广阔无尽的市场的时候,有一个博弈过程会稳定主流技术指标,技术和成本永远是底层核心。而广告和逼格,只是浮于表面的浮萍,隔一段时间下一代没有上代的“情怀”,也就弥散在※※ 本帖最后由 stevenkoh 于 2021-6-18 13:56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质疑:像素吃不饱的说法真伪!胶片“像点”怎么没这说法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