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善书者)(3)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787 回帖:141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15.344
主题: 16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10月
拟《蜀》之作 本帖最后由 唐明人士 于 2017-11-12 20:22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344
主题: 16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10月
既然是拟作,多少要有点影子,说来也许让人见笑,写时的内心也是“蜀素”满满。

拟《蜀素帖》之作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344
主题: 16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10月
拟《蜀素帖》之作(部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344
主题: 16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10月
董其昌说《蜀素帖》是“全力赴之”的产物,这个“全力”能否说明是米的最有代表性,也最具技法体现的作品呢?!

只要细观之,董真是极具眼力的。

《蜀素帖》让我认识到了笔触的“细节”是绝不可马虎的,通过临习它让我渐渐改进了细节之处的毛草。

所以,现在仍然坚持学习《蜀素帖》的这一特点。

拟《蜀素帖》之作(部分)

本帖最后由 唐明人士 于 2017-11-12 20:05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344
主题: 16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10月
米书大多是理性的,与他人说“米颠“绝不相配,我是这么想的。

米给我们留下的“作品”很多很多,为研究他的字的艺术创造了极优越的条件。但绝对的理性、严谨的精品却不多,《蜀素帖》算是其中

佼佼者。

为什么说帖的字多,严谨,理性就好呢?字多方便研究运笔特点,严谨和理性更能让我们掌握稳定的“米字谱”到底是怎样的,也是为了

帮助学习。

米是坚定继承二王与复古的正统书艺之人,凡热衷于二王之徒,以他为模是再好不过了。当然是指行书的学习。

小草书还是尊崇《书谱》吧。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344
主题: 16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10月
探索之作009(部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344
主题: 16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10月
探索之作009(部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344
主题: 16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10月
目前来说,运笔上,对于我来说,受益最大的四个帖子,——《智永千文》、《书谱》、《蜀素帖》和《苕溪诗》。

《千文》告诉了我何谓“中锋”运笔。什么是“骨肉不偏“。什么是笔画中的“劲”。

《书谱》告诉了我运笔运“锋杪”,起伏之间中的“驻”与“断”。

《蜀素、苕溪》告诉了我运笔要爽绝、果断和细腻。

我还在潜心从中学习,毕恭毕敬。。。

探索之作009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344
主题: 16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10月
灵济 发表于 2017-11-10 20:37
学习,作记号。

喜欢草书,不善书。


我也最喜欢草书。欢迎上图交流。

本帖最后由 唐明人士 于 2017-11-10 22:40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344
主题: 16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10月
现在所写的,都是年青时看书得来的,那时没有网络,没事就看书,看史书,看诗词,看类书,看艺术哲学,学训诂,学填词,学格律

,学小学等等都是那个时候自学和读来的,如今都从脑子中冒出来了。

上大学时,师范类是有助学金的,不多,但我都用来买书了,每次提个买菜筐,不看价,喜欢啥书只顾装筐就是,全是有关哲学、历

史、文学的,虽然我是学理科的,但就是痴迷于这些。

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就是八十年代买的,很便宜的,现在读读《史记》真好。

后来工作和学书法也都受益了。

所以,读史书,趁着年青的时候。。。绝不白读。

探索之作008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344
主题: 16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10月
探索之作008(部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344
主题: 16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10月
我敬仰的现代人很少,到不是我怎样,是个性使然。

沈尹默、启功、周汝昌、······都是我敬佩的人,因为他们首先是学者,写书法纯属爱好,非职业,另外为人老实,做事求实。

君子之交淡如水,我是这样想的。酒肉朋友,目前一个也没有,也不想有。

官场上也有些朋友,也是能说到一起的知心者。

是的,毫无疑问,写字,高点说是学书法是要踏踏实实的,虚假、狂妄、自大等等都是要不得的,否则就别整这个。

本山先生的字看了你会觉得那里的内容少,是挥写出来的。美是美了,就是浅显易懂,没办法,本山先生肯定也不想这样。底子就这

样,改变不了。对比看看※※※的、郭沫若、茅盾的,用不着细看,释放的全是文化,扑面而来。

所以,学书法不是扫盲,没底子,写一辈子字,字间也散不出文化。

探索之作008(部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344
主题: 16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10月
smilezhjk 发表于 2017-11-10 20:01
看到唐明老师续贴,进来学习下。
老师能不能谈谈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建议收藏的版本为上海书画出版社的大红本中国碑帖名品系列)?
另外,二王体系的楷书是写字,颜体楷书则像是画字,不知道我理解的对吗?


可以的。全当参考吧,

我是喜欢有主见的人,但不是那种无知+固执的那种,起码要讲究个逻辑性,逻辑不通,人云亦云,因果毫无,我就敬而远之了。

据考证,东、西晋时成熟的楷书是不会形成的,但据《荐季直表》(※※时毁,王壮弘有照片保存)分析可以想象,二王的“楷

书”(暂且这么叫吧)应略代隶意,象《万岁通天帖》中的《姨母帖》那样,而《乐毅论》却是已经很成熟了,看不到隶意,横画末

笔呈现驻顿收笔的样子,隶书绝不会这样。

所以我们看到的所谓二王楷书,估计就是隋唐人造假附会而已。

你的理解是对的,颜体产生于楷书成熟的时代,本可以写的更为“理性”,然而大唐的开放并非物资的,音乐、文学等艺术也是如此。

加之颜天资极高,能写出《祭侄稿》、《争座位》、《勤礼碑》等艺术气息极高的作品就不足为怪了。

起笔(见绿圈)与隶也大不同。

古人说虞世南是智永的直接传人,但从智永千文中却看不出什么渊源。

还好虞给我们留下了一帖真迹(汝南公主墓志),明显与这一楷有血脉关系。

运笔上与“汝南”稍有不同,不显张扬,内敛得很,与年青人好出风头习气截然不同。

这种悠悠然而内蕴高雅文士之气不是一般初学者和文化浅薄者能理解和看穿的,所以虞体还不适合初学。

反观《乐毅论》,与这种悠悠然到是有些接近,说他有二王风也不为过。

这是不得不提虞的外甥陆柬之,我注意到了《文赋》与《庙堂碑》的关系是怎样的,二者确有影子关系。

本帖最后由 唐明人士 于 2017-11-10 21:40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1.861
主题: 18
帖子: 2956
注册: 2002年10月
学习,作记号。

喜欢草书,不善书。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123
主题: 0
帖子: 123
注册: 2008年12月
看到唐明老师续贴,进来学习下。
老师能不能谈谈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建议收藏的版本为上海书画出版社的大红本中国碑帖名品系列)?
另外,二王体系的楷书是写字,颜体楷书则像是画字,不知道我理解的对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344
主题: 16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10月
年轻时是狂妄的,也正因为无知。

墨未干时就想,此作已经超过某某大家了!实不知差得太远了。

想起了近二十多年前拜师的情景来,老师看了字后却说,不喜欢颜体风格的楷书,当时不解。

老师让我多学习柳体,也不解。

如今,彻底懂了,看来,时间是解惑的计算机,就是运算速度太慢了。

靠时间来磨砺,说明我的学书天资几乎没有。

探索之作007(全) 本帖最后由 唐明人士 于 2017-11-10 18:22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344
主题: 16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10月
入帖与出帖的问题是复杂的,三两句难以明白。

书一学长,摆在每一位面前就是,学帖,但又不能为帖所囿。

是的,个性终究是要呈现的。想掩盖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临帖时,有个七八分象就是可以了,关键是运笔技巧要学到手,为我所用,这就是学书的关键。

行草探索之作(全)

本帖最后由 唐明人士 于 2017-11-7 22:56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344
主题: 16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10月
记得老师说,初学最好的方法是“描字”。

当时并不以为然,“描字”后再填墨,显然要比看一眼写一笔要象原帖了。

是的,准确讲,这种做法就是古人复制原帖真迹的方法之一。

话又说回来,描红填墨肯定象原帖,但真的与原帖对比,明眼人是会看出来的,那只是一个形似的驱壳。

如果有谁临帖极象,最多是个驱壳再加点神似。

有这种摹仿他人字的能力的人,也算是一种天资吧,不占多数。不过,在这个连手机都可用于复制的时代,象或极似原帖又有何意义

呢。

如果拿这个炫耀一凡,偶只能说你仍然是个初学者。大凡这种人,离帖就会写得一塌糊涂了。

你见过摹仿赵本山的人会是个什么结果吗?

临帖的目的,象是一方面,关键是神似,当然久之,你是不会满足于此的,否则就无兴趣坚持下去了。

下图为拟颜行书。抄魏徵文 本帖最后由 唐明人士 于 2017-11-7 22:44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344
主题: 16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10月
书法当然不是什么鬼,与玩手机、相机、玩车等等玩物一样,也是一种闲时消遣。

人总不能傻到吃饱了等死吧。连动物都知道吃饱玩耍,何况人了。

临帖的本质是什么?所有学书人都得弄清楚,既然伴随终生。

我的理解是:沉积和熟悉基本技能,包括当中的每一个技巧。而不是象与不象(原帖)。

有人会这样理解,象原帖不就学到技能与技巧了吗?似乎有理,其实不然。

理解原帖笔意并非是初学者,甚至于学书多年的人的本能或必然。

举一例,都演※※※,差别是很大的,有的形极似,但神态不象,而有的神形都象,但语气和内心刻画不象。等等。

唐国强先生演技(※※※),偶是佩服的,但其形不象,然而神态和内心刻划很到位。

所以形神兼备是好事,但对于艺术来说也是坏事,无自身个性的艺术表现,最终还是要昙花一现的。

小草创作探索(局部)。 本帖最后由 唐明人士 于 2017-11-7 22:26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344
主题: 16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10月
老生长谈,还是临帖问题。

书法艺术的学习要终生伴随着临帖了,我可以确定。

为什么会是这样?

似乎书法每一个问题题目都很大,很广,难以谈透,谈完;也似乎是各说个理,统一不起来。

起码终生伴随临帖这件事是有公认的吧。

在今天这个时代,算得上的飞速了,书法似乎与其格格不入,是的,书法老了,太古老了,谈到它就会想起※※

微信、视频,几秒就把信息传递了出去,而书法是个什么鬼?

2017《书谱》再造。

本帖最后由 唐明人士 于 2017-11-7 22:04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344
主题: 16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10月
《书谱》临了有一段时间了,估计有二十年了,也受益了二十年。

似乎草书与行书、真书没有过密的渊源,就实物来看,比行书、真书都要早。从真迹不难分析出,草与隶可能同时诞生。

真书是几种书体中成熟最晚的,大概隋唐吧。

我要说的是,研习《书谱》对后来的行书、真书都是受益的,不是一点点。

受益主要有两点:一是运笔,二是分布。

本帖最后由 唐明人士 于 2017-11-7 21:38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344
主题: 16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10月
孙大师在整篇(〈书谱〉是不是整篇,令人置疑,现暂且这么说。)中,对二王或钟、张的评价,只用”绝“或”妙“或”佳“等字评说”古之

四贤“,孙只说他们是“善书者”,这很让我感慨。与之对比,今人对当代“善书者”是如何评价的?“大师”、“巨匠”、“巨擘”,只要高大

上,不惜任何词汇。可见今人脸皮有多厚。

我热爱书法,上学时的恩师鼓励和表扬让我坚持学书至今,那一年我获辽宁省大学生书赛一等奖。

我还不算一个彻底的“善书者”,正埋头朝着这个方向走。

“善”字了得,比“大师”、“大家”都要准确和难上上千倍。

我就利用这个坛子,记录下一些学书感慨与心得,望能与有志于此(善书)的交流和共同向上。

2017小草的探索作品之一(局部)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1)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善书者)(3)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