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弱智就别出来科普了——论微单片上相位对焦的优越性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27489 回帖:1195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6.575
主题: 35
帖子: 6179
注册: 2011年2月
windecay 发表于 2017-12-21 17:14
现在的索尼的反差对焦,在马达走行程中已经记录了每一帧的反差程度,倒相时直接拉到位的。不会前后拉来拉去,一般就只会倒相一次,已经挺快了。

老式佳能机身的LV反差对焦是真的慢,一格一格的走直到画面到最清晰了,倒回来一次。

当中最最最慢的估计就是马达倒相速度,从正转到反转中间经历的过程, 远远大于CPU运算一次的速度,所以现在反差运算速度不是个瓶颈,原理决定了它的慢,不要过多臆想。

不信你试试用MF,打开相机的峰值对焦,你算得再快,到了焦点后并不知道再往前是不是还会更清晰,只能做一次尝试,这个尝试也是要时间的,并不是说你运算极限快就能解决的问题。


对,SONY的反差对焦只要开两次倒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6.575
主题: 35
帖子: 6179
注册: 2011年2月
iZaZaD 发表于 2017-12-21 14:04
。。。

索尼说60fps对焦运算,即每次运算16.6毫秒,如果能再快,提高几倍,比如把这个时间提高到5毫秒内,效果一定能有很大改善。
。。。


你把一次对焦运算理解成一次相位检测了吧?按照你的不测距假说,三次相位检测就要对好一次焦?

每秒60次运算,每次的运算时间也到不了16.6毫秒。因为很多时候是没有数据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6.575
主题: 35
帖子: 6179
注册: 2011年2月
identify 发表于 2017-12-21 17:14
我只想问下
采用反差对焦的微单,要不要像相位对焦一样,抠掉几个像素来对焦?


不需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6.575
主题: 35
帖子: 6179
注册: 2011年2月
iZaZaD 发表于 2017-12-21 14:04
重新发一下前边我说过的内容

我理解的反差对焦的过程:

1、处理器读取画面内容
2、针对选取得对焦框区域画面进行反差计算
3、通知马达旋转,马达启动
4、a.重复1  b.重复.2,
5、程序判断步骤4b的结果是否达到符合需求的反差,如果是,停止马达,反差对焦结束;
                                                                     如果否,判断是否反差有所减小,根据反差减小与否调整马达的方向,重复3,4,5

分析上述过程,相当于在马达转动过程中,反差计算模块一直“看着”画面,判断反差合适就喊停,觉得更虚了就喊反转;喊的准不准要看它“眼晴”够不够敏锐,“脑子”想的快不快,“喊”停喊的是不是及时。对于一个固定速度转动的马达,它10毫秒看完一次与1毫秒看完一次对执行的结果影响很大。

索尼说60fps对焦运算,即每次运算16.6毫秒,如果能再快,提高几倍,比如把这个时间提高到5毫秒内,效果一定能有很大改善。

如果能快到只要马达一接近合焦位置就给喊停,那么就只在第一次可能会反转一下,后边就没拉风箱现象了。

假设计算一个200*200像素的小画面反差需要100万次CPU指令周期,对于一个1000MHz的CPU来说,也就1毫秒的时间,而现在一个普 ...


有一个关于反差对焦的不错的帖子,可惜现在找不到了。等我找到发给你看看。反差对焦慢的根源是迭代次数多。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48
主题: 30
帖子: 4139
注册: 2009年2月
我只想问下
采用反差对焦的微单,要不要像相位对焦一样,抠掉几个像素来对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599
主题: 12
帖子: 7067
注册: 2017年2月
iZaZaD 发表于 2017-12-21 14:04
重新发一下前边我说过的内容

我理解的反差对焦的过程:

1、处理器读取画面内容
2、针对选取得对焦框区域画面进行反差计算
3、通知马达旋转,马达启动
4、a.重复1  b.重复.2,
5、程序判断步骤4b的结果是否达到符合需求的反差,如果是,停止马达,反差对焦结束;
                                                                     如果否,判断是否反差有所减小,根据反差减小与否调整马达的方向,重复3,4,5

分析上述过程,相当于在马达转动过程中,反差计算模块一直“看着”画面,判断反差合适就喊停,觉得更虚了就喊反转;喊的准不准要看它“眼晴”够不够敏锐,“脑子”想的快不快,“喊”停喊的是不是及时。对于一个固定速度转动的马达,它10毫秒看完一次与1毫秒看完一次对执行的结果影响很大。

索尼说60fps对焦运算,即每次运算16.6毫秒,如果能再快,提高几倍,比如把这个时间提高到5毫秒内,效果一定能有很大改善。

如果能快到只要马达一接近合焦位置就给喊停,那么就只在第一次可能会反转一下,后边就没拉风箱现象了。

假设计算一个200*200像素的小画面反差需要100万次CPU指令周期,对于一个1000MHz的CPU来说,也就1毫秒的时间,而现在一个普 ...


现在的索尼的反差对焦,在马达走行程中已经记录了每一帧的反差程度,倒相时直接拉到位的。不会前后拉来拉去,一般就只会倒相一次,已经挺快了。

老式佳能机身的LV反差对焦是真的慢,一格一格的走直到画面到最清晰了,倒回来一次。

当中最最最慢的估计就是马达倒相速度,从正转到反转中间经历的过程, 远远大于CPU运算一次的速度,所以现在反差运算速度不是个瓶颈,原理决定了它的慢,不要过多臆想。

不信你试试用MF,打开相机的峰值对焦,你算得再快,到了焦点后并不知道再往前是不是还会更清晰,只能做一次尝试,这个尝试也是要时间的,并不是说你运算极限快就能解决的问题。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6.575
主题: 35
帖子: 6179
注册: 2011年2月
WatchMyPhoto 发表于 2017-12-21 08:48
我不这么认为。反差对焦的原理决定了它想快是不可能的,哪怕把反差计算的时间当作“0”。 无论计算速度多快,马达都必须以最小的步进速度一步一步前进。

举个例子,失焦距离2000 毫米,最小步进距离“1毫米“。那么反差对焦需要2000+ 步才能完成对焦。

而相位对焦可以只用几步就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完成1500毫米的移动,进入500毫米的闭环控制区,然后停在焦点。

这样的速度差别是反差无法替代的。 而反差的作用有两个:

1。在相位测距精度不足时可以起到微调作用。

2。用来确认相位对焦的结果。


反差对焦真的不是象你想象的这样干活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6.575
主题: 35
帖子: 6179
注册: 2011年2月
iZaZaD 发表于 2017-12-21 17:05
那个波兰人似乎不靠谱儿,论文好像只写了形成图像的卷积分运算,没写逆运算

换个思路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6.575
主题: 35
帖子: 6179
注册: 2011年2月
logical 发表于 2017-12-21 07:46
分两点来说:

1. “干扰源”来自不同的物体,颜色不同。此时你可以通过RGB颜色通道的分离做出对焦主体的峰值位置 -- 就好像楼主这里的示意图,红色和绿色通道就直接把两个物体分开了。
2. “干扰源”来自同一个物体,有相同或非常相近的颜色。此时,一般的相位对焦的特点是对焦最近的部分 -- 也就是说:找到物体的特征形状中相位差最小的特征峰值。我想这里你担心物体的某一点完全被“淹没”在前后散景中无法分辨了。可是要知道:对焦不是针对一个像素点,而是一个小区域,在这个小区域中,所有像素点都无法分辨特征峰值的情况,是不会出现的。比如SONY相机在跟焦的时候,那些对焦点附近的小绿点,应该就是相机可以分辨出来的特征峰值代表的点。

这些寻找特征峰值的工作,都是在现有信号的强度分布基础上进行的,不需要进行“去卷积”这个计算。

另:按照楼主的说法,对这种复杂情况,单反的独立对焦的处理方法是直接取平均,就会存在跑焦的情况 -- 我想对于大光圈人像来说,这种情况在单反中会比较普遍。


我感觉楼主这张图是简化到不能再简单的情况了。实际上各种颜色各种距离的点成千上万,对焦像素接收到的数据是五颜六色的。而且不知道哪些颜色是干扰。尽管单反有挡板帮助,处理的情况简单得多,但是它不去卷积,有的时候仍然会被附近的点搞糊涂。再贴一遍楼主的另一张图说明这个问题的图。
另外我想到,片上对焦使用了颜色信息,那就不只要读出对焦点的数据,附近的数据也要读出来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834
主题: 61
帖子: 6492
注册: 2017年10月
来碗炸酱面 发表于 2017-12-21 08:58
确实很难要不早就有同学出来给讲课了。那个波兰人的论文写的好像就是这个事儿吧?...


那个波兰人似乎不靠谱儿,论文好像只写了形成图像的卷积分运算,没写逆运算

换个思路吧。
本帖由 honor+FRD-AL10 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6.575
主题: 35
帖子: 6179
注册: 2011年2月
iZaZaD 发表于 2017-12-21 07:00
你是想把这个红绿部分给剥离开呗,似乎很难呐。相差于一个人在阳台上烤着暖气晒着太阳,要把感受到的温度分开来自太阳多少来自暖气多少。


确实很难要不早就有同学出来给讲课了。那个波兰人的论文写的好像就是这个事儿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6.951
主题: 0
帖子: 8982
注册: 2002年10月
iZaZaD 发表于 2017-12-21 14:44
不管是慢慢开还是开过头再倒车,都是个耽误时间的事儿。

我说的那个测算周期问题,对于反差、相差测方向、相差测距离,都有很大影响。距离反馈控制也得盯住了马达别转过头,对吧?

人如果会飞翔,你就可以飞去月亮了。所以我们需要坐飞船登月这件事,是和我们不会飞翔的能力有很大影响的 。。。

这个B装的 。。。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834
主题: 61
帖子: 6492
注册: 2017年10月
WatchMyPhoto 发表于 2017-12-21 06:32
就好像你开一辆跑车,如果你事先知道你的大约的目的地位置的话,那么一开始时你尽可以开到最快,等接近目的地时才开始减速以做到又快又准。 ...


不管是慢慢开还是开过头再倒车,都是个耽误时间的事儿。

我说的那个测算周期问题,对于反差、相差测方向、相差测距离,都有很大影响。距离反馈控制也得盯住了马达别转过头,对吧?

本帖由 honor+FRD-AL10 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6.951
主题: 0
帖子: 8982
注册: 2002年10月


iZaZaD 发表于 2017-12-21 14:04
重新发一下前边我说过的内容

我理解的反差对焦的过程:
1、处理器读取画面内容
2、针对选取得对焦框区域画面进行反差计算
3、通知马达旋转,马达启动
4、a.重复1  b.重复.2,
5、程序判断步骤4b的结果是否达到符合需求的反差,如果是,停止马达,反差对焦结束;
                                                                     如果否,判断是否反差有所减小,根据反差减小与否调整马达的方向,重复3,4,5

分析上述过程,相当于在马达转动过程中,反差计算模块一直“看着”画面,判断反差合适就喊停,觉得更虚了就喊反转;喊的准不准要看它“眼晴”够不够敏锐,“脑子”想的快不快,“喊”停喊的是不是及时。对于一个固定速度转动的马达,它10毫秒看完一次与1毫秒看完一次对执行的结果影响很大。

索尼说60fps对焦运算,即每次运算16.6毫秒,如果能再快,提高几倍,比如把这个时间提高到5毫秒内,效果一定能有很大改善。

如果能快到只要马达一接近合焦位置就给喊停,那么就只在第一次可能会反转一下,后边就没拉风箱现象了。

假设计算一个200*200像素的小画面反差需要100万次CPU指令周期,对于一个1000MHz的CPU来说,也就1毫秒的时间,而现在一个普 ...


说了半天都是瞎扯 -- 之前我给你出的题目,你这个初中物理知识忘光了的家伙回答不了,我现在就再重复提醒你一次:

一个中焦F2.8镜头,如果始终以0.1秒内从无限远拉到1米合焦这样的镜头移动速度进行对焦操作,以片上一个像素的相位差的误差精度合焦,只有大约万分之一秒的时间。什么5毫秒就能够反应过来 -- 只要1 毫秒后,镜头已经冲过10个像素误差了,如果是F2.8的光圈,此时连景深距离都早已经超过了 -- 一个连最起码的景深都不能保证的对焦模块,你就算是敢设计,也没人敢投产使用呀。 本帖最后由 logical 于 2017-12-21 14:40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1.564
主题: 58
帖子: 1128
注册: 2008年8月
iZaZaD 发表于 2017-12-21 14:04
重新发一下前边我说过的内容

我理解的反差对焦的过程:

1、处理器读取画面内容
2、针对选取得对焦框区域画面进行反差计算
3、通知马达旋转,马达启动
4、a.重复1  b.重复.2,
5、程序判断步骤4b的结果是否达到符合需求的反差,如果是,停止马达,反差对焦结束;
                                                                     如果否,判断是否反差有所减小,根据反差减小与否调整马达的方向,重复3,4,5

分析上述过程,相当于在马达转动过程中,反差计算模块一直“看着”画面,判断反差合适就喊停,觉得更虚了就喊反转;喊的准不准要看它“眼晴”够不够敏锐,“脑子”想的快不快,“喊”停喊的是不是及时。对于一个固定速度转动的马达,它10毫秒看完一次与1毫秒看完一次对执行的结果影响很大。

索尼说60fps对焦运算,即每次运算16.6毫秒,如果能再快,提高几倍,比如把这个时间提高到5毫秒内,效果一定能有很大改善。

如果能快到只要马达一接近合焦位置就给喊停,那么就只在第一次可能会反转一下,后边就没拉风箱现象了。

假设计算一个200*200像素的小画面反差需要100万次CPU指令周期,对于一个1000MHz的CPU来说,也就1毫秒的时间,而现在一个普 ...


就好像你开一辆跑车,如果你事先知道你的大约的目的地位置的话,那么一开始时你尽可以开到最快,等接近目的地时才开始减速以做到又快又准。

而对反差而言,你根本不敢开快,一开快,很可能就会碰到两个问题:1是可能错过该停的目的地, 2 是发现目的地了却因为速度太快,惯性原因无法很快停下来。  所以即使是跑车,你也只能10公里/小时慢慢地开。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834
主题: 61
帖子: 6492
注册: 2017年10月
WatchMyPhoto 发表于 2017-12-21 00:48
我不这么认为。反差对焦的原理决定了它想快是不可能的,哪怕把反差计算的时间当作“0”。 无论计算速度多快,马达都必须以最小的步进速...


来碗炸酱面 发表于 2017-12-19 17:50
如果不能测距的话,相位对焦和反差对焦的速度应该差不多。其实反差对焦两三次试探后也就判断出方向了,接下去就差不多了。


重新发一下前边我说过的内容

我理解的反差对焦的过程:

1、处理器读取画面内容
2、针对选取得对焦框区域画面进行反差计算
3、通知马达旋转,马达启动
4、a.重复1  b.重复.2,
5、程序判断步骤4b的结果是否达到符合需求的反差,如果是,停止马达,反差对焦结束;
                                                                     如果否,判断是否反差有所减小,根据反差减小与否调整马达的方向,重复3,4,5

分析上述过程,相当于在马达转动过程中,反差计算模块一直“看着”画面,判断反差合适就喊停,觉得更虚了就喊反转;喊的准不准要看它“眼晴”够不够敏锐,“脑子”想的快不快,“喊”停喊的是不是及时。对于一个固定速度转动的马达,它10毫秒看完一次与1毫秒看完一次对执行的结果影响很大。

索尼说60fps对焦运算,即每次运算16.6毫秒,如果能再快,提高几倍,比如把这个时间提高到5毫秒内,效果一定能有很大改善。

如果能快到只要马达一接近合焦位置就给喊停,那么就只在第一次可能会反转一下,后边就没拉风箱现象了。

假设计算一个200*200像素的小画面反差需要100万次CPU指令周期,对于一个1000MHz的CPU来说,也就1毫秒的时间,而现在一个普通手机的处理器也远超这个速度了。

所以我觉得CPU的计算能力应该没什么瓶径,主要还是CMOS读取速度,十几毫秒的周期对于CPU 几百上千MHz级的运算能力简直慢如蜗牛。
本帖由 honor+FRD-AL10 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6.951
主题: 0
帖子: 8982
注册: 2002年10月
知未 发表于 2017-12-21 12:54
弱智的人也是可以出来科普的,只是科得离普!小黄鸭不错。

是这个理。这不现在这个弱智还试图让一个中了他的片上相位对焦不如反差的谬论之毒的人,继续开贴放毒 。。。:-)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6.951
主题: 0
帖子: 8982
注册: 2002年10月
iZaZaD 发表于 2017-12-21 06:55
我在以前的发言中提过怎么判断失焦方向,原理很直观很简单;准确计算失焦量也提到过,初步结论是不够准,精度太差。大致原因是因为以单个像素为单位的这把尺子最小刻度是3~6微米,如果以嵌入的专用对焦像素计的话最小刻度将达到24微米;而一个典型的失焦量是几十到一百多微米,尺子太粗糙了。

如果目前单个像素的大小是3-6微米,仅仅改变微透镜怎么就会得到24微米这么大的误差?难道你的“设计”里,对焦点附近参与对焦的像素只能每16-64个才能有一个?!这样的“设计”规则,Sony 有说明吗?你有任何出处,还是仅仅出自你的假设?如果是你的假设,又有什么理由?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5.634
主题: 52
帖子: 8021
注册: 2011年4月
弱智的人也是可以出来科普的,只是科得离普!小黄鸭不错。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6.951
主题: 0
帖子: 8982
注册: 2002年10月
WatchMyPhoto 发表于 2017-12-21 08:48
我不这么认为。反差对焦的原理决定了它想快是不可能的,哪怕把反差计算的时间当作“0”。 无论计算速度多快,马达都必须以最小的步进速度一步一步前进。

举个例子,失焦距离2000 毫米,最小步进距离“1毫米“。那么反差对焦需要2000+ 步才能完成对焦。

而相位对焦可以只用几步就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完成1500毫米的移动,进入500毫米的闭环控制区,然后停在焦点。

这样的速度差别是反差无法替代的。 而反差的作用有两个:

1。在相位测距精度不足时可以起到微调作用。

2。用来确认相位对焦的结果。

完全同意。无论现在还是将来,能够测距的相位对焦永远比没有量化的反差对焦速度更快。- 测距的精度是一回事,有没有是另一回事。单反独立对焦相对简单粗躁的测距就已经足够胶片时代和大部分情况的使用了,片上测距的精度和CMOS分辨率成正比,更加不会成为对焦精度的瓶颈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1.564
主题: 58
帖子: 1128
注册: 2008年8月
qumiq5 发表于 2017-12-20 22:49
今后如果处理速度能跟上,而且反差对焦区域的像素可以双路读出(被成像和对焦异步读出),即便在整体cmos刷新率并不高的情况下,只要反差区域的像素刷新率上去了,那么相位对焦也会被彻底弱化,只需要判断方向即可,剩余的交给反差处理。


我不这么认为。反差对焦的原理决定了它想快是不可能的,哪怕把反差计算的时间当作“0”。 无论计算速度多快,马达都必须以最小的步进速度一步一步前进。

举个例子,失焦距离2000 毫米,最小步进距离“1毫米“。那么反差对焦需要2000+ 步才能完成对焦。

而相位对焦可以只用几步就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完成1500毫米的移动,进入500毫米的闭环控制区,然后停在焦点。

这样的速度差别是反差无法替代的。 而反差的作用有两个:

1。在相位测距精度不足时可以起到微调作用。

2。用来确认相位对焦的结果。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834
主题: 61
帖子: 6492
注册: 2017年10月
WatchMyPhoto 发表于 2017-12-21 00:04
你完全不必纠结于是开环还是闭环控制—因为开环根本无法达到基本的对焦精度要求,所以必须也只能是闭环控制。

假设马达最小的步进距离...


  闭环控制上意见一致了。

我并不觉得镜头自身移动镜组的精度会有多差,微米级的精度并不难。难的是在于传感器上测量失焦量精度。发号的不靠谱儿,再精准的执行也没意义。

对焦系统的精度,主要在于对焦控制模块系统的测算精度。

要找到个原理清楚,精度能保证的失焦量算法和方案。现在一千多帖了,还没有。
本帖由 honor+FRD-AL10 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1.564
主题: 58
帖子: 1128
注册: 2008年8月
iZaZaD 发表于 2017-12-21 06:55
“变频马达”嘛~,这位兄弟用过变频器吧 ,或者从变频空调中得到了借鉴?这个理论上没问题,虽然官方宣传从没说过这个,但我觉得你说的有道理,建议官方采纳。@Sonycanonnikonsigma..

按你描述的,马达全速运行时也要不断测算被监控量“失焦距离”,而且我觉得理论上这个测算时间间隔也可以“变频”,比如,差的距离大时20毫秒计算一次,然后随着越来越近改为10毫秒,6毫秒~~  ,但是,从控制理论上说,这还是闭环逻辑。

这些东西理论上能让马达转的更稳,不超程,停的准,不会“刹不住车”。

我们俩个观点之间的明显区别在于:被监视对像,我认为是“失焦方向”,而你认为是“失焦距离”,至于马达是否变频,计算周期是否变频那些是大同小异。

或许,可以认为我的“失焦方向”
是“失焦距离”的粗糙版本:是因为“失焦距离”计算的太不够精准而舍弃了具体数值只留下了“+...”“-...”的方向信息。因为没具体数值马达也变不了频,只能按固定速度走了…

所以,问题还是,怎么测量“失焦距离”的数值?

我在以前的发言中提过怎么判断失焦方向,原理很直观很简单;准确计算失焦量也提到过,初步结论是不够准,精度太差。大致原因是因为以单个像素为单位的这把尺子最小刻度是3~6微米,如 ...


你完全不必纠结于是开环还是闭环控制—因为开环根本无法达到基本的对焦精度要求,所以必须也只能是闭环控制。

假设马达最小的步进距离是“1”,而马达的性能因为是机械制造的原因可能存在5%的合理误差,那么如果只移动一步就合焦的话,即使这一步的误差有5%,实际误差只有0.05. 如果是通过开环控制只给马达下达一个固定的移动距离的话,比如说100,那么马达最终可能停在95或105的地方,误差将会达到“5”,如果移动距离是1000,误差是50!这还能算是对焦吗? 所以只有通过闭环控制,而且把失焦距离作为控制目标,马达只是一个执行器件的话,那么即使马达有5%的误差,也只影响到最后一步,其误差的绝对值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

之前不是有一个人说对焦精度完全取决于马达精度吗? 他说的只对了一点,如果真的只有开环控制马达移动的话,那么对焦精度还真的是完全依赖马达的精度。但是如果是通过控制失焦距离的话,马达精度影响则微乎其微。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6.951
主题: 0
帖子: 8982
注册: 2002年10月
来碗炸酱面 发表于 2017-12-20 23:24
我不是这个意思这个要求太高了。刚才我说的污染借楼主的图来说明一下,一排对焦象素接收到的信号是这样叠加的。楼主这个图的情况还好,红绿两点纵向距离大,横向错位不大。如果多几个横向错开的点,信号就乱七八糟了。

分两点来说:

1. “干扰源”来自不同的物体,颜色不同。此时你可以通过RGB颜色通道的分离做出对焦主体的峰值位置 -- 就好像楼主这里的示意图,红色和绿色通道就直接把两个物体分开了。
2. “干扰源”来自同一个物体,有相同或非常相近的颜色。此时,一般的相位对焦的特点是对焦最近的部分 -- 也就是说:找到物体的特征形状中相位差最小的特征峰值。我想这里你担心物体的某一点完全被“淹没”在前后散景中无法分辨了。可是要知道:对焦不是针对一个像素点,而是一个小区域,在这个小区域中,所有像素点都无法分辨特征峰值的情况,是不会出现的。比如SONY相机在跟焦的时候,那些对焦点附近的小绿点,应该就是相机可以分辨出来的特征峰值代表的点。

这些寻找特征峰值的工作,都是在现有信号的强度分布基础上进行的,不需要进行“去卷积”这个计算。

另:按照楼主的说法,对这种复杂情况,单反的独立对焦的处理方法是直接取平均,就会存在跑焦的情况 -- 我想对于大光圈人像来说,这种情况在单反中会比较普遍。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834
主题: 61
帖子: 6492
注册: 2017年10月
qumiq5 发表于 2017-12-20 14:49
今后如果处理速度能跟上,而且反差对焦区域的像素可以双路读出(被成像和对焦异步读出),即便在整体cmos刷新率并不高的情况下,只要反差区域的像...


是这样的,我也是这个意思。对焦的关键还是数据处理速度,如果能通过堆栈技术做到单独异步读取(某人说已经做这么做了)我想这个速度肯定不止是与全像素读取一样的60fps了,应该更快。
本帖由 honor+FRD-AL10 客户端编辑于:2017-12-21 07:07:14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834
主题: 61
帖子: 6492
注册: 2017年10月
来碗炸酱面 发表于 2017-12-20 15:24
我不是这个意思这个要求太高了。刚才我说的污染借楼主的图来说明一下,一排对焦象素接收到的信号是这样叠加的。楼主这个图的情...


你是想把这个红绿部分给剥离开呗,似乎很难呐。相差于一个人在阳台上烤着暖气晒着太阳,要把感受到的温度分开来自太阳多少来自暖气多少。
本帖由 honor+FRD-AL10 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834
主题: 61
帖子: 6492
注册: 2017年10月
WatchMyPhoto 发表于 2017-12-20 15:49
看来我还是用数据来举例你比较容易理解,当然我这里的数据跟实际情况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为了从原理上说明问题。

比如说相位对焦检...


“变频马达”嘛~,这位兄弟用过变频器吧 ,或者从变频空调中得到了借鉴?这个理论上没问题,虽然官方宣传从没说过这个,但我觉得你说的有道理,建议官方采纳。@Sonycanonnikonsigma..

按你描述的,马达全速运行时也要不断测算被监控量“失焦距离”,而且我觉得理论上这个测算时间间隔也可以“变频”,比如,差的距离大时20毫秒计算一次,然后随着越来越近改为10毫秒,6毫秒~~  ,但是,从控制理论上说,这还是闭环逻辑。

这些东西理论上能让马达转的更稳,不超程,停的准,不会“刹不住车”。

我们俩个观点之间的明显区别在于:被监视对像,我认为是“失焦方向”,而你认为是“失焦距离”,至于马达是否变频,计算周期是否变频那些是大同小异。

或许,可以认为我的“失焦方向”
是“失焦距离”的粗糙版本:是因为“失焦距离”计算的太不够精准而舍弃了具体数值只留下了“+...”“-...”的方向信息。因为没具体数值马达也变不了频,只能按固定速度走了…

所以,问题还是,怎么测量“失焦距离”的数值?

我在以前的发言中提过怎么判断失焦方向,原理很直观很简单;准确计算失焦量也提到过,初步结论是不够准,精度太差。大致原因是因为以单个像素为单位的这把尺子最小刻度是3~6微米,如果以嵌入的专用对焦像素计的话最小刻度将达到24微米;而一个典型的失焦量是几十到一百多微米,尺子太粗糙了。另一个原因是像素上只是光电转换后的亮度值信号,而且还不一定是来自同一个物体上的光线形成的,加上光电转换的非线性,这个误差难以用于精确计算。 回头我翻翻楼,拿给你看看,你看看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多说一句,为什么非要搞清楚是开环还是闭环? 因为开环的话,相当于把对焦精度控制交给了镜头,而闭环的话对镜头要求就低很多精度控制主要在对焦模块。这对于分析讨论跑焦原因是个很关键的事儿,我认为有必要搞清楚。论坛上一堆跑焦帖子,但我发现大家对对焦原理都没太明白导致说法五花八门,相当于敌人在哪儿都没找到,这太不符合我坛器材党发烧友表的现了
本帖由 honor+FRD-AL10 客户端编辑于:2017-12-21 07:20:54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1.564
主题: 58
帖子: 1128
注册: 2008年8月
iZaZaD 发表于 2017-12-20 21:25
大概明白了您的意思,这是以“失焦距离”为监视对像的控制过程。

按你下午先开环后闭环说法,要先计算出一个大概的失焦距离,告诉马达按这个距离推动镜片过来。  我问一下,是马达自己判断已经走完了这段距离还是对焦模块计算来确认呢?


看来我还是用数据来举例你比较容易理解,当然我这里的数据跟实际情况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为了从原理上说明问题。

比如说相位对焦检测到的失焦距离是2米,“控制范围”的失焦距离是在50厘米内。那么从2米到50厘米这段可以让马达全速推进,不用去管马达走了多少,只管不断检测失焦距离,当发现失焦距离小于50厘米时,系统对马达进行闭环PID 控制,根据失焦距离的变化速度,调整马达的步进速度,比如说开环的时候是100,那么一进到50厘米内时速度先减到50,再根据其变化速度(微分控制)来决定马达步进速度的减速节奏,当非常接近时,步进速度可以减到最低的“1”以便精确停止在“0” 误差处而不因惯性超过。这时的对焦精度就取决于相位对焦系统的测距精度了。需不需要用反差对焦来确认和微调,完全取决于测距的精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6.575
主题: 35
帖子: 6179
注册: 2011年2月
logical 发表于 2017-12-20 23:14
能够一次算出还原所有物体 -- 无论是否在合焦距离上,或者失焦有多大的物体 -- 的点光源信息,那我们何必还要对焦?这是未来不需要考虑对焦的的光场相机呀。

-- 这个绝对不是现在的任何微单相机可以做到的功能。


我不是这个意思这个要求太高了。刚才我说的污染借楼主的图来说明一下,一排对焦象素接收到的信号是这样叠加的。楼主这个图的情况还好,红绿两点纵向距离大,横向错位不大。如果多几个横向错开的点,信号就乱七八糟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6.951
主题: 0
帖子: 8982
注册: 2002年10月
来碗炸酱面 发表于 2017-12-20 22:36
理解能力很强
反卷积之类的算法一定可以类似FFT、小波变换做成专用DSP芯片的。

能够一次算出还原所有物体 -- 无论是否在合焦距离上,或者失焦有多大的物体 -- 的点光源信息,那我们何必还要对焦?这是未来不需要考虑对焦的的光场相机呀。

-- 这个绝对不是现在的任何微单相机可以做到的功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弱智就别出来科普了——论微单片上相位对焦的优越性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