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关于古典音乐之我见 [主题管理员:Jdai]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44514 回帖:2504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对我来说,听马勒是一件比较辛苦的事。好比读雨果小说。辛苦不在于其难,而在于其篇幅和范畴。太浩瀚了。对我这样经常把音乐视为休闲的懒人,马勒音乐中包容的纷繁信息,让我的大脑难以休息。不知道五十岁之后我会听马勒多一些还是贝多芬多一些。那时候,最大的可能是听莫扎特和巴赫多一些。巴赫和莫扎特比较适合帮助老人催眠或者是逃避。

leelk不说,我还想不起西蒙·拉特尔的马勒。我有他的马勒第十交响乐。挺不错的。希望有机会多找西蒙的马勒来听。对于马勒,我比较偏好现代指挥的演绎。在此向leelk特别推荐布列兹。譬如,他的马勒第九,比伯恩斯坦强了不止一点点。听起来特别舒服,尤其第一乐章有一种玉树临风的潇洒。

而演唱马勒声乐作品,正相反,最佳唱片都是老一代歌手的录音,比如弗拉格斯塔德《亡儿悼歌》,费丽尔《大地之歌》以及菲舍·迪思考和施瓦茨科普芙《少年魔号》。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061
主题: 66
帖子: 6052
注册: 2004年2月
原文由 leelk 发表

猪兄急不得,因為不是一言兩語可說清,有空一定與各位先進切磋,而且應該放在音響版討論較為適宜。


OK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8.319
主题: 2
帖子: 465
注册: 2004年11月
原文由 猪头唛 发表
"PS:在音樂與音響中有一個重要因素很多人都忽略了,有機會再與大家分享。"

LEEK兄,速速写上来,好东西要立刻分享

猪兄急不得,因為不是一言兩語可說清,有空一定與各位先進切磋,而且應該放在音響版討論較為適宜。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061
主题: 66
帖子: 6052
注册: 2004年2月
"PS:在音樂與音響中有一個重要因素很多人都忽略了,有機會再與大家分享。"

LEEK兄,速速写上来,好东西要立刻分享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8.319
主题: 2
帖子: 465
注册: 2004年11月
原文由 猪头唛 发表
leek兄,不要过奖我了,我和JDAI不是一个水平上的,他和我聊天时,都一直是在装成和我一样水平来和我聊天的。我还要多多向你们学习。

关于马勒,JDAI兄,你不是说刘兄最权威吗?哈。我最不懂马勒。

無忌乃臥虎藏龍之地,有諸多高手行走其中,但願意把親身心得與別人分享的不多,而文筆流暢、思路明確的更不多見。猪兄不但親身經歷、又不吝於深入淺出的分享經驗以提攜後進,實乃難得!
音樂與音響是相輔相成的,美好的音樂需要好器材去挖掘其中的細節與內蘊,而好的音響器材亦需要錄音、演繹俱佳的音樂去盡顯器材的價值;猪兄二篇音樂與音響的專文是很寶貴的經驗與心得,已可列入「音樂與音響學」教材。
馬勒交響曲的宏偉、深邃、冗長,讓許多愛樂者敬而遠之,甚至諸多樂友都自限於五十歲前不聽馬勒,俟人生閱歷成熟時再去體會馬勒音樂中對生與死的詮釋。我個人也只是皮毛一二,望更多高人指點以窺馬勒交響曲的精髓。
PS:在音樂與音響中有一個重要因素很多人都忽略了,有機會再與大家分享。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061
主题: 66
帖子: 6052
注册: 2004年2月
leek兄,不要过奖我了,我和JDAI不是一个水平上的,他和我聊天时,都一直是在装成和我一样水平来和我聊天的。我还要多多向你们学习。

关于马勒,JDAI兄,你不是说刘兄最权威吗?哈。我最不懂马勒。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49
注册: 2004年5月
原文由 jdai 发表

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


水浒这本书,好就好在造反。
听了一天Schumann, Chopin, Schubert, 再听Beethoven,你会觉得他是领导一切的英雄。
听了一天Bach, Vivaldi, Händel 再听Beethoven, 你会想跟上他的步伐,去造反。
哈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8.319
主题: 2
帖子: 465
注册: 2004年11月
原文由 jdai 发表
leelk兄对马勒的认识比我深。我不能再班门弄斧了呵呵。顺带问一句,你经常听的马勒第二交响乐是谁的版本?有没有比伯恩斯坦更好的推荐?至于马勒第八交响乐,我觉得它比贝多芬第九交更出色的原因,主要还是在音乐方面的比较。贝多芬第九交的前三个乐章都是乐队,声乐部分到了第四乐章才忽然出现。而马勒第八交的声乐部分则变 ......

jdai兄不用客氣,班門弄斧的是我。
我最喜歡的馬勒二號交響曲是EMI拉圖版本,個人認為是經典之作,jdai兄不彷聽聽看;但有時我也會換換口味以DGG卡拉揚來參照比對試聽。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已將交響樂推向金字塔頂端,後人已難以超越,而唯一還能與其並論的就是馬勒第八號交響曲,但個人淺見還是認為貝九綿密無缺的結構,讓馬八的嚴整性總有缺那麼一口氣的感覺,雖然如此但還是無損於我對馬八的喜愛。
謝謝jdai兄深入交流,我在深圳有機會一定專程向jdai、猪头唛二位兄台請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原文由 cyclosporin 发表

三年没拆封,真佩服老兄的耐心,佩服。
但是,伟大的音乐是写给年轻而有活力的心灵听的,而不是为老学究写的,还是拆了吧,开卷有益啊,如果它会把你的胃口弄坏,那么,它就无所谓伟大了。


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49
注册: 2004年5月
原文由 猪头唛 发表

LEELK兄,非常赞同你这种看法,我曾经说过我如何引导朋友去接触古典音乐的方法,比较有效,其实无非是两种方式,一是告诉他,古典音乐并不“古典”,当它是一部侦探片,一开始,侦探片总是先提交一个案发现场的画面,然后用悬念的情节,用蒙太奇的电影手法吸引你参与一起“破案”,观众一边猜测电影的结局,一边自己试着 ......


三年没拆封,真佩服老兄的耐心,佩服。
但是,伟大的音乐是写给年轻而有活力的心灵听的,而不是为老学究写的,还是拆了吧,开卷有益啊,如果它会把你的胃口弄坏,那么,它就无所谓伟大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leelk兄对马勒的认识比我深。我不能再班门弄斧了呵呵。顺带问一句,你经常听的马勒第二交响乐是谁的版本?有没有比伯恩斯坦更好的推荐?至于马勒第八交响乐,我觉得它比贝多芬第九交更出色的原因,主要还是在音乐方面的比较。贝多芬第九交的前三个乐章都是乐队,声乐部分到了第四乐章才忽然出现。而马勒第八交的声乐部分则变化多端,独唱,重唱,合唱,童声合唱,起伏跌宕,听来相当过瘾。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呵呵。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8.319
主题: 2
帖子: 465
注册: 2004年11月
原文由 jdai 发表
leelk兄过奖。马勒我听得不多。偶尔找一张出来换换口味。关于他的音乐,已经有很多文章和评介。我只说我自己的过程。

我第一次听马勒是他的第一交响乐。非常喜欢。那时候买激光唱片还不是一件容易事。因为个人收入低,唱片店也少。时隔数年,慕名听了《大地之歌》。竟然觉得失望。因为我带了先验主义的期待,指望能听到类 ......

謝謝jdai兄的回應。
jdai兄對馬勒音樂與中國人命運變遷、文化遭遇契合的引喻的確是透澈入微,除了身有同感外還是佩服!
馬勒交響曲的宏偉的確是令人高山仰止、浩瀚無垠,沒有相當的人生歷練與磨難、甚至經歷死亡邊緣者是難以理解其意境的,尤其是其第二號交響曲;個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每次聽二號復活總有不同的感受。
第八號千人交響曲也是個人喜歡及常聽的曲目,較為喜歡的有DGG卡拉揚及DECCA索爾第兩個版本。個人學淺的認為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是他對人生的禮讚與總結,而馬勒的第八號交響曲是其對人生的救贖與回眸。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leelk兄过奖。马勒我听得不多。偶尔找一张出来换换口味。关于他的音乐,已经有很多文章和评介。我只说我自己的过程。

我第一次听马勒是他的第一交响乐。非常喜欢。那时候买激光唱片还不是一件容易事。因为个人收入低,唱片店也少。时隔数年,慕名听了《大地之歌》。竟然觉得失望。因为我带了先验主义的期待,指望能听到类似意大利歌剧那样高亢澎湃的旋律。随后断续听了他的第六第七交响乐,更是敬而远之。因为它篇幅太宏大了,让我把握不住主题和思路。

到了2000年,在网上和杂志上听到别人不断地马勒来马勒去,尤其《爱乐》一干编辑和主笔都是马勒最坚定的拥趸,他们连篇累牍的评介文章显示出,他们的心灵和人生观似乎都受到了马勒音乐的洗礼。

显然,马勒音乐中具有某些与当代中国人命运变迁和文化遭遇相契合的因素。马勒风格中的沉重和挣扎,他的抒情方式以及对周遭事物悲悯,甚至能够引发忧国忧民的北京知识分子们长流一掬热泪。哈哈。

于是我赶忙回头,收集各种马勒作品回来听。马勒音乐是沉重而认真的,我们也是沉重而认真的。马勒的音乐对我来说,迄今依然是过于宏伟雄峻的高山。站在山脚下,我看不清他的全貌,描述不了他的脉络和方向。我必须到到达一个更高的高度,更远的距离,才敢象评论柴科夫斯基或者格拉祖诺夫那样,随意说出我对马勒的理解。然而要达到这样的高度和距离,我还得慢慢兜一个很大的圈子。

单从感官反应的舒适程度来说,马勒《第二交响乐(复活)》并不是我的首选。或许与我手头只有伯恩斯坦版本有关。因为我并不喜欢伯恩斯坦的指挥风格。他的美国式的煽情和激烈,已经过时了。现代管弦乐更强调冷静和清澈,更强调通过对乐队的悉心约束来发掘作品细节,如阿巴多和布列兹那样。尽管伯恩斯坦在世时,对重新发现和认可马勒音乐作了决定性贡献,但是我依然觉得,对于德奥作品来说,始终还是欧洲人的演绎最地道。

目前我最常听的马勒作品,是他的《第八交响乐(合唱)》。这是在我心目中胜过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的作品。索尔蒂当年在笛卡公司组成的录音班底和演唱阵容也是空前绝后的理想,仿佛NBA梦之队。马勒生前没有写过歌剧和安魂曲,这部号称“千人交响乐”的马勒第八,可以作为想象中的马勒歌剧和安魂曲的替代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8.319
主题: 2
帖子: 465
注册: 2004年11月
瀏覽圣灵的目光、猪头唛、jdai三位兄台的論述及對音樂作品的解析,甚為感佩!尤其是jdai兄的文筆及切中主題的表達真令人擇服;圣灵兄的「自由、包容、獨立」思維在大陸亦少有。
不知jdai兄對馬勒的作品有何見解?尤其是其第二號交響曲。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061
主题: 66
帖子: 6052
注册: 2004年2月
原文由 jdai 发表
嗯,也可以说室内乐是作曲家的小品散文。毕竟乐器少,声部也少。但是在情绪信息方面,这种小作品一点儿不比交响乐逊色。作曲家的内心隐秘往往倾诉得更透彻。平时不敢说出口的宿命和厌世,可能在他的弦乐四重奏中一览无遗。弦乐四重奏,在我眼中,天然仿佛就是为宿命和绝望的人所准备的体裁。西方最讲究的葬礼,不是用铜管乐 ......


关于老柴,我有个独家的分析观点:
其实老柴没有将心交给他的音乐,他的音乐是他为他的听众写的,可能大家不相信第一钢协,天鹅湖,第六的作者会是一个没有激情的人,但如果可以斗胆猜测而不需上税的话,我就是这种分析,别人一直和朋友那么说。因为他太明白他需要什么来打动人。我也曾经借次反过来讴歌象斯美塔纳,西贝流斯,甚至是穆索尔斯基的所谓“民族”者,其实,他们才是为自己而音乐,将心交给音乐。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嗯,也可以说室内乐是作曲家的小品散文。毕竟乐器少,声部也少。但是在情绪信息方面,这种小作品一点儿不比交响乐逊色。作曲家的内心隐秘往往倾诉得更透彻。平时不敢说出口的宿命和厌世,可能在他的弦乐四重奏中一览无遗。弦乐四重奏,在我眼中,天然仿佛就是为宿命和绝望的人所准备的体裁。西方最讲究的葬礼,不是用铜管乐队演奏哀乐,而是用弦乐四重奏。我记得9.11事件后纽约举行的纪念仪式,在电视中看去,正是弦乐四重奏演奏巴伯柔板作为葬礼音乐的。

我不太喜欢柴科夫斯基的作品,尽管他的旋律配器之优美无可挑剔。他的交响乐,序曲,芭蕾舞,说的都是冠冕堂皇的场面上的话,而不是他自己的心里话。民族气节啦,爱情忠贞啦,英雄主义啦,···气宇轩昂,慷慨陈词,用胜利的高潮结束。他的心里话,却不敢说出来。论据之一,就是他没留下什么有分量的室内乐作品。柴科夫斯基是一个抑郁的悲观主义者,但却言不由衷。《悲怆》交响乐或多或少触及了灵魂和命运,但是浅尝辄止。我反复听反复听,每每觉得悲剧和毁灭的分量不够。话刚开了头,他又咽回去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061
主题: 66
帖子: 6052
注册: 2004年2月
原文由 jdai 发表
古典音乐中,歌剧固然是当时音乐成就集大成者。对我来说,最具挑战性的,还是室内乐。

音乐是作曲家的语言。

交响乐是他的宣言;歌剧是他讲故事···

而弦乐四重奏才是作曲家真正的内心独白。这是最微妙复杂难以言喻的体裁。无论是在技术层面还是在情感层面上,概莫如是。

所以在中文古典音乐刊物中,关于贝多 ......


JDAI兄所言极是,室内乐就是作家自己写的小品散文,抒发自己心情的文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061
主题: 66
帖子: 6052
注册: 2004年2月
原文由 leelk 发表
剛剛瀏覽票根兄的「燃烧之路」再連接到猪头唛兄的「关于古典音乐之我见 」,一時興起....
古典音樂是西方文明的一部份,我們東方人必須先透過接納才可能去聆聽它,聆聽後才會有「感觸」與「感動」;因此「接納」是接觸古典音樂的第一道門檻也是最難的關卡,但進去後就豁然開朗、浩瀚無垠、樂趣無窮。
接觸古典音樂多年,?......


LEELK兄,非常赞同你这种看法,我曾经说过我如何引导朋友去接触古典音乐的方法,比较有效,其实无非是两种方式,一是告诉他,古典音乐并不“古典”,当它是一部侦探片,一开始,侦探片总是先提交一个案发现场的画面,然后用悬念的情节,用蒙太奇的电影手法吸引你参与一起“破案”,观众一边猜测电影的结局,一边自己试着解开案情。这过程就是主要的古典音乐一些聆听的基本方法。主题,动机,乐句,旋律---不断地呈现,解决,再现,变化,解决。。。第二种方式,就是将古典音乐背景讲成很简单好玩的故事,用这种故事将朋友兴趣提高。我曾经将调性的问题用靴子比如过。有机会连接这些贴过一起笑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古典音乐中,歌剧固然是当时音乐成就集大成者。对我来说,最具挑战性的,还是室内乐。

音乐是作曲家的语言。

交响乐是他的宣言;歌剧是他讲故事···

而弦乐四重奏才是作曲家真正的内心独白。这是最微妙复杂难以言喻的体裁。无论是在技术层面还是在情感层面上,概莫如是。

所以在中文古典音乐刊物中,关于贝多芬、肖斯塔科维奇交响乐的文章很容易写,而关于他们二老晚期弦乐四重奏的文章则屈指可数。哪怕写了,也不知所云。不是写者没听明白,就是读者看不明白。

我买了一套贝多芬弦乐四重奏全集,三年过去,至今我还没拆封。因为我知道即便现在听,也听不出所以然,却可能把胃口弄坏了。

至于肖斯塔科维奇弦乐四重奏,我甚至不急着买。

我相信在有生之年,总有一天我能企及那个云层,跟他们感同身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72.693
主题: 9
帖子: 17068
注册: 2003年3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所以,古典音乐里最重要的是歌剧,听或者看,是一种情感最大效场。

歌剧当时是先进思潮和思想甚至政治观点的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04
主题: 66
帖子: 1613
注册: 2005年6月
交響樂:富氏的貝七貝九,穆拉文斯基的柴六,最愛.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96.567
主题: 38
帖子: 19244
注册: 2004年11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伯姆所有的演绎都那么工整和严谨,就像他自己就是原著。。

原文由 圣灵的目光 发表

是呀,伯姆的莫扎特也是俺的最爱。俺收集了伯姆演绎莫扎特的多部歌剧,都很精彩。他的《指环》也是最有内涵的作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001
主题: 0
帖子: 587
注册: 2004年11月
圣灵兄,过奖,只当是对我鼓励。
希望圣兄能畅所欲言,在这里,最需要的就是象您自己那种“坚定的自由主义”的内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2.423
主题: 6
帖子: 7327
注册: 2006年1月
原文由 锦尘 发表
老圣。。伯姆和波恩斯坦的莫扎特《40、41》是安的最爱。。

[锦尘 编辑于 2006-07-22 18:06]

是呀,伯姆的莫扎特也是俺的最爱。俺收集了伯姆演绎莫扎特的多部歌剧,都很精彩。他的《指环》也是最有内涵的作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2.423
主题: 6
帖子: 7327
注册: 2006年1月
原文由 猪头唛 发表
看来圣灵兄和锦兄一样,都爱古典啊,哈哈。

我其实很想将贴上面我写的删了,定期将各位精彩的文摘顶置,我写的废话来的,但可喜的是大家来发表了精彩的文章。

老兄得文字很棒呀,它是参与此贴的朋友们阐发观点的出发点,删不得!也许俺不会完全苟同老兄的观点,但不妨碍俺由衷地欣赏其中的许多真知灼见。俺是一个坚定的自由主义者,我相信,只有大家可以容忍与自己不同的言论,推崇自由的思想、独立的人格,我们的讨论一定会很有意义,同时也能给我们带来乐趣。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96.567
主题: 38
帖子: 19244
注册: 2004年11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老圣。。伯姆和波恩斯坦的莫扎特《40、41》是安的最爱。。

原文由 圣灵的目光 发表
同意“如何去选择,如何去感受古典音乐,是很个人化的,完全没有模式可言”这一论断,但同一曲目,肯定有“权威版本”的可以推荐。比如瓦尔特的“大地之歌”和克莱伯的“贝五”、富尔特文格勒的“贝九”等等。


[锦尘 编辑于 2006-07-22 18:06]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061
主题: 66
帖子: 6052
注册: 2004年2月
看来圣灵兄和锦兄一样,都爱古典啊,哈哈。

我其实很想将贴上面我写的删了,定期将各位精彩的文摘顶置,我写的废话来的,但可喜的是大家来发表了精彩的文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2.423
主题: 6
帖子: 7327
注册: 2006年1月
原文由 jdai 发表
关于小克莱伯,其江湖地位似乎无可置疑,尤其《贝五》诠释成为权威不二之选。然而我私下一直有个问号:贝多芬的权威诠释难道是唯一的吗?
终于,早几个月的《留声机》登出了一篇关于小克莱伯的《命运》版本的争鸣文章。这篇东西恰巧是我翻译的。
老外和中国人一样,也有借着抨击名人搏出位的情形。然而,你也不能说,他们 ......

很棒的文章!确实,克莱伯的“贝五”也不一定叫所有人满意,但绝对值得向爱乐人推荐。作者的这段话我很赞成:“从伯姆和旺德到哈农库特以及辛曼。正如大卫所说,很少有录音能够让我在整体上感觉满意的。每个版本都有某个部分令我喜欢,正如克莱伯的录音也不是尽善尽美和终极权威一样(绝对权威是不可能的,正如大卫你所说的,这恰恰是一件应该谢天谢地的事情!)。同时我认为克莱伯“抓住”了这部交响乐的要点和神韵,并将之不屈不挠的意志和激情表现了出来。”音乐作品虽然不能象文字作品那样确定,但理解作曲家的原意还应该是听音乐者的一种追求,如果我在听贝多芬时不去理会贝多芬博大的精神世界,而只是满足俺自己渺小的精神追求,听音乐的乐趣肯定不能持久。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3.877
主题: 8
帖子: 2358
注册: 2005年9月
猪兄的帖子有内容,再加上jdai兄等高人的充实,很有看头.时而重读一遍,总有收获.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关于小克莱伯,其江湖地位似乎无可置疑,尤其《贝五》诠释成为权威不二之选。然而我私下一直有个问号:贝多芬的权威诠释难道是唯一的吗?
终于,早几个月的《留声机》登出了一篇关于小克莱伯的《命运》版本的争鸣文章。这篇东西恰巧是我翻译的。
老外和中国人一样,也有借着抨击名人搏出位的情形。然而,你也不能说,他们的异见只是哗众取宠。
这篇文章充满英国式学究的拽文腔调,准确翻译成中文殊非易事。如果有兴趣,凑合着看看吧。
--------------------------------------------------------------------------

《克莱伯的贝多芬》

每个月,我们都要重温一张经典唱片,看看它如何经受着岁月的洗礼。今次,卡洛斯·克莱伯在1975年录制的贝多芬第五交响乐唱片放在了编辑和三位评论员的面前。

唱片

贝多芬第五交响乐
维也纳爱乐乐团/卡洛斯·克莱伯
DG 447 400-2GOR
(包括第七交响乐)

“作为一张唱片,它在各方面都很精彩。乐团的演奏饱满漂亮,完整体现了音乐的内在神韵;而这张唱片的录音也十分精致而生动。”

理查·奥斯本,1975年6月

评论员

罗伯·科温(以下简称RC); 安德烈·法拉赫-科尔顿(以下简称AFC);大卫·古特曼(以下简称DSG)

    理查·奥斯本早在1975年6月的评论大约1500字长度,认为这张唱片是当今最优秀的第五交响乐之一。打那以后,这张唱片就跻身“名人堂”之中,获得全球好评。如今,它是否依然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呢?

AFC:绝对是!克莱伯的第五交响乐的录音,魅力不减当年。它为何如此精彩?我的看法是,因为它自始至终保持着演奏的张力。维也纳爱乐既深入发掘了音乐的细微之处,也保持了乐曲整体的宏伟壮丽。其结果,就是既体现了清澈通透流畅的当代演奏风格,又保持了古典音乐固有的人文风貌,尤其对于后者,我认为,它的重要性远远不只是一个象征。另外,音乐的张力并非意味着狂暴;事实上,它很讲究控制和分寸,我们能感受到克莱伯的内敛和流畅。比如说,我特别欣赏第一乐章强悍有力的尾声。我认为这种斩钉截铁的力度才是贝多芬天才的集中体现,而克莱伯真切地将它展示了出来。

RC:哦,亲爱的!——你让我听得入迷了。“讲究控制和分寸”,“并非意味着狂暴”,“内敛和流畅”,我会牢牢记着这些。宏伟壮丽的乐思?有时候确是这样。尽管在第二乐章的强力推进中并非如此。这张第五交响乐“魅力不减当年”?嗯,有点儿难说。真正值得肯定的是,这张唱片的圆熟和流畅,乐队的协调和统一,仿佛一部工艺精湛的高级轿车。一路上虽然高潮迭起,但却看不清来龙去脉。我心目中的第五交响乐风格应该更为粗犷,有更多的悬念和震撼。我希望结尾处有更多真正的张力。当然,这张唱片仍是一张“出色”的唱片,将各种元素都调配得很妥当,气氛迫人,演奏精良,得体的节奏,还有结尾处的再现(这在当年并不多见)。这其中有多少加工润色?我感到好奇。末乐章的开场和弦尤其效果绝佳。

DSG:罗伯,你所说的末乐章开头的和弦的确是神来之笔。尽管我还没有听过这张唱片的音频DVD或者SACD版本,这可能影响听音效果。所以你说的一些评语我有点儿不太明白。或许正因如此,它值得我们一听。我听过另一个录音,是流传甚广的一个海盗版本,即克莱伯1978年在芝加哥的一场音乐会。末乐章也很强劲。我们听录音棚的唱片就没有这种效果。对我来说,克莱伯颇有能力扭转管弦乐队的演奏惯性,这一点,近年来哈农库特也多少取得了一些成绩。当然,音乐厅残响效果会极大软化音乐的声调,但我还是能听出演奏中豪迈洒脱的吱嘎声。

AFC:别着忙,罗伯。我想我明白你的意思。关于第五交响乐的张力问题,大伙儿多半抱有先入之见,即它的豪迈炽热、起伏跌宕。或许这就是为什么你提到这张唱片缺少“悬念”和“震撼”。我同意这种说法,尽管我觉得这样的诠释并不妨害音乐的感染力。也许有人还会不以为然,说这张唱片是录音棚录音,而非“实况”录音,但我在音乐厅现场却很少听到如此强有力的演奏。总体来说,我只觉得这张录音尚欠缺一点儿柔情——这是贝多芬在乐谱上的行板乐章开头特别注明的。但随着乐章的推进,克莱伯最终还是达到了这个要求。

DSG:我同意。总体来说,慢乐章可说是这张唱片中最差强人意的部分。但是唱片制作都是经过事先策划和准备的,而克莱伯的现场录音也跟唱片差别不大。环球唱片公司最近推出的一套DVD中有一个很不错的克里奥兰序曲,你能发现他的音色和力度,还是同样的风格。你可能喜欢,也可能不喜欢。我喜欢的是他那维持始终的思想深度。

RC:“唱片制作都是经过事先策划和准备的”。但是一旦音乐开始,实际过程就会变得不由自主。我们不妨来试试看。拿第五交响乐末乐章为例。从发展部开始(克莱伯唱片中约四分五十秒处)。动听的长号段落之后,从五分四秒起,高低音弦乐器互相对答,圆号、小号、定音鼓奏出“命运”动机。五分十七秒,第一小提琴擦出一个极强的高音B,小提琴和中提琴在背景上用快速演奏作铺垫,音乐层层递进,直到谐谑曲做出沉静的总结。克莱伯当然在其中发挥了某些作用,不过仅仅是让音乐更为流畅和协调而已。
我们再看看托斯卡尼尼,不用找那些冷僻的版本,就拿一个大路货作为例子好了。1952年全美广播交响乐团的演奏录音,RCA公司出品。还是用同一段音乐来比较。在他的唱片中第二分三十八秒处(没有重复),你立刻就被吸引住了。尤其是音乐的那种不断加剧的紧张和······清澈。说实在的,哪怕DG公司唱片中那种惯有的回声都比不上托斯卡尼尼版本的这种效果。他给人造成一种内在的、意味深长的冲击。仿佛音乐从乐谱上跳了起来,燃烧着。克莱伯的音乐也很优秀,但我的肌体所能感受到的刺激,完全是另外一种。他的贝多芬音乐漂亮优美,仿佛星期日早晨的慢跑。而托斯卡尼尼的贝多芬则严峻狂野,仿佛要扼住你的咽喉。

DSG:好吧······。我不认为那是什么星期日早晨的慢跑音乐。尽管我对托斯卡尼尼也推崇备至,尤其他的《田园》。我承认RC说的有道理。同时,我觉得孤立地来看某一段音乐的方式不太妥当,因为重复部分和结尾部分对乐曲的完整构成也起很大的作用。克莱伯是道道地地的欧洲风格,所以在结尾的高潮之前,他一定会对音乐的行进施加约束和控制。尽管你们会说我自相矛盾,在此我也要拿一段音乐来作为例子。对于乐曲开头那一段标志性的音乐,我们究竟希望它是什么样子?而克莱伯会怎样处理它呢?很多人认为克莱伯的音乐风格最为激昂豪放。或许贝多芬的本意就是不太拘泥于节奏和细节的。你们不觉得DG公司的录音历来有点儿过于矫饰吗?仿佛我们在音乐厅里的座位给调换了一样。或许这只是我本人的主观想象而已。

AFC:我同意你的观点,罗伯。毫无疑问,托斯卡尼尼才是最为激昂有力的。他对贝多芬作品的戏剧性的发掘,比克莱伯做得更充分,你刚才所举的只是其中一个例子而已。托斯卡尼尼的贝多芬让人灵魂出窍,而克莱伯的贝多芬则打磨得光滑精巧。我依然赞赏克莱伯那种绚丽耀眼的诠释,在这一点上,它的水平远远胜过同时代的众多第五交响乐演奏录音(比如同样是维也纳爱乐乐团在DG公司的录音,伯恩斯坦的版本相当拘谨刻板)。我不得不说,第五交响乐的末乐章十分难以把握。要将那些C大调乐句处理得不那么飞扬跋扈,实在孰非易事。在我看来,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指挥家并不多。克伦佩勒是其中一位。他的EMI立体声录音版本中,按照现今的标准,尽管有点儿偏慢,但还是令我激动不已。
至于交响乐的开头,大卫,我觉得克莱伯对于贝多芬的解读比较精到。他既强调了音乐主旨,又保留了音乐的力度。实际上,这个乐章的推进,需要采用一种宿命论式的基调。有时候,我觉得克莱伯处理那些延音记号时未免过于冗长。此外,我认为还有一个小瑕疵就是,谐谑曲也失之迟缓。我喜欢那些嘹亮的圆号(录音的矫饰?),但是希望总体上能够更加干净利落。或者说,至少音乐还可以更加即兴一些。

DSG:关于音乐开头,我觉得对待那些三连音拍子,不妨再多强调一下修饰性的休止音,你们谅必知道,这样一来,演奏效果会截然不同,或许更接近某个卡拉扬的录音。长久以来,我觉得克莱伯一直在力图使音乐在最大限度上达到流畅的效果。我并不想做一个唱片版本家,我认为只有慢乐章有点儿不尽人意。虽然伯恩斯坦的贝多芬也很出色,但是他的第五交响乐跟克莱伯没法儿比。我以前也听过克伦佩勒的第五交响乐,也觉得不过尔尔,我并不是他的忠实拥趸。相比之下,就算收回我那些溢美之词,我还是要说,克莱伯的第五交响乐是最优秀的、最少矫饰的、立体声录音。

RC:“最优秀的、最少矫饰的、立体声录音”。算是其中之一吧。多拉蒂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的演奏也是最优秀的版本之一,它比克莱伯的版本更加豪迈,当然,在优美细腻方面则较为逊色。关于谐谑曲,安德烈,比较有趣的是,我认为它应该更加轻盈,而不是庄严。即便与伯恩斯坦相比,固然伯恩斯坦比较刻板,但是他的谐谑曲至少有真实的欢欣之感。甚至卡拉扬的录音,虽然我一向不喜欢(比如说他在1962年与柏林爱乐乐团的版本),但其中也有较为富有个性的声音在内,符合我们的期待。关于克莱伯,我要说,他的烦恼在于,力图在原则上达到“尽善尽美”,却不是倚仗本能的灵感。或许是因为他总想摆脱老爹(埃里克,指挥家)的影子,他们俩的风格确实在很多方面非常相像。克莱伯的音乐风格是一种升华的超然,虽然也有激情,但缺少个性。
比较而言,他的《特里斯坦》则非常富有个性。

AFC:我不太熟悉多拉蒂的版本。但我也在思索我所知道的各种“现代”版本的第五交响乐,从伯姆和旺德到哈农库特以及辛曼。正如大卫所说,很少有录音能够让我在整体上感觉满意的。每个版本都有某个部分令我喜欢,正如克莱伯的录音也不是尽善尽美和终极权威一样(绝对权威是不可能的,正如大卫你所说的,这恰恰是一件应该谢天谢地的事情!)。同时我认为克莱伯“抓住”了这部交响乐的要点和神韵,并将之不屈不挠的意志和激情表现了出来。
    我理解你的疑问,罗伯。的确,在伯恩斯坦的录音中,有更多的欢欣;而在托斯卡尼尼的录音中,有更多的震撼,诸如此类。是否这正是我所推崇的“升华的超然”呢?说实在的,我不敢肯定。确实很难想象有什么作品更能体现象征性和面面俱到。围绕他的疑问不外乎诠释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开头的“命运”动机的节奏如何把握;延音符号的时间长短(究竟应该多长?是否我们要跟着它一起喘息?如何分解行板乐章的双重人格;谐谑曲的最佳节拍;以及如何避免末乐章的空洞的胜利式的情感。关于克莱伯的诠释,这些话题是永远纠缠不清的。但我觉得他毕竟抓住了音乐的基本点。倘若克莱伯的出发点,原本就是基于古典主义精神呢?那好,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我能够与这张唱片相依相伴如此漫长的岁月的理由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关于古典音乐之我见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