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老家美食及其他。 [主题管理员:林听]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5047 回帖:141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6.937
主题: 9
帖子: 11460
注册: 2014年7月
葱烧海参 发表于 2015-10-29 21:53
写得好,就是太长了


没办法,老林头是个话唠子。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553
主题: 48
帖子: 2531
注册: 2015年5月
写得好,就是太长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519
主题: 46
帖子: 7810
注册: 2012年6月
半个吃货 发表于 2015-10-27 13:07
http://www_user1_jqw_com/2011/07/31/373430/product/b201108011147411004.jpg  广西人把这玩意称为泥丁,应该是楼主说的土笋吧??


是。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11
主题: 0
帖子: 1
注册: 2015年10月
林听 发表于 2014-12-7 11:00
9.土笋*沙蚕
厦门鼓浪屿什么时候开始卖土笋冻,反正我90年代去的时候是没有的。其实海边人都知道,就鼓浪屿那地方,没多少滩涂的,即便海水退潮,就露出那么几米浅滩,断然是没有土笋的。所以鼓浪屿卖的土笋冻,其实都是岛外来的,舶来品。我估计应该在泉州或者东山一带的海域出产的土笋。鼓浪屿卖土笋冻的小店,其实就是来料加工“OEM”而已。

在厦门吃过几次,其制作方法应该是:饭店蘸酱小碟,做模具,倒入烧煮好的土笋+汤汁,冰镇下,就冷凝成果冻状的了,去小碟子立成。其味道鲜美,爽口。尤其夏日里吃着,倍觉凉爽。看小店内涂鸦,密密麻麻各种赞誉之词哗啦啦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滔滔不绝肆虐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其实,土笋一点儿都不高大上。小时候,在零污染的老家滩涂上,多得是。听婶娘他们说,早年间,蛏子田上,用木锄一扒,就露将出来,一捡就是一大堆。半天就能捡出一桶子。拎回家,少有人吃,多是喂了鸭子。

说是土笋,其实跟笋,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土笋是一种海生环节动物(存疑?),家乡人叫它土冬。

我小时候见过土笋的。我敢保证,非海边人见了就不敢吃了——它身子长椭圆形,像毛毛虫,那么胖乎乎的肥嘟嘟的。只是它身上没有毛,布满了蚯蚓似的环节——那些环节比蚯蚓 ...
http://www_user1_jqw_com/2011/07/31/373430/product/b201108011147411004.jpg  广西人把这玩意称为泥丁,应该是楼主说的土笋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519
主题: 46
帖子: 7810
注册: 2012年6月
18.蛏干之美

   龙高地带是个半岛,陆地像一条长虫像大海中延伸。家乡就处在龙高半岛的末梢神经。整个村子都背靠大海。无论是背靠还是面向,都不是什么好事。面向大海春暖花开。那是海子一厢情愿的想法。真正面向大海,一场十级左右的台风就能卷起千层浪,让你门前菜地水灵灵的菜一夜腌渍成烂菜帮子,让你吟诵诗歌的嘴灌一口沙子,还怎么春暖花开?20岁相信诗可以,30岁就算了吧,把诗人那一套收起来洗吧洗吧睡了,别再听那一套虚的。到了四十,再相信诗那就是千年不死老妖精老变态了。
家乡地理位置差气候恶劣,但是有些海产品可不怕什么台风。“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任你海浪滔天,它们躲在滩涂泥层下安然酣睡。它——就是海蛏。
海蛏,是家乡主要的海产品之一。它的味道鲜美,滋味只比文蛤略逊。但文蛤肉少壳大,肉质又稍偏硬且老。综合起来,跟海蛏比,还是逊了一筹。文蛤除了做汤和炖蛋,多是打酱油提鲜的作用。但是海蛏不同,它的吃法用法丰富多样。老酒炖海蛏、火把炒蛏、海蛏滑粉、煎海蛏饼、煸海蛏、炸海蛏、椒盐海蛏、海蛏抱蛋、海蛏炒韭黄……
家乡海蛏虽然个小壳薄,但是味道比起其他镇子的海蛏更加鲜美。家乡的海蛏产量尽管不大,但是那片滩涂种植出来的海蛏供应本镇(原先是乡,再之前是个※※) 不足一万的原住民,是完全够了。又因为几乎是家家户户都分有蛏田。所以各家各户除了被外乡的小贩收购自己零卖外,剩下的就自用了。天年好的时候,海蛏产量好,贩子收购的量有限,家里又消化不掉,海蛏就有了富余。但是你别担心会发生像资本主义社会垄断阶级经济危机倒牛奶的事,把海蛏倒了,这种事八辈子都不会家乡人身上发生。家乡蛏农有的是办法。他们将海蛏去壳,阴晾成干,就成了海蛏干。就可以长久保存了。
海蛏本来就是含水量很大的海产品,90%以上都是水吧 。小时候听长辈们说,二三十斤鲜海蛏才能晒一斤海蛏干,这还得是天年好比较肥的海蛏。
海蛏晒干按工艺分,基本就两种:熟蛏干和生蛏干。两种蛏干并存,一直延续至今。现在你在海边城市的超市里,还能见到这两种海蛏干。
先说熟蛏干。这种做法相对简单:将洗净吐去泥沙的海蛏,沥干,入烧开的海水中焯一遍,被烫熟的海蛏就个个开壳了,凉了之后取肉,晒干即可。它的优点是效率高,很容易晒干,经海水烧煮起到灭菌作用,保存更容易些。但是,它的缺点也是明显的,由于焯过水,海蛏体内的汁液散失,鲜味明显不够。由于焯水了,蛏肉晒干后偏硬,吃起来也老得多。
另外一种是生蛏干。这种做法就有点繁复了。
首先,洗净海蛏,吐去泥沙,生剥去壳,存海蛏鲜肉,沥去水分。(PS:那水分,其实就是海蛏体内的汁液,我们这叫蛏露,味极鲜美,要是能有一碗拿去煮手擀面,那味道盖了。)
接着,准备几张细眼的渔网,在米筛子倒扣,蒙上一层渔网,然后将生海蛏肉一粒粒用筷子码好放在渔网上。
然后,再用渔网蒙上,这渔网要保证苍蝇钻不进去,要是苍蝇钻了进去,放了卵,将来就长蛆出来了,这蛏干就毁了。稍一阴凉一天,海蛏脱水,身子就牢牢地粘连在渔网上了。
最后,还要不停地阴阳交替晾晒:太阳要晒,但不能晒得太过,太过发酥发脆,成品稍一碰残肢断身的,又不能不晒,不晒霉菌滋生。印象中多是阴干,大太阳稍微晒上个把钟就要放到阴凉地儿阴干。20斤左右的海蛏,剥生海蛏肉12--13斤,这十二三斤的海蛏肉得用多少个筛子啊。晒一斤得花费多少人工啊。现在生海蛏干(非人工河道养殖的)已经卖到了150-200元,我觉着一点不贵,这些事咱亲力亲为过,懂得个中艰辛。
现在说说两种蛏干区别。首先,生熟价格不一,同等品质同等干度的情况下,生比熟的贵,生熟蛏干价格差个50-100%,熟蛏干一斤100左右,生蛏干就要150元起了。现如今沃尔玛养殖的熟蛏干都卖到了120元了,生蛏干更是200以上了。
熟蛏干颜色鲜丽,略带红褐色或红棕色,半透明,由于焯水晾晒而成,蛏干形体完整,气孔舒张,立体感强;而生蛏干颜色晦暗,身上常布满网眼,由于生晾形体扁平,气孔也被压成三角薄片了。另外,生蛏干为了防止霉菌虫子的滋长,一般都晒得比较干,所以容易出现残肢断体等碎屑。
二者味道也不同。生海蛏干做汤,味道极鲜,熟蛏干味道就差了一等。更要紧的是生蛏干,提出来的汤是鲜甜的。熟蛏干就差了点甜味。很多广东人对蚝豉(海蛎干)情有独钟,各种菜各种显摆。我敢说,他们只是对海蛏接触太少了。蚝豉和海蛏干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家乡也是海蛎产区,可海蛎干一斤不过几十元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海蛏的品质不同,海蛏干味道相去甚远。这跟海蛏类别有关。按产地,海蛏基本分两类:一类外滩养殖,一类内滩养殖。外滩,是蛏农撒种之后,不用伺弄,由其随自然潮汐吃上海水中的水藻自由生长的。其实是属于天然的。另外一种是内滩养殖的。因为海蛏抗污染能力较强,内海,围垦咸淡交界处的入海河道均能成活。在市面上,海蛏的售价总是比其他贝类高大上,毕竟品相好的海蛏相当于花蛤文蛤的几倍价格。商人总是追逐利润的,为了追求利益。今年海蛏养殖逐渐开始规模化。他们连受污染的滩涂、河道都种上了海蛏。反而这些受污染的区域养得海蛏却更是肥厚,据说猪场派出的污水,用以养殖海蛏,成长速度快,卖相特别好。
这些区域养殖出来的海蛏个大,一个足有食指那般大,是外滩海蛏个头大上好几倍。肉也特别肥厚,打开壳,腔内都黄澄澄白生生的蛏肉。内滩养的海蛏,基本是人工投放化学物质有机物质,使水富营养化,滋生藻类,通过人工育藻,供给海蛏生长所需。而外滩的海蛏,多是吃潮汐浮游来的藻类成长起来的,长得就寒碜了。寒碜是寒碜,但是味道比起内滩的海蛏好多了,它是一股自然的甜鲜味。内滩海蛏,多有土腥味,污染严重的甚至于有一股浓烈的煤油味。
内滩蛏肉质肥厚,蛏肉蛏干产出比高,现在市面上的海蛏干多是内滩海蛏制成的。超市水产品批发市场能买到的大多是内滩海蛏,我也好几年没吃家乡后江的蛏干了。
去年底,回老家,看到家乡人原先种海蛏的那片滩涂,已经是芳草萋萋成了一片片绿洲了。听亲友们讲,养猪场的污水直排,村民垃圾堆放,外来植物的侵袭,已经严重破坏家乡那葫芦状的内海滩涂了。养海蛏已经是规模越来越小。现在海蛏也越长越小了。已经少有人拿去做蛏干了。再发展下去,我想我们下一代再也吃不上家乡的海蛏干了。
海蛏干,炖汤一流。
常见用来炖排骨,就是有名的家常混搭菜, 海的腥鲜和陆地甘鲜,构成了一股无法言状的特殊滋味。有了海蛏干,最普通的排骨汤就变得细腻而摇曳多姿。
羊肚(或牛肚)炖海蛏,也是家乡一道名菜。新鲜牛羊肚洗净,焯水切块,高压锅压上一滚,后加入海蛏干在焖上几分钟。海蛏的鲜,比鱼有过之无不及,和牛羊鲜味混搭出比鱼羊更鲜的味道来。关键是据传这个菜大补,补胃养气,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农家菜。虽然这么多年行走各大餐馆酒店,但此菜没有到心仪的。按我的理解,此菜两个主料必须:羊肚要用经年大高山羊的羊肚,海蛏干,要用本地土晒的生海蛏干。二者既出,谁与争锋啊。可惜,吃了这多次,要么有高山羊肚,没有本地生蛏干,要么有生蛏干没有高山羊肚……就是没有吃过高山羊肚和本地生蛏干二者完美搭配的。真乃憾事啊。

海蛏干泡发有讲究,生熟有别。生海蛏干泡发讲究些,熟海蛏干,稍微浸至发软即可。下面单讲生蛏干的泡发。取一把生海蛏干,用纯净水泡发,一般泡发一二小时即可。冬天泡发时间可适当增加1小时左右。泡发的水不可浪费,可以做菜的底汤,有提鲜作用。泡发时间不可太长,太长的话,海蛏干中谷氨基酸成分的天然鲜味全都溶解水中,蛏干就成渣了,味如嚼蜡。泡发时间不够,蛏干难以煮透,吃起来硬邦邦的,口感很差。
海蛏干是很好的配菜。是一种百搭的食材。
在熬粥时,和虾仁干贝一起加入鲜度倍,粥鲜甜,有蛏干天然的韵香。粥变得相当别致。
可以在焖菜干饭中,和大米香菇干一起加入,菜干饭等级上了一个台阶。福清原先有一家将香格里拉的小饭店,焖出的菜干饭所向无敌,风靡福清十几年。秘诀之一就是加入了海蛏干。
海蛏干做馅料,在包番薯丸时放一二个蛏干,整个番薯丸的格调立马上升。那种鲜味让人欲罢不能。
最近几年,一些饭店海蛏干做法花样翻新,颇可圈可点。譬如将海蛏干泡发后,一起入油锅稍炸,使之酥脆,而后和油炸过紫菜加水同焖,做成的蛏干紫菜煲或蛏干紫菜汤,口味甚佳;再如将熟海蛏干泡发后,西芹虾仁等做成干锅,别是一番风味;蛏干稍发下,加尖椒油焖,山海混搭,更是下酒之上品……
海蛏干,很好地保存了大海的味道,是蛏农们智慧的结晶。很多漂洋过海远赴扶桑的淘金者,回老家常常捎上一斤两斤海蛏干。即便在遥远的异国他乡,抓上一把蛏干来煮食,享用家乡的美食,享受家乡的味道。它是福清龙高一带人民专属的无上珍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519
主题: 46
帖子: 7810
注册: 2012年6月
17.粿的种种
粿在小时候是家家户户都做的一种食品。等同于北方的馒头。所不同的是,馒头无馅料,纯粹单一。粿在我们闽东福州一带发扬光大,乃至于衍生出多种花样。
端午,冬至,大多都要做一些粿来庆祝节日。做粿那些日子,也成了孩子们欢庆的日子。做粿和做馒头肉包这些面制品大致类似,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做粿同样要发酵,在那个年代,酵母没有那么方便购买,但是这难不倒勤劳智慧的农妇们。她们取了上次做粿留下阴干的面剂子(里面富含酵母菌)捣碎,用温水泡开,然后投入面粉开始发酵。发酵好了就可以做粿了。

粿按包不包馅料来分,大约可分两类。不包馅的有:起早粿、萌糕、麦麸粿等等,包馅的有:薯干馅粿,豆馅粿等等.
起早粿,是不包馅的,直接加入白砂糖,揉搓成面团,等发酵到位了,掐出小面团,揉搓出一个小圆球,进锅再发酵,由于重力和酵母发酵的双重作用,它会变成扁圆的饼状,等发酵到点了,而点火蒸制而成。印象中小时候我十五叔家里的性格豪放,有点现在说的女汉子的味道,她做的起早粿一个有盆子般大小,一个顶别人家三五个。扛着吃上一个,顶一上午了。起早粿中还有一种叫红糖粿,在发酵好的面团中投入红糖,红糖揉入面中,上笼蒸制,红糖欲化不化,粘挂在粿上,红糖的焦香味浓浓地弥散着,勾引起饕餮的欲望。小时候吃红糖粿总是努力在粿里找寻红糖粒儿红糖团儿,互相比着红糖的你多我少,在喋喋不休斗嘴中红糖粿化作腹中物。

萌糕,做法跟起早粿相似,只是加了碱、白砂糖揉搓成面团后,用刀切成块,待发酵将发未发时给面团块顶部划一刀,使它发酵时像棉桃爆棉花一样爆出白生生的面花来。萌糕,在小时候红白喜事酒会中经常出现。现如今已经很少见了。

米粿,也是不包馅的,我奶奶做的米粿很好吃——事实上那时候家庭大,人口众多,待我稍大,很快就和叔伯分家,祖母祖父随伯伯搬至几里外的新居居住。所以我印象中也没有吃过奶奶做的米粿。米粿应该是在起早粿的面团中加入捣碎的米粉进行再发酵的。

麦麸粿,是穷人家的专属。吃不起面粉,只好用喂猪养鸡的麦麸来做粿。小时候家里穷也做过。用麦麸来代替面粉。做成的麦麸粿是带着麦麸那种特有的灰褐色,颜色就倒了胃口不光颜色难看,口味还特别差。由于麦麸内碳水化合物含量不足,发酵不了,做的麦麸粿是硬邦邦的,完全没有其他粿那种柔软细腻蓬松的感觉,吃起来很伤喉咙,难以下咽。更要命的是伤屁眼。估计是纤维含量太丰富,小时候吃了常常哭爹喊娘——大便拉不出来。

薯干馅粿应该是小时候最常见馅粿了。老家有的是地瓜,地瓜不耐久存,经常就切片阴干做地瓜干。到了端午节,地瓜干再不吃就开始霉变生虫有怪味了,妇人们就把地瓜片蒸了,在房前的石臼里捣碎,用筛出地瓜干小粒子做馅料,投入白砂糖,搅拌下,地瓜干馅就大功告成了。接着想做肉包一样包上馅料。

至于豆馅粿,算是粿中珍品了。那时地少,种主粮都来不及,哪有闲田中豆子呀。经常是花生畦边上点几把红豆绿豆,秋收时留着做粿用上。或红豆或绿豆,都加水蒸熟烂了,用石臼捣烂,其做法与薯干馅粿做法一致。

炊粿,绝对是一门艺术。将搓好的粿一个个放进柴火灶大锅里。大锅里蒸箅子架着,一般都2-3层,锅上还得有一个上下无底中空的竹套子(发音:song4ta4),这样可以防止蒸汽散失,保证国内所有的粿蒸熟蒸透。蒸制前在锅内静置,等待发酵。等待的时间,全靠厨娘的经验。发酵太过,粿打气似的不成样子,还容易发酸,发酵不足,那粿像个硬疙瘩,吃起来硬邦邦口感极差。

在粿入锅前,用剪好的香粿叶,在箅子上铺上一层,给粿当上垫子。香粿叶是一种类似于美人蕉一样的植物。它的叶子肥厚宽大,花是白中带粉,一整串像玉石一样非常可爱。家乡人经常在田间地头种上几棵,待得做粿的时候,剪下些叶片,用来替代蒸过的纱布垫子。蒸出来的味道香,叶的香气被粿吸收,粿散发着粿叶那种天然的幽香。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519
主题: 46
帖子: 7810
注册: 2012年6月
到处溜达69 发表于 2015-6-26 22:33
福清的番薯丸,真心好吃!早些年常去福清,总要吃一碗”姐妹”番薯丸才肯离开。不知现在是否还有这家店?


有,后埔街小巷一家。龙田镇上多了去。

都挺好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241
主题: 6
帖子: 224
注册: 2011年6月
福清的番薯丸,真心好吃!早些年常去福清,总要吃一碗”姐妹”番薯丸才肯离开。不知现在是否还有这家店?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519
主题: 46
帖子: 7810
注册: 2012年6月
jiutai 发表于 2015-6-12 14:52
只看文字我已口水涟涟


老兄过奖过奖。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8.776
主题: 12
帖子: 19803
注册: 2009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她影像会员标识
只看文字我已口水涟涟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105
主题: 21
帖子: 218
注册: 2011年5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519
主题: 46
帖子: 7810
注册: 2012年6月
15.米螺肉
我可以负责地说,这个世界吃过并且知道这个玩意儿的人不会超过一万个。这是我们家乡一个小山村独特的美食,除了这个村,就没有第二个店。

这个山村坐落在家乡一个小山洼,距离镇区7里路,现如今还好,修了水泥路,十几年前,沟沟坎坎黄泥巴的路,整个村子就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唯一值得称道的是这个村子类一个小盆地,盆子中间是一片沃土,这儿土壤肥沃,种什么都像个样。萝卜水灵灵的,番薯肥嘟嘟的,就连花生也比别的村子饱满……
这个村子粮食是不愁的。但是,四周遭的山,矮矮秃秃了无生气,净是些山石、土丘,连草都长得不繁茂,更别说有啥类似于麂鹿獐这些山珍野味了。因为是山村,海里肥沃的滩涂,这个村子占不着,他们有的只是翻过后山的那片贫瘠的硬滩涂。这片滩涂,算是飞地,成了这个山村的唯一一块海域了。原因有二:一则各个村子都距离这块滩涂远,二来这片滩涂砂质多,除了米螺,啥都不长,即便长些泥螺,在这也变了种,壳子硬,满是砂,根本不能吃。成了这个山村的拥有一块飞地了。这块飞地盛产着米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由于蛋白质的高度匮乏,这个村子里独创出米螺这种物种这一美食来。

米螺,具体形状不太可考,也不太记得——我是吃过,见过,但自己未亲自劳作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没有躬行,十数年过去,已经遗忘殆尽。
我只记得米螺细小,既细又长,其形体类似于米粒儿,但比谷子略大,有点像荞麦粒儿。每到清谷天之后,这玩意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将出来,满滩上都是,用木锄木耙(牧海者常用的工具)铲了,聚拢一块,装上篮筐就挑了回来。
因为此螺细小,按普通吃海螺的方法——用针挑出螺肉绝不可能——要挑上一盆,可得从春天挑到冬天吧,眼都望穿了,估计都吃不上。
对于吃货的村民,有的是对付的法子,他们用专用的木槌,将米螺捣碎,这种木槌,分量恰到好处,捣碎米螺的壳,却又不至于将米螺砸个稀巴烂。捣碎后,接着第二道工序,用石磨把捣碎的米螺带壳磨了。由于石磨孔隙大,磨得时候,细小的米螺肉还是能两片石磨的石头片轻松挤出。这种石磨,独此一家别无分号,除了此村子,再无别的村子有这家私活儿。石磨是特制的,大小不过成人合抱,小巧玲珑,想必做得小,分量才恰到好处。碾磨米螺+的时候,能轧碎螺壳,又不会将螺肉一并碾磨成渣渣了。
第三道工序——将磨出来的米螺连壳带肉,用清水澄清,轻轻搅拌,由于重力作用,米螺的壳会沉淀在容器的底部,用网眼细密的笊篱轻轻捞起浮起来的米螺肉,这就大功告成了。

十数年前,我被“充军”于此,在这个村子工作了四年多。有次暮春,见一位阿姆叫卖当地的米螺肉,那时年轻,心性好奇,买了5斤,回家尝鲜。邻里很多人竟然不知烹饪方法。只记得,油锅下洋葱、姜片煸炒,倒入米螺肉烧煮开后,撒入韭菜。盛盘配饭,其味鲜美无比螺肉鲜甜,细腻无渣,可以一整勺一整勺的大吞大嚼,比单单用针货牙签挑螺肉豪放多了。现在想想如果能勾上薄芡,绝对比咖喱牛肉更受孩子们的欢迎。

记得第一回吃过后,又买了若干次。米螺肉甚是便宜。只依稀记着那时一斤精牛肉10元,而米螺肉不过2元左右。售价不到牛肉的1/5呢。但其味道、营养、其如此繁琐制作工序,真真对得起这个价格。天意怜幽草,也许是上天垂青,赐予这个缺乏蛋白质的村子的独有美食。

今隔吃米螺肉已经十数年了。甚为怀念。是为记。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519
主题: 46
帖子: 7810
注册: 2012年6月
14.端午节的煎面饼
       煎面饼,是家乡独特的美食。端午节,家乡叫五日节。到端午应该也是麦收时节,面食就摆上了台面,所以连续五日,各种面食敞开了吃:摊面饼,炒麦粒,手擀面……厨娘们擀面的擀面,搅面糊的搅面糊,烙面卷的烙面卷,其乐融融。在已结束青黄不接的春夏之交,这些面食绝对算得上是盛宴。

      其中,煎面饼蔚为壮观 。家乡的煎面饼不等于与山东烙大饼子,煎饼果子。它比北方的各色煎饼更讲究,味道更丰富、更有层次。我们的面饼加入了各色时令蔬菜、当季的海产品。各种蔬菜、海鲜的组合,能造就出千变万化的滋味。

     时至初夏,各种特产接踵而至。其中首推应是海蛎,这个时令的海蛎,开始长膘,准备孕育下一代,最为肥美。撬开蛎房,蛎房里装着满满当当的,肥嘟嘟的海蛎肉一坨坨颤颤巍巍地抖动着……在大街上,买海蛎肉去,在渔妇撬刀梭子般运行中,海蛎肉一扒拉一扒拉落到盆中,稍等少许工夫,新撬出的海蛎肉就上秤称了。
海蛎煎和闽南一带的蚵仔煎做法并无本质的区别。所不同的是,我们当地是海蛎主产区,所以海蛎用量比厦门一带更大;又因为是番薯主产地,番薯粉用的稍微多些。正因为掺入番薯粉,看上去比掺入生粉的厦门蚵仔煎颜色更深,吃起来更Q一些。个人以为(也有可能爱屋及乌):家乡的海蛎煎,比厦门的蚵仔煎好吃太多了。当然,海蛎煎出锅应该趁热即食。不然的话,凉了会变硬变老,粗粝干涩,不堪入口。
        比海蛎煎更令人期待的是煎蛏饼。记得小时候,家乡似乎家家户户都分有蛏田,除了一挑挑或提或挑到市场售卖,自家也留有一些一解孩子馋病。蛏田挖来了海蛏之后,浸入海水中,轻轻转动装蛏的篮子,将海蛏冲洗干净,而后海水浸泡一二小时。万不可用淡水浸泡,一旦淡水进去,海蛏渗透压的影响使劲吸水,自身的味道就被稀释,味道大打折扣。
        ——市场上售卖的常常采用这招,先入淡水浸泡一二钟,裹上海泥,增重可以达到二到四成,不明就里的山猴子(我们这对不懂海鲜的山区人的俗称,略带歧视。)买了就是挨杀了。
       泡好海蛏,吐净海沙,就将海蛏剥壳取肉。记得我小时候,几乎个个孩子都会剥海蛏,两手平举,笃定海蛏身子,右手大拇指顺着开口轻轻一推,海蛏就被打开了,食指一抠取出蛏肉扔掉蛏壳子。讲究的人家还将海蛏上附着的一层膜去掉。
      海蛏含水比较大,尽量要沥干水分,面饼的浆要尽量调的浓稠一些,不然煎蛏饼的时候,容易出现“爆炸”,海蛏腹(生殖系统的一个囊腔)内受热膨胀炸裂——那声音响动,跟炒黑木耳一样。

         最令我食指大动的还是家乡的“鱼+可(ke4)子”煎饼。蚵子,是家乡对小海鱼干的统称。最好吃的莫过于“白瓦蚵”,其实就是丁香鱼的吧。
      丁香鱼,在家乡也叫沉香鱼,至于为何叫沉香,具名不可靠。丁香鱼也是在小满前后开始上市,一直延续到端午节前后。丁香鱼,鱼体纤细,透明,细嫩,极不耐运输,由于鱼体没有什么鱼鳞覆盖,所以非常容易腐烂变质。渔民们为了方便运输存储,就将海里刚刚捞上来的丁香鱼鲜鱼用米筛子装了,入大锅,将烧开的海水烫煮一下,然后捞起,烧烧阴干,上市开卖。
       海边渔民有口福,可以吃得上鲜的丁香鱼。纯鲜的丁香鱼,或摊面饼,或蘸上粉浆炸,甚是可口。可半咸淡的(家乡称乡村长大城里卖命,不城不乡高不成低不就的人,如我)就吃不成了,只能买焯过海水的了。
       不过不碍事,焯海水,但是鱼的鲜香还在,用水泡上,加上盐巴,些许味精,打上几个蛋,轻轻搅拌,混入面粉,调成糊状,随着自己的喜欢或加红萝卜丝或加葱花或加洋葱末儿……平底锅下油,摊上一块,香香酥酥,咸鲜的鱼味,浓浓的麦香,端午节浓烈夏意就化在这面饼里面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4.596
主题: 33
帖子: 6125
注册: 2002年6月
兄台文笔真好,一篇优美的散文,生动自然,生活场景历历在目。诸位大戏的随贴也是妙趣横生,既长见识有赠乐趣,准备下载下来细细观赏。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519
主题: 46
帖子: 7810
注册: 2012年6月
oxsea 发表于 2015-5-26 14:37
口述风俗志哦


见笑大方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28.348
主题: 11
帖子: 15588
注册: 2003年2月
内容贡献勋章
口述风俗志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519
主题: 46
帖子: 7810
注册: 2012年6月
13.春卷
福清的春卷和外地的春卷相差太多了:
1.形体上说,福清的春卷个头极大,一个净重2-3两了吧。早餐吃上个把的春卷,就着豆浆锅边,基本就能顶事儿了。能一口气吃上三五个,绝对是大胃王了。
2.馅料足,即便大街上售卖的,怎么也要有块厚道的瘦肉条, 豆芽、韭菜、红萝卜丝儿……配料不说丰富,但也算是营养比较全面了,虽说是油炸食品,但有甚多蔬菜,也算实诚不忽悠了。
3.手工摊的春卷皮,风味特足, 油炸之后酥酥脆脆,金黄温润,漫着面香,刺激你的视觉、嗅觉,夹杂着馅料的汁液,脆中透着多汁,咬上一口,咔嚓作响,声儿碾压着你的耳朵,而后是鲜美炽热的汁水刺激你的舌尖,呼呼吸气冷却以外,分明品出闽地的美味儿来……

说是春卷,其实按福清方言翻一翻——应该是葱卷才是,春卷反而不太名副其实。想必是馅料多放葱(春夏时间多放的是韭菜)。福清人一年四季都喜欢春卷。因为春卷工艺比起福清特产配料繁复的番薯丸,还是做工简单太多了。番薯丸得有鲜地瓜(番薯),蒸啊煮啊,分外麻烦。春卷馅料唾手可得,春卷皮很容易就买来的。

先买上十来二十元的面皮。一般家庭买上20元的面皮,够你吃上死去活来了。东门农贸市场和官塘乾市场大把。官塘乾市场那家面皮弄得不错。
接着准备馅料,馅料相对简陋——买几斤豆芽,切1-2个红萝卜,剁一把韭菜或者葱,拌上盐巴味精,调成菜馅,沥去水,备用;切点上排肉细条腌制好。
再接着打个蛋,下点油炸粉,调成糊状,做粘合剂用。
最后就是包春卷了,摊平面饼,在面饼的下方,码上一把豆芽红萝卜菜馅,夹起一条腌制好的肉条,顺势一卷,留了1/4的面饼,两端拾起往里头叠起,将剩下的1/4糊上蛋糊,卷做一圆柱,一个春卷就做成了。

做好春卷,接下来就是吃了。吃法基本就是蒸和炸。
炸春卷,自不消说,满大街都是,不过俺还是喜欢自己家里炸,一则油吃得放心,二来,俺不喜欢炸的太过火,里面需得留些馅汁,刚出油锅的才好吃。就着稀粥或者大麦糊,真爽!

至于蒸春卷,本人确实不喜欢,非油炸,不香!但吃了以前同事——一位快退休的老太太——她做的蒸鸭春卷,味道有股烟熏味,肥而不腻,味道甚对我的胃口。

福清春卷很多人做,很多人吃。但是做得地道的没有几家。原先西区的乐渔村平潭人开的酒楼,那儿做的春卷味道不错——放了竹笋,又放了未浸水的海蛏,海陆集合,有一股笋干的烟熏味,又有一股海里的味道。或蒸或煎或炸,我都吃不腻。

可惜现在厨师换了,没再做这道菜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59
主题: 2
帖子: 57
注册: 2013年6月
大开眼界 谢谢楼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406
主题: 5
帖子: 353
注册: 2015年1月
油焖大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519
主题: 46
帖子: 7810
注册: 2012年6月
是日冬至。

冬至,在印象中是挺温馨的一个节日。农村人格外看重,农家的孩子们尤为看重。因为自中秋节后到除夕,格外的漫长,特别在物质相对匮乏的60后70后的童年,有了冬至节,好像就一个楔子,嵌入了中秋和除夕之间,过了冬至,一个月多就是除夕。这样,令孩子们有了过年的盼头。

冬至,按过节的主食分,福清人基本分两派:一派是龙高一带,清一色搓番薯丸,龙高半岛基本就是或煮或蒸,加或不加粉丝的区别;非龙高半岛的,多是搓元宵,所谓元宵,就是以糯米粉调入食用油、温水,做成实心汤圆(一般不包馅料)。这两派一咸一甜,风格迥异。福清不过巴掌大的地方,怎会有这么大差异?我想,应该是地域物产造成的——龙高半岛海风大,常有海水倒灌台风侵袭现象,以栽种番薯为宜,食品自然多是以番薯为主食了;而渔溪东张音西阳下等村镇自古物候天成,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得紧,自然多是米面制品了。

龙高一带(平潭全岛据说也是)多是番薯丸,高山东瀚一带多称为丸,而龙田一带多数称为“米+时”。米时,一做餈,糍也,乃是闽语,糯米丸子或糍粑之类的糕团。但龙高一带少有糯米,只得以番薯替之,名至而实不至也。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得搓番薯丸。包番薯丸,先得肉番薯面团。番薯面团,是用鲜番薯用地瓜蒸熟,趁热拌入番薯淀粉做成的。这样,可以让番薯粉烫至半熟,致使面团更有筋道,面剂子有延展性,好包还不粘手。还有一种办法是将番薯+番薯粉揉成的面团揪下一坨放蒸锅里蒸上一阵子,再揉入面团中,这样很快就揉出筋来了。现在的番薯丸皮,多是加入生粉,土豆粉,通过后一种方法加工成的,包起来很好包,颜色还很亮丽——没有番薯粉那么黑咕隆咚,黄澄澄的,煞是好看。我只是不合时宜地感觉:还是小时候的工艺好吃。即便家乡的番薯丸冷了以后,硬得可以砸死一条狗。

而非龙高的福清人,吃的是汤圆,他们工艺就简单多了——实心的汤圆,毕竟技术含量差多了。所以一直以为这汤圆不值一哂。无非就是糯米包成的实心汤圆加上点炒豆粉花生粉芝麻粉,拌上一拌,香是香,甜是甜,但何尝有番薯丸皮馅层次分明,馅料咸鲜搭配丰富多彩呢!光说这馅料吧,海鲜料有:常见的有海蛎、五花肉、蛤肉、海蛏干、虾仁……格调高的有虾蛄肉、海鳝干、海蟹黄……配菜有:紫菜、包菜、葱蒜、胡萝卜,搭配的种类就多之又多了,几种搭配风味各异。各花入各眼,其趣自找寻。
     
   我常顽固地认为——美食产生于物质相对匮乏的地域。因为穷,人民才会翻江倒海上穷碧落下枯黄泉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味来。譬如,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地区吃的,远不如蛮荒闽越一带丰富多彩。我常在论坛里说道,北方讲酱,讲臊子、浇头,面什么的焯下水,拌入酱浇点臊子浇头一呼噜就是一盆;南方人讲汤,特别是闽越粤一带特讲究汤,汤汁美味了,逼格就N高了——你无论下什么,面啊粉啊,被那汤汁一煮一泡,吸收了汤汁的美味,那味道绝了。

    很奇怪的是,北京人很是自信心爆棚,什么京酱肉丝啊,什么炸酱面啊,那死咸死咸的东西好意思叫美食?在讲究低盐低糖的现代,早就该开除了在家常食品之外了吧。

   扯得有点远,收回来吧。福清人 过冬至时间还各不相同,很是奇怪。大致是分两种:一种是冬至日前一晚过节吃上丰盛的晚餐,次晨吃糍;一种是冬至节这天早上吃糍,晚上煮上几道菜庆祝下。
    听老人们说,当年冬至日倭寇入侵,闽人听闻 ,分为两派,一者先过节吃完了再跑,一者先跑,回来再过节。想必当时逃难时仓促,村子里就分成了两派:一派是吃了再走,哪怕倭寇来了也要吃饱喝好引刀成一快,一派是苟且偷生留得青山在何怕没饭吃,先逃再说。这两派区域分布并不泾渭分明。即便是我老家不到千户的村子,居然相距几十米就分成两派了——上面村子吃了跑,下面村子跑了吃。所以,在我小时候,村上村下孩子们到了冬至节这天经常吵起来。这边喊道:“你们村是馋嘴,先吃了再跑,死都不怕!”那边厢骂着:“你们村胆小鬼,避(跑)都么护(不及)”

想来,这冬至节※※可甚是悠远呐——倭寇至少是在明朝的事了,到了大清朝,日本也跟着大明闭关了——片桨不可入海了。

——每至冬至节,都要费点脑筋:要是时光倒转,我回到那个倭寇入侵的年代,我应该是跑了再吃还是吃了再跑了?肯定是吃了再跑吧,吃了才有力气跑啊!!就像我现在的减肥,每次都是吃完了才有决心跑步减肥的……

我也记不起自己家族是怎么过节的(罪过罪过),具体是跑了吃吃了跑,全然不懂,就胡乱过吧,冬至日前晚、冬至日当晚俺都煮上几道菜,咱两边都不得罪,就得罪自己的体重和血糖。

是为记!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0.192
主题: 207
帖子: 7537
注册: 2008年11月
林听 发表于 2015-1-8 19:11
哦。我们这很少这么吃的。

我们附近永辉超市卖鱿鱼干,都要竖起纸牌——“去头价格双倍算”,但是躲不过老太太老爷子们的黑手。


宁波上海一带,用猪油炒墨鱼须雪菜, 拌面或者拌饭佐餐。墨鱼须从来不肯卖低价的。 本帖最后由 realname 于 2015-1-8 19:16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519
主题: 46
帖子: 7810
注册: 2012年6月
realname 发表于 2015-1-8 19:05
虾籽是籽,用来拌面和做酱油的。鱿鱼干去骨的。我当时还特地去买鱿鱼须没买到。


哦。我们这很少这么吃的。

我们附近永辉超市卖鱿鱼干,都要竖起纸牌——“去头价格双倍算”,但是躲不过老太太老爷子们的黑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0.192
主题: 207
帖子: 7537
注册: 2008年11月
林听 发表于 2015-1-8 18:49
哦。虾籽应该是虾仁干吧。

蛤蜊干应该是花蛤干。

鱿鱼干去年到今年都很便宜的。前年还是去年本地超市一斤不到20元。还是去头的。墨鱼干会贵一些,我们海边人认为墨鱼干,特别是大的,很补的,说是补腰的。呵呵。宁可信其有吧。

海边干货一般是带壳生晒的,而后再去壳,这种做法甜,鲜,比较好吃。价格最贵,但是不耐保存。

淡菜、海蛏干、海蛎干、螺肉,基本都如此。

蒸了再晒就不好吃了。


虾籽是籽,用来拌面和做酱油的。鱿鱼干去骨的。我当时还特地去买鱿鱼须没买到。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519
主题: 46
帖子: 7810
注册: 2012年6月
realname 发表于 2015-1-8 18:30
前一阵在海边买的干货,今天邮寄到了。淡菜,海带,紫菜,蛤蜊干,扇贝干,鱿鱼,装了一纸箱。打开来尝尝真鲜啊!干净,新鲜,但是大小不整齐。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么鲜的淡菜。当地老板还送了半斤虾籽给我。 这些就是年货了。


哦。虾籽应该是虾仁干吧。

蛤蜊干应该是花蛤干。

鱿鱼干去年到今年都很便宜的。前年还是去年本地超市一斤不到20元。还是去头的。墨鱼干会贵一些,我们海边人认为墨鱼干,特别是大的,很补的,说是补腰的。呵呵。宁可信其有吧。

海边干货一般是带壳生晒的,而后再去壳,这种做法甜,鲜,比较好吃。价格最贵,但是不耐保存。

淡菜、海蛏干、海蛎干、螺肉,基本都如此。

蒸了再晒就不好吃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0.192
主题: 207
帖子: 7537
注册: 2008年11月
前一阵在海边买的干货,今天邮寄到了。淡菜,海带,紫菜,蛤蜊干,扇贝干,鱿鱼,装了一纸箱。打开来尝尝真鲜啊!干净,新鲜,但是大小不整齐。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么鲜的淡菜。当地老板还送了半斤虾籽给我。 这些就是年货了。

本帖最后由 realname 于 2015-1-8 18:36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519
主题: 46
帖子: 7810
注册: 2012年6月
11.青红酒
青红酒,其实是福建闽东地区长物。它是一种农家特有的自酿酒,以糯米或麦子加红曲酿造而成。酒精度不高,跟浙江黄酒相差无几,多是12-18度。但女儿红、花雕等黄酒,色泽金黄;而青红酒颜色红如胭脂,娇艳鲜红。个人以为青红酒比浙江的黄酒有过之而无不及。浙江的黄酒很多都加入了焦糖色,焦糖色不就是色素么?我以为真正健康的东西添加剂越少越好。从这个角度看,青红酒已经胜了一筹了。

我们福清龙高半岛少有酿青红酒的。海边海风大,米麦收成不好,填腹尚不足,何以能奢侈到拿去酿酒?倒是农业大镇东张、渔溪、阳下等镇多有农家自酿、生产青红酒。这些酒你就甭担心什么甲醇啊。农家自酿他们自己也喝,品控水平个人以为,在这个相互投毒的社会,比那些个酒厂还靠谱呢。
第一次接触青红酒是在学校的小卖部,那时一斤是1元钱貌似,和几个师范的同学,切上一盘肥嘟嘟的猪头肉,买几块海蛎饼,炒个粉干,就鲸吞牛饮起来,一晚上干个十来二十斤还是蛮经常的——估计是小卖部老板把青红酒兑了水了。我一个人喝了3学校发的装稀饭的搪瓷缸,一缸怎么也有一升吧。三缸至少5斤,却屁事没有。可后来几次都差点栽在青红酒上。

临毕业了,去阳下镇的一林姓同学家玩,他父母均不在家,一人小鬼当家,招待我们全是自个儿来,自己焖饭自己炒菜自己采购,我们一伙人就把筷子大饱朵颐。他提议,喝点自酿的青红,说干就干,他用水瓢装了一大勺。分成几碗。我托大——毕竟自己曾经在小卖部鲸吞牛饮多好几斤。饭尚未填饱肚子,我就灌进去一碗,同学们纷纷叫好,又干了一碗,这时候就觉着有点飘了。吃※※,我们骑车就一个距离村子十几里外的潭里游泳。出发时还好,到了目的地,就明显感觉酒劲上来了,全身发烫,即便泡在水里还是觉着烧得慌。泡了之后回家了,酒劲完全上来了,一路上骑车哆哆嗦嗦的。临到村口,车子把头一个摇晃,一咕咚摔进了稻田里,弄得一身泥,逗得同学们狂笑不已。幸亏是夏天,到了井边冲洗下,就行了,这么一闹酒劲也就过去了。我这才知道:青红酒虽然好喝,但是不能托大,空腹喝青红酒要小心的。

参加工作了,那时我叔叔算是村子里的红人。经常三天一宴五天一席的。啤酒不消说,我那时年轻半打不在话下,稍发挥好,10瓶也搞过。有次叔叔不知道哪里整来的几坛子青红。说是放了很久了,要赶紧喝掉,不然都长蚊蚋状的酒虫了。所以有段时间招待客人都是青红酒。叔叔拿的是陶瓷的茶壶烫酒,1.5升的那种。把它装水的大铝锅放煤炉里烧着,待到酒温了,提起来斟到各人的杯子里。我自以为自己酒量尚可,温着的青红入口顺畅爽滑,不过一个时辰左右,一壶多酒就进了肚子。慢慢地,就发现自己屁股总是坐不到椅子上,时不时就往桌底下溜,差点摔到了桌子底下。幸亏自己发现得早,还算清醒,赶紧撤离酒场,猫着睡了一觉,才没出大丑。这次经验告诉我:喝青红酒,温着喝,发作起来很绵柔,但是那劲道不亚于武侠小说中的十香软筋散呢!

听永泰的朋友说,他们那几乎家家户户酿青红,逢年过节招呼客人都是用青红酒的。想起来心向往之。去年去永泰同事家,半途溜出来到镇区喝了一壶青红酒,一斤5块钱,喝了2-3斤,真是不错。听永泰朋友说,更霸道的青红酒时一种酒酿酒——用酿出来的青红酒当酿酒加的水,也就是用酒再酿一道。这样出来的酒,酒液粘稠,挂壁持久,似蜂蜜一般(估计是夸张了),喝起来很是顺口,但是很容易中标的——一不小心就倒了,这不正如景阳冈那三碗不过岗的透瓶香么?

青红酒的副产品就是酒糟。酒糟血红,所以也叫红糟。吃过红糟的,很自然就理解懂酒糟鼻特征了。青红酒的酒糟在福建闽东一带农家很受欢迎的,是美味的好配料。红糟肉、炸糟鳗、红糟笋……花样翻新,别出心裁,这些菜酸香又带着酒味,去腥提鲜开胃解腻,红糟的各种菜下饭,饭一扫光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519
主题: 46
帖子: 7810
注册: 2012年6月
10.地瓜烧
前不久读蔡澜先生的文章《汽酒》——

当人生进入另一个阶段,已不能像年轻时喝得那么凶,汽酒,似乎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香槟固佳,但就算最好的 Krug或 Dom Perignon,那种酸性也不是人人接受得了。
当今我吃西餐时,爱喝一种专家认为不入流的汽酒,那就是意大利阿士提 Asti地区的玛丝嘉桃 Moscato了。

Moscato又叫 Muscat、 Muscadei和 Moscatel,是一种极甜的白葡萄,酿出来的酒精成份虽不高,通常在五六度左右,但是充满花香带着微甜,百喝不厌。年份佳的香槟愈藏愈有价值,但玛丝嘉桃是喝新鲜的,若不在停止发酵时加酒精,最多也只能保存五年,所以专家们歧视,价钱也卖不高来。
年份佳的香槟愈藏愈有价值,但玛丝嘉桃是喝新鲜的,若不在停止发酵时加酒精,最多也只能保存五年,所以专家们歧视,价钱也卖不高来。
通常当为饭后酒喝,我却是一餐西餐,从头喝到尾。第一,我不欣赏红白餐酒的酸性,除非是陈年佳酿,喝不下去,一见什么加州餐酒,即逃之夭夭。
当啤酒喝了频上洗手间,烈酒则只能浅尝,玛丝嘉桃可以一直陪着我,喝上一瓶也只是微醺,是个良伴。
女士们一喝上瘾,但也不可轻视,还是会醉人,我通常会事先警告她们。
近来和查先生吃饭,老人家也爱上了这种酒,虽有汽,但不会像香槟那么多,喝了也不会打噫。已经有不少人开始欣赏,在大众化的酒庄也能找到。牌子很杂,可以一一比较后选你中意的。为了这种伴侣,我专程到 Piedmont的 Asti区去寻找,叫 Vigneto Gallina的最好,商标上画着一只犀牛。各位有兴趣,不妨一试。
读罢,不胜感慨。蔡老先生浸淫饮食数十年,其饕餮行迹海内闻名,多少饭店酒楼为能得蔡老一置喙,几近抛头颅洒热血了。如他,闲云野且阅酒菜无算,评点这洋酒,自是逸趣横生,侃侃而谈。

天可怜见,我至今还未喝过这些拐七拐八英文字母的汽酒呢!

想来我生也晚,且生于穷乡僻壤。没赶上好时代,也没能生个好地方。打小接触的多是低劣的土烧,或者是农家自酿各种杂酒,上不得台面。可能正因为基于此,至今对各种洋酒敬而远之。葡萄酒,干白干红一概无视,给我一壶上好的拉菲,我最多只能喝出酒精度挺高的,至于味道啊,回甘啊,收尾啊,一概不懂;朋友端来倒过来的各种洋酒,俺也是捏着鼻子,豁出来拼上一场。我也就认得什么蓝带啊,什么皇家礼炮,什么人头马。。。。

地瓜烧,是小时候常见的一种农家酒。它是用家乡的番薯蒸熟做原料,加入酒曲酿造而成的一种土酒。由于地瓜产量极大丰富,小时候很多农家都自酿地瓜烧酒的。它与青红酒不同,是白曲酿造的,要蒸馏提纯。味道又似白酒,但毕竟才用地瓜酿造往往酒精度比五谷杂粮酿造的白酒要来得低些。但是由于农家自酿,少不得那些大爷大娘舍不得把长了橡皮虫的臭地瓜剜了去,一些地瓜烧难免有一股臭地瓜味儿。那微微臭的味道,居然有点臭豆腐的感觉,喝起来很不错的。

地瓜烧便宜,且味道不会很差。——小时候,家乡有个叫清华的女酒徒,总是猫在合作社第三爿卖烟酒的摊位上,比男人更豪放的把几毛纸币往柜台案板上那么一扔,巴掌一拍,吼一声:“打2角酒来。”那柜员就忙不迭地提溜起白铁皮做的酒提子,往酒坛子里提起一提,倒在敞口的陶瓷碗里,清华端起碗,咕嘟咕嘟一饮而尽,真可谓鲸吞牛饮。

若干年后,读了水浒传,才知道※※,她那架势不比景阳冈的武松差呢!——据考证,宋朝的酒,度数跟现在的啤酒酒精度相差无几。
孔乙己之流,见了她估计只能望风而逃吧。看她喝地瓜烧的豪放状,心中甚痒:这地瓜烧想必非常好喝吧。于是就对合作社销售的地瓜烧念念不忘。

父亲,也喝酒,但毕竟是半知识分子,对地瓜烧颇为不屑,估计觉着是农家的东西,是体力劳动者消乏取乐的玩意。所以家中很少有什么地瓜烧。他多是小角楼,桂花酒,一些我现在想不起名字的高粱酒,偶尔也喝四特。父亲喝的那些酒,除了桂花酒,其他酒都给我很差的印象。特别是小角楼60多度,闻着可劲儿香,倒将出来呷上一口,哇——那个辣啊,就像吞了一团火,几乎烧到了肠子里了。既然倒了,倒掉又舍不得,太香了,于是就兑上一大壶水,小小口地抿着,可还是呛得厉害。

叔叔喝酒就比较杂了。他在※※里大小是个领导,经常到农家行走,所以,接触的酒也比较多,也不乏有些村民招呼他捎带着。他家里地瓜烧可就不少了。,塑料茶花还是什么桶装着,薄膜袋套在塞子上,杂物间,床头摆放着。
小时候既淘气又爱逞能。记得是念五年级还是初一,跑到叔叔家玩,床底下就是一壶地瓜烧。堂弟逗我,你这酒能喝得下我就服了你。初生牛犊不怕虎,拎起塑料桶倒了一搪瓷缸,一咕噜喝下至少半斤。然后就晕了,后来听堂弟说,我把他揍了几下就睡着了,睡了整整一下午。那是第一次醉酒的经历。第一次醉酒,地瓜烧给我的印象非常好,至少比高度的“小角楼”啊“四特”啊好入口。

现在家乡一带农业进一步凋零,种地的越来越少,农村很多地都承包给了外地人——安徽的浙江的。于是,地瓜烧就越来越少了。我听说山区小镇那边还有人在继承古法酿造地瓜烧,很是神往。但一直没喝过 本帖最后由 林听 于 2015-1-6 20:01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519
主题: 46
帖子: 7810
注册: 2012年6月
9.土笋*沙蚕
厦门鼓浪屿什么时候开始卖土笋冻,反正我90年代去的时候是没有的。其实海边人都知道,就鼓浪屿那地方,没多少滩涂的,即便海水退潮,就露出那么几米浅滩,断然是没有土笋的。所以鼓浪屿卖的土笋冻,其实都是岛外来的,舶来品。我估计应该在泉州或者东山一带的海域出产的土笋。鼓浪屿卖土笋冻的小店,其实就是来料加工“OEM”而已。

在厦门吃过几次,其制作方法应该是:饭店蘸酱小碟,做模具,倒入烧煮好的土笋+汤汁,冰镇下,就冷凝成果冻状的了,去小碟子立成。其味道鲜美,爽口。尤其夏日里吃着,倍觉凉爽。看小店内涂鸦,密密麻麻各种赞誉之词哗啦啦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滔滔不绝肆虐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其实,土笋一点儿都不高大上。小时候,在零污染的老家滩涂上,多得是。听婶娘他们说,早年间,蛏子田上,用木锄一扒,就露将出来,一捡就是一大堆。半天就能捡出一桶子。拎回家,少有人吃,多是喂了鸭子。

说是土笋,其实跟笋,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土笋是一种海生环节动物(存疑?),家乡人叫它土冬。

我小时候见过土笋的。我敢保证,非海边人见了就不敢吃了——它身子长椭圆形,像毛毛虫,那么胖乎乎的肥嘟嘟的。只是它身上没有毛,布满了蚯蚓似的环节——那些环节比蚯蚓的细密而又粗糙,从土里刚挖出来,上面还像贝类一样沾着泥沙,摸上去毛糙糙的。最恶心的是,它像茅厕爬出来的长尾蛆虫。只是更大一些,更饱满一些。家乡脾草通(胃口好)的人才敢吃。印象中吃法很是繁复。多年不吃,只能凭着自己的记忆:

1.挖到的土笋,用清水漂洗,浸泡,像弄花蛤青蛾等海贝一样,放点盐,泡成盐水,让它们养上几个时辰,好吐出泥沙;

2.再在粗糙的石板上摩擦揉搓,洗去表皮上的泥沙;

3. 用力揉捻,像海边磨章鱼一样,把肚肠挤破,捏挤去内脏,漂洗干净。
整理好后,就可以烹之食之了。家乡没有鼓浪屿这种做法。一般是爆炒。菜园里拔几根香葱芹菜,柴火灶里爆炒下,加点酱油香葱芹菜。当下饭菜了事。

正因为收拾整理土笋非常麻烦,所以,在我小时候,少有人去弄的——大家都山上海里奔忙,没有功夫收拾这么麻烦的物事。印象中,只有我的邻居十五婶,很会弄吃的。就在厅前的院子边上弄,收拾过不少土笋的。

看现在高大上的鼓浪屿土笋冻,常常令我发思古之幽情呐!

土笋跟现在一些饭店买的沙蚕(本地方言,sha1chen2)是不同类的。沙蚕,应该也就沙虫,叫星虫的。早年,福建很多地方有的。一般现在饭店多用来爆炒,一些农家丧喜宴,偶也有弄这道菜的。

沙虫形状和土笋相似,但更长,个头也要略大。就像大型的蚯蚓。收拾起来比土笋轻松多了。90年代我们这还是挺多的。一斤也就10来块,比猪肉略贵些。但是现在非常少见了。饭店偶尔一见,也是外来货品。正因其长,所以收拾完后需要用剪刀截成一段段的,再入锅炒的。不然,一半进了胃中,一半还在嘴里嚼着呢!

沙蚕口味个人并不喜欢,胶质没有土笋多,所以炒起来不够脆。

很多沙蚕外来货,物流运输耗时,货色大打折扣,加上品相不好——个头比本地土种的大而长,收拾整理不够专业,在饭店吃了几回西芹炒沙蚕,要么太老,要么有沙,都是不甚美好的记忆。0.9效应啊。新鲜度打九折,品种打九折,收拾料理打九折,炒的功夫再九折。。。估计就剩下渣滓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09
主题: 28
帖子: 1071
注册: 2013年7月
贝壳类的东西最好还是少吃,脏!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519
主题: 46
帖子: 7810
注册: 2012年6月
巨大白鲨 发表于 2014-12-5 00:05
前些年去过几回厦门,印象深刻。

一次是刚过元旦,气温不高,一位做IT的朋友拉我去月亮谷泡温泉,在温热的青石板上酣睡了近3个小时,把丢在更衣室的手机都打爆了,回程在海沧一家小店,吃的许多当地菜和鱼,唯独记得土笋冻,味道不错。
后来一回,是一位东山的朋友,全程陪同,让我们甚是感动。第一顿就整了好几个瓷瓶的金门高粱,晚上在吉香烧烤吃炭烤生蚝,白天弄了条船在海上转转,完事去市里吃深海鱼粥,对那种大个的龙𨀂记忆犹新,很满足大口吃肉的内地客。


说起这厦门的土笋冻,我得说说我家乡的土笋了。

其实土笋,一点儿都不高大上。在零污染的小时候,滩涂上多得是。听婶娘他们说,蛏子田上,用木锄一扒,就露将出来,一捡就是一大堆。半天就能捡出一桶子。拎回家,少有人吃,多是喂了鸭子。

我小时候见过土笋的。
说是土笋,其实跟笋,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土笋是一种海生环节动物(存疑?),家乡人叫它土冬。

它身子长椭圆形,像毛毛虫,那么胖乎乎的。只是它身上布满了蚯蚓似的环节——那些环节比蚯蚓的细密而又粗糙,从土里刚挖出来,上面还像贝类一样沾着泥沙,摸上去毛糙糙的。最恶心的是,它像茅厕爬出来的长尾蛆虫。只是更大一些,更饱满一些。家乡脾草通(胃口好)的人才敢吃。

吃法很是繁复。多年不吃,只能凭着自己的记忆:

挖到的土笋,用清水漂洗,而后再在粗糙的石板上摩擦揉搓,洗去表皮上的泥沙……眼晕。睡觉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老家美食及其他。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