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尝试翻译本书,剑桥中国远古史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6789 回帖:409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0.017
主题: 1
帖子: 15
注册: 2011年5月
我是来支持楼主的,我也是爱好者
翻译就是再创作,过程虽苦 但是开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4.911
主题: 32
帖子: 9314
注册: 2002年4月
年内主力装备
★ Canon EOS R10
  君主集权的国家      597
  Institutions of the Warring States[郡县制?]      603
  群雄并立的形成      616
  军事艺术      620
     构成, 621 . 装备, 622 . 军队规模, 625 . 战争规模, 628 . 防御墙, 629 . 战争的艺术, 630
  合纵连横      632
     [强]魏的衰弱, 元前353-322, 634 . 秦领土的巩固, 635 . 齐的时代, 元前301-284, 635 . 赵的时代, 元前284-260, 638
  士与国家      641
  Human Geography[人口地理?]      645

10 战国时期的艺术与建筑      651
巫鸿Wu Hung, 芝加哥大学
  Art and Architecture of the Living[生人的艺术和建筑]      653
     建筑: 城市与宫殿, 653 . 艺术: 器皿, 装饰, 绘画与雕塑, 675
  为逝者的艺术和建筑      707
     建筑: 墓穴和墓地, 708 . 艺术: 墓穴内的陈设, 727

11 古典哲学著作     745
倪德卫David Shepherd Nivison, 斯坦福大学
  资料来源      745
  政治背景      747
  基本概念      748
  孔子      752
     作为一个作者和编撰者, 753 . 礼, 755 . 恕, 756 . 正名, 757 . 对※※的态度, 758
  墨子      759
     道德价值, 760 . 兼爱, 763
  第四世纪: 杨朱, 子华子      765
     义及其价值, 765, . The Cultivation of Sheng[生的培植?], 767 . 诸王[号]的相互承认: 稷下学派, 769
  孟子      770
     德的获得, 771 . 人性善与道德的培育, 773 . 气的滋养和伦理价值, 775
  诡辩家[名家]      779
     惠施: 绝对性名的谬论, 779 . Six Mohist Chapters: Limits and their possibility[墨辩六篇: 限制与它们的可能], 780 . Four Types of Argument[辟侔援推], 781 . 公孙龙与白马, 782

本帖最后由 ttyy 于 2013-6-26 20:33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4.911
主题: 32
帖子: 9314
注册: 2002年4月
年内主力装备
★ Canon EOS R10
  汉水中部盆地      510
  楚国早期发现      514
  东南地区诸文化      525
  其他南方地区文化      539
  北方和东北地区      542
  结论      542

8 春秋时期      545
許倬雲Cho-yun Hsu, 匹茲堡大學和※※研究院
  西周的结束      545
  春秋时代的开始      547
     姬姓诸国, 547 . 其他非周姓人群, 548
  霸权系统的形成      551
     郑的领导地位, 551 . 齐的霸权, 553 . 诸国会盟, 556 . 晋的霸权, 558 . 楚的崭露头角, 560
  多国系统      562
     力量的平衡, 562 . 吴和越的崛起, 563 . 霸权系统的转变, 565
  社会发展      566
     亲族结构, 566 . 非周因素的融合, 569
  诸侯国[政治]结构的改变      570
     封建的第二层, 570 . 国家管理, 572 . 局部的管理, 574
  经济发展      575
     土地租借与产出, 576 . 金属冶炼, 578 . 商业, 580 . 流通货币的出现, 581
  知识界的发展      583
     士, 583 . 消弱中的传统, 584 . 孔子, 585
  结论      586

9 战国: 政治史      587
Mark Edward Lewis, 剑桥大学
  资料来源      588
     编年史, 588 . 政治管理的著作, 589 . ※※文档, 589 . 兵法, 590 . 游说, 590, . 百家著作, 591 . 礼仪作品, 591 . 地理资料, 592 . 诗歌, 592 . 汉代轶事书籍, 592
  战国七雄      593
     燕, 594 . 齐, 595 . 魏, 595 . 赵, 596 . 韩, 596 . 秦, 596 . 楚, 597

本帖最后由 ttyy 于 2013-6-26 19:24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4.911
主题: 32
帖子: 9314
注册: 2002年4月
年内主力装备
★ Canon EOS R10
     青铜器铭文中的分封记载, 318 . 军事扩张, 320 . 昭王的南征, 322 .
  西周中期的改革
     与徐戎的战争, 323 . 周的军事改革, 325 . 宫廷机构的改革, 326 . 土地制度的改革, 326
  周王室的衰落      328
  西周后期世界观的发展      331
     礼仪的改变和诗歌的发展, 332 . Poetic Evocations and the origin of the Zhou yi[周易的起源和诗歌般的灵感?], 338
  西周的[进一步]衰落和灭亡      342
  西周的遗产      351

6 西周考古      352
Jessica Rawson, 牛津大學墨頓學院
  物质记录      352
     断年的标准, 358 . 镌刻文字, 364 . 墓葬、窖藏和考古发现中的资料来源, 368
  征服以前的陕西和周的征服[商]      375
     征服以前的陕西, 375 . 相邻地区, 382 . 征服, 385
  西周早期      390
     周原, 390 . 丰京和镐京, 393 . 陕西其他地区的诸小国和前哨地带, 397 . 北中国中部各国, 403
  西周中期      414
     遗址及其青铜器, 414 . 与南方的联系, 423 . 中国东部, 425 . 汉水及淮河[地区], 427 . 钟, 427 . 玉的使用, 430
  西周后期      433
     礼仪革命, 433 . 晋国及陕西以外的后期西周发现, 440
  结论      446

7 青铜时代的暗淡: 物质文化和社会发展, 元前770-481      450
Lothar von Falkenhausen,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
  定居遗址和活动区域      453
  青铜器: 普遍的风格与技术的趋向      463
  河南北部与中部的墓葬和墓地      470
  晋墓地的发现      481
  秦墓地的发现      486
  曲阜墓地      497
  周东部上层精英的墓葬      501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4.911
主题: 32
帖子: 9314
注册: 2002年4月
年内主力装备
★ Canon EOS R10
谢谢!在英国,还好没熬夜。

4 商: 中国※※的第一个王朝      232
David N. Keightlety, 加利福尼亚大学, 柏克萊分校
  资料来源      233
     传统记录, 233 . 青铜器铭文, 235 . 甲骨文, 236
  编年      247
     绝对年代, 247 . 相对年代, 249
  时间与日历      249
  商王室宗教      251
     The Upper Pantheon[诸神?], 252 . 祖先们, 255 . 对死者的处理[葬礼?], 263
  王权之国      269
     政治与文化的风景, 269 . 王室世系, 270 . 非王室世系, 272 . 地方官员、酋长和统治者, 272 . 国王系名和政治, 273 . 王室传承和庙号, 273 . 王室中的女性, 274 . Political Geography[政治版图?], 275 . 农业, 277 . 进贡与服役, 281 . 依附劳力, 282 . 动员与战争, 284 . 奴隶社会, 285 . 个人专断与早期官僚体系, 286
  政治与军事的发展      288
  商的遗产      289

5 西周※※      292
Edward L. Shaughnessy, 芝加哥大学
  资料来源      293
     尚书, 294 . 诗经, 295 . 周易, 295 . 后期※※记载, 296 . 青铜器铭文, 296 . 西周时代作品的意义, 297
  传奇中有关周克商之前的证据      299
  镌刻文字及考古学中有关周克商之前的证据      302
     传统记述, 303 . 商代甲骨文中的证据, 305 . 考古学证据, 305
  周克商      307
     文王的战事, 307 . 征服之战, 309 . 武王之死与继承危机, 310 . 向东部的殖民, 311
  周统治的思想基础      313
     皇家威权中天的角色, 314 . 周公与召公的辩论, 315 . 周公的归隐, 317
  周统治的巩固      317 本帖最后由 ttyy 于 2013-6-26 15:06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367
主题: 5
帖子: 415
注册: 2012年10月
楼主在哪里?熬夜发帖,注意身体。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4.911
主题: 32
帖子: 9314
注册: 2002年4月
年内主力装备
★ Canon EOS R10
  农业生活方式的开端      42
  早期农夫们的地域性文化      47
     兴隆洼, 新乐和红山文化群, 48 . 仰韶文化 (元前5000-3000), 49 . 大汶口文化 (元前5000-3000), 52 . 馬家浜和河姆渡文化群 (元前5000-3000), 52 . 大溪文化 (元前5000-3000), 53 . 大坌坑文化 (元前5000-2500) 54
  中国交互影响圈的形成和地域文化的发展      54
  ※※前夜的"万邦"      59
  神话、中国的起源和夏朝      65
     远古时期的宇宙观, 66 . 英雄们, 68 . 传说中的帝王, 70
  夏朝的疑问      71

2  语言与文字      74
William G. Boltz, 华盛顿大学
  汉语     75
     南亚语, 81 . 印欧语, 83 . 阶段化, 88 . 语言类型学, 91 . 语言哲学, 95 . 古汉语的发音系统, 100
  汉字     106
     The Zodiographic Stage[音形期?], 109 . The Multivalent Stage[部首组合期?], 114 . The Determinative Stage[成型期], 118

3  商※※古      124
Robert Bagley 普林斯顿大学
  商代的考古      126
  青铜冶炼的考古      136
     青铜时代的定义, 136 . 青铜工业的发展, 139 . 考古学记录, 155
  早期青铜时代      158
     二里头和二里头文化, 158 . 郑州: 二里岗文化的遗址类型, 165 . 盘龙城与二里岗的地平线, 168 . 地域性权力的出现: 新干和吳城文化, 171 . 安徽、河北和山西的过渡期遗址, 175 . 安阳 约元前1200年, 180 . 扬子江中游区域: 湖北南部和湖南北部, 208 . 成都平原: 三星堆, 212 . 蘇埠屯, 219 . 北方圈, 221 . 渭河河谷, 226. 考古学与传统※※, 229

本帖最后由 ttyy 于 2013-6-25 04:24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4.911
主题: 32
帖子: 9314
注册: 2002年4月
年内主力装备
★ Canon EOS R10
目录

地图、表格和插图列表  page xiii
凡例      xxiv
缩写词表      xxvii
致谢      xxviii

导论  page 1
魯惟一 Michael Loewe, 剑桥大学
夏含夷 Edward L. Shaughnessy, 芝加哥大学
  ※※研究方法的脉络和考古学在中国远古史研究中的影响      2
  资料来源      7
     文献资料,     7 . 物质资料,     10
  中国理想化的过去      11
  本书的范围      13
日历和编年      19
Edward L. Shaughnessy, 芝加哥大学
远古中国的自然环境      30
吉得炜 David N. Keightley, 加利福尼亚大学, 柏克萊分校
   地理      30
      海岸线,     30 . 主要江河,     31
   气候和环境      33

1  ※※前夜的中国      37
张光直 Kwang-chih Chang, 哈佛大学和※※研究院
   东亚的旧石器时代和人类的居住点      37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223
主题: 54
帖子: 2741
注册: 2010年11月
记号。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4.911
主题: 32
帖子: 9314
注册: 2002年4月
年内主力装备
★ Canon EOS R10
版权页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4.911
主题: 32
帖子: 9314
注册: 2002年4月
年内主力装备
★ Canon EOS R10
扉页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4.911
主题: 32
帖子: 9314
注册: 2002年4月
年内主力装备
★ Canon EOS R10
以下是front matter的内容,大部分是图片,只翻译了目录部分。

书前简介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4.911
主题: 32
帖子: 9314
注册: 2002年4月
年内主力装备
★ Canon EOS R10
下面是有关自然环境的最后两段。导论部分至此结束。

在较早的阶段,就地貌本身而言,不论占优势的是温带、亚热带或是热带植被,森林、灌木和其他植物的覆盖和今天比较都远为茂密。(25)早期的农夫在播种之前都必须清除这些植物;也必须面对居住其中的对人类及其农作物造成威胁的大量野生动物。剥蚀地貌作为一个现代中国非常明显的特征,在远古时期才刚开始起步。(26)

从考古学和文献两方面的证据可以得出如下一般性结论:新石器和早期青铜时代的中国与现在比较,降雨带向更北方延伸以及持续的时间更长,同时尽管不断波动,气候比现代和后来的帝国时代更加温和和适宜,提供了更长的作物生长时间。不同的地区性环境有助于解释正在出现的各新石器文化采用了独特的适应策略,比如他们选择致力于某种植物如小米、稻米或是其他水生植物的食物性采集和驯化。高产出的自然环境和适宜的气候也有助于解释那段时期中国新石器和青铜文化的日益繁荣。[超出物质的层面,]下面的推测并非难以置信:如此良好的环境促进了中国早期宗教、传奇和哲学中特征性的,有关人类性质和人类状况的普遍乐观精神。

(25) For maps that show the distribution of paleovegetation in China for 16000, 12000, 7000, and 4000 B.C. (together with a map show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at reveal the general northern shift of vegetational zones at 4000 B.C., see Winkler and Wang, "The Late Quaternary Vegetation and Climate of China," p. 245, fig. 10.11.
(26) 王世和等, ("案板遗址孢粉分析," p. 64) conclude that Chinese farmers began to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at the start of the Western Zhou, ca. 1000 B.C.

本帖最后由 ttyy 于 2013-6-25 02:10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4.911
主题: 32
帖子: 9314
注册: 2002年4月
年内主力装备
★ Canon EOS R10
谢谢!是需要多加学习改进。

当我们来到青铜时代,考古学提供了河南气候变冷趋势的更多证明,温带动物如马和牛等继续顶替着现代只有在南方可见的亚热带动物群。(21)在渭河(Wei)河谷,约元前1000年的花粉标本显示西周早期的气候仍然在继续变得冷和干燥。(22)※※文献也确认了这种趋势。例如《竹书纪年》记载了在西周中期的不同时间点汉水(Han)和扬子江有结冰,存在一次严重大旱,泾(Jing)、渭和洛水(Luo)全部干枯。(23)冬天缺冰的记载、北部中国竹和李的存在以及河北与山东南部可能存在的双季收割提示周代的气温多数情况仍高于目前的水平;虽然如此,总体的气候趋于变得更加寒冷和干旱的进一步频繁。(24)

(21) 周锋, "全新世时期," p. 114.
(22) 王世和等, "案板遗址孢粉分析," 环境考古研究 周昆叔和巩启明主编, p. 64.
(23) Zhushu jinian (Sibu beiyao ed.), 2, pp. 7a, 8a, 10b (James Legge, The Chinese Classics. Vol. 3: The Shoo King, or the Book of Historical Documents [1865: rpt.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1960], Prolegomena, p. 152 [Legge provided the words in his Chinese text, but omitted their translation], pp. 154, 157).
(24) Chu Ko-chen[竺可桢],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Climate Fluctuations During the Late 5000 Years in China," Cycles 25 (1974); 竺可桢,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考古学报 1972.1: 20-1, 36, fig 2.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1.73
主题: 2
帖子: 221
注册: 2008年3月
楼主精神可嘉,但恕直言,中文表达尚需锤炼。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7.681
主题: 53
帖子: 1698
注册: 2007年3月
鼓掌!LZ厉害!

若出版的话俺定要买一本!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4.911
主题: 32
帖子: 9314
注册: 2002年4月
年内主力装备
★ Canon EOS R10
到了约元前4000至3000年,河南地区的气候开始逐渐转冷和干燥,其标志物是热带和亚热带动物的消失,堆积层显著的黄色风华土壤和较少的水生动物。但是这种变化是渐进而温和的。大约龙山(Longshan)时期(约元前3000-2000),马、牛、羊和鹿等草食动物的遗存显示依然存在着充沛的水草和茂密的森林;少量南方鹿的出现提示那时的气温仍然要高于现在。(18)扬子河谷地区的类似证据说明全新世中期那里的气候一般说来比今天更温暖和潮湿,其沿海地区仍有红树林生长,其现在只能存在于中国南方的海岸。(19)

和海岸线与黄河河道的变迁一样,气候对定居方式的影响也十分巨大。更早期低地地区的湖泊与沼泽限制着仰韶居民的活动,现在它们的缩小赋予了后者更多的可居住土地,也很可能是龙山人口和各地区定居点密度显著增长的促进因素。(20)

(18) 周锋, "全新世时期," p. 112.
(19) Winkler and Wang, "The Late Quaternary Vegetation and Climate of China," p. 233.
(20) 袁广阔, "关于裴李岗文化一支西迁的几个问题," 华夏考古 1994.3: 41-8; 曹兵武, "河南辉县," pp. 61-7. For the situation in Jiangsu, see 萧家仪, "江苏吴江县龙南遗址孢粉组合与先民生活环境的初步研究," 东南文化 1990.5: 259-63.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4.911
主题: 32
帖子: 9314
注册: 2002年4月
年内主力装备
★ Canon EOS R10
在约元前6000年的※※平原,时处全新世盛期的末期,气候变得更湿和更温暖,森林里橡树增多,几种常绿树种和蕨类植物开始出现。裴李冈(Peiligang)新石器发掘点发现的草食动物遗骸如牛、鹿和羊,提示广阔草地的出现;数量巨大的水生动物遗存,如鱼、泽鳄、freshwater mussels和蜗牛,连同沼泽沉淀物显示河流、湖泊和沼泽的广泛存在。(16) 大多数温带动物的发现说明当时的气候与现在基本一致。在其后的仰韶时期(约元前5000-3000),食肉动物如虎、黑熊及豹的出现符合一种内地山区与森林气候,同时大熊猫、竹鼠和大量竹林的痕迹显示环境内竹类生长繁盛。今天只能在扬子河谷或者更南方地区才能发现的亚热带动物如苏门达纳河马、亚洲象、獼猴、麝、豺和孔雀的遗骨在遗址内的存在说明当时的温度比更早事情更加温暖。北京、上海和台湾的气候模式重建也支持这一时期的适宜气候。(17)

(16)张居中, "环境与裴李岗文化," 周昆叔和巩启明主编, 环境考古研究, pp. 122-9.
(17)巩启明和王社江, "姜寨遗址早期生态环境的研究," 周昆叔和巩启明主编, 环境考古研究, pp. 78-84; Winkler and Wang, "The Late Quaternary Vegetation and Climate of China," pp. 229-33; 周锋, "全新世时期河南的地理环境与气候," 中原文物 1995.4: 112-13.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4.911
主题: 32
帖子: 9314
注册: 2002年4月
年内主力装备
★ Canon EOS R10
东北地区以辽宁南部为例,孢粉学分析提示气候在元前约8300到6000年更干燥和更冷,气温低于现在6度左右;森林物种以桦木为主,辅之以榆樹、橡木和松树。从元前6000至5000年,气候有了相当程度的变暖,森林则橡树与桤木充沛,桦木减少和松树增多。(14)然而在随后的时期(约元前3000-1000),平均年度气温下降然后保持相对的稳定,大约比今高2至4°C。粗略从元前1000年后开始了一个逐步而持续的气温下降过程。(15)

(14) Winkler and Wang, "The Late Quaternary Vegetation and Climate of China," p. 229. The changes in the Chinese climate correspond here, as elsewhere, to a period of global cooling that appeares to have set in after ca. 4800 B.C. (Feng Xiahong[冯夏红] and Samuel Epstein, "Climatic Implications of an 8000-Year Hydrogen Isotope Time Series from Bristlecone Pine Trees," Science 265 [August 19, 1994]: 1080).
(15) 中国科学 1977.6: 603-14; Scientia Sinica 21, 4 (1978): 516-32; Kwang-chih Chang, The Archaeology of Ancient China, pp. 71-2, 76-8. Pollen studies from central Liaoning also reveal a gradual change from a climate that was warm and moist to one that was growing cooler and drier (刘牧灵, "新乐遗址的古植被和古气候," 考古 1988.9: 846-8). 本帖最后由 ttyy 于 2013-6-24 04:50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4.911
主题: 32
帖子: 9314
注册: 2002年4月
年内主力装备
★ Canon EOS R10
新石器时期北部中国平原的黄河主干道至少来回变化了两次。(9)大部分时间内,黄河在郑州(Zhengzhou)附近转向东北方向流经现代河北,通过山东板块注入渤海。但大约在元前2600年,它转向东南流入淮河,经河南东部,安徽北部和江苏北部流入黄海。接着在元前2000左右,黄河再次返回到原来东北方向的河道,粗略也就是它今天的路径。(10)这些毁灭性的灾难必定破坏或摧毁了众多新石器居民的生活,河道的厚厚淤泥推平了河道经过地区的地貌,也在现※※古学家的眼中掩盖了很多新石器和青铜时代的发掘点。另外可能的是黄河改道连同气候变化的影响,支配着新石器定居点的模式和文化发展,比如黄河和它不同时期的多种变化可以成为促进或阻碍山东大汶口(Dawenkou)文化和中部平原仰韶(Yangshao)文化间交互影响的因素。这些早期大洪水的记忆有可能已经保留在后来有关大禹(Yu)治水的神话中了;作为后来的贤明皇帝和夏朝(Xia)的奠基者,他被赞誉为清除了这些洪水,使北中国成为了可以安居的乐土。(11)在西部渭河(Wei River)及其支流的变迁同样留下了考古学方面的痕迹;汉水(Han River)上游地区的洪水也掩没了一些新石器定居点。(12)

(9) For the changing courses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the expansion of the Bo Hai and Yellow Sea coastlines in protohistoric and historic times, see Joseph Needham, with the research assistance of Wang Ling[王玲] and Lu Gwei-djen[鲁桂珍], Si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Vol. 4: Physics and Physical Technology. Part 3: Civil Engineering and Nau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1), fig. 859and P. 242, table 69; Caroline Blunden adn Mar Elvin, Cultural Atlas of China (New York: Facts on File, 1983), p. 16.
(10) 王青, "试论史前黄河下游的改道与古文化的发展," 中原文物 1993.4: 63-72; Liu Li[刘莉],"Settlement Patterns, Chiefdom Variabil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arly States in North China," Journal of Anthropological Archaeology 15 (1996): 243, 245.
(11) 史念海, 河山集, vol. 2. (北京: 三联, 1981), pp. 63-77; Wu Hung[巫鸿], "The Art of Xuzhou: A Regional Approach," Orientations 21, 10 (1990): 40-5; 唐领余, 李民胃, 和沈才明, "江苏淮北地区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与环境," 环境考古研究, 周昆叔、巩启明主编 (北京: 科学, 1991), pp. 164-72; 王青, "试论史前黄河下游, " pp. 64-9; 曹兵武, "河南辉县及其附近地区环境考古研究," 华夏考古 1994.3: 65; Liu Li, "Settlement Patterns," pp. 260, 261, 270, 275.
(12) 段清波和周昆叔, "长安附近河道变迁与文化分布,"[似应为"长安附近河道变迁与古文化分布,"] 环境考古研究, 周昆叔、巩启明主编, pp. 47-55; 魏京武和王炜林, "汉江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地理环境与人类的生存," ibid., pp. 85-95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4.911
主题: 32
帖子: 9314
注册: 2002年4月
年内主力装备
★ Canon EOS R10
2.主要河流

从西北部经河流携带而来的风积黄土缓解了海平面上升对中国北部沿海区域的影响。冬季大风从蒙古高原吹来土壤并沉积形成最初的黄土,它们又顺黄河(Huang Ho, the Yellow River)而下沉淀淤积在下游平原和三角洲地区,不断扩展着渤海的海岸线。从大约元前4000年以后,因为淤泥的沉积率超过了海平面上升的速度,黄河三角洲开始了向东一系列的阶段性扩张。(6)黄河最早只是被简单地称为“河”(Ho, “River”),这条巨大水系的浑浊性早在东周文字中就有明确记载,它富含淤泥的特点在汉朝又为它赢得了“黄”这个名字。(7)扬子江最初称为江(Jiang, “River”)(关于这个字最早的南亚语系来源将在后面第82页讨论),在汉代成为长江(Chang Jiang, “Long River”),也流经了一个黄土平原。它同样也在向黄海(Huang Hai, the Yelloe Sea)逐渐扩展着它的冲击平原,但是杨子江下游平原的持续性下沉减慢了该三角洲扩张的程度。(8)

(6) Li Cong-xian[李从先], Li Ping[李萍], and Wang Li[王利], "Postglacial Marine Beds in the Coastal and Deltaic Areas in East China," in Quaternary Geology and Environment of China, ed. in chief, Liu Tung-sheng (北京: 中国海洋出版社; and Berlin: Sprnger, 1985), p.32.
(7) 屈万里, "河字意义的演变," BIHP 30 (1959): 143-55; 李行健, "也说江河 - 从江河汉字的变化看词义的发展和词语的xunshi," 语言学论丛 14 (1987): 70-4. [查不到原文副标题]
(8) 吴维棠, "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看杭州湾," 118, fig. 2, 120, fig. 3, 122; You Lian-yuan[尤联元],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of the Longitudinal Profile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Since Late Pleistocene," in Quaternary Geology and Environment of China, ed. in chief, Liu Tung-sheng, p. 267; Nie Gaozhong[聂高众] and He Deming[何德明], "A New Explanation Regarding the Provenances of Materials of China's Xiashu Loess," in Loess, Environment and Global Change ed. Liu Tungsheng, pp. 213-27.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4.911
主题: 32
帖子: 9314
注册: 2002年4月
年内主力装备
★ Canon EOS R10
海平面的变化影响了大批新石器文化的海岸聚居点和他们的生活方式。在最北边的辽东海岸,约元前2000-1000年间的海水内侵显然迫使了新石器沿海居民们向内迁徙到更高的地域。(2)向南行进,约元前5000-4000年间的渤海海岸线最多可达到现在位置以西的100公里处,附近还存在有很多大型湖泊,其中有些和海连通,它们后来形成了位于现代北京以南约110公里的低凹地区,依然点缀着湖泊和沼泽地。(3)山东南部的海岸也经历了阶段性的反复的海水内侵和退缩。(4)

继续向南,元前5000年以后,杭州湾(Hangzhou wan, Hangzhou Bay)周围的多数土地露出海面,形成了遍布湖泊的平原;如崧泽(Songze)、嘉兴(Jiaxing)等地引人瞩目的新石器时期聚落当时似应位于一个大岛屿上,与其西边接近现代杭州的古海岸线遥相对应。太湖(Tai hu, Lake Tai)在元前3000-2500年期间有许多地方与海交通,并随着海平面的升降而变化,而且周围存在着该地域※※上最广为扩展的湖泊与沼泽群。(5)

(2) Xu Yu-lin[许玉林], "The Houwa Site and Related Issues," in The Archaeology of Northeast China: Beyond the Great Wall, ed. Sarah Milledge Nelson (London: Routledge, 1994), pp. 86-7.
(3) Xing jiamig,"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 Changes and Human Activities Since Late Quaternary in North China," in The Palaeoenvironment of East Asia from the Mid-Tertiary: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Conference. Volumn 2: Oceanography, Palaeozoology and Palaeoanthropology,ed. coordinator, Pauline Whyte (Hong Kong: Center of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88), p. 1080; Winkler and Wang, "The Late Quaternary Vegetation and Climate of China," p. 234.
(4) For a map, see 汪品先, 闵秋宝, 卞云华, 和成鑫荣, "※※东部第四纪海侵地层的初步研究," 地质学报 1981. 1: 8; Chang, The Archaeology of Ancient China, pp. 72, 73 (map); Huang Yukun[黄玉昆] and Chen Jiajie[陈家杰], "Sea Level Changes Along the Coas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ince Late Pleistocene," in Geology, Sea Level Changes, Palaeoclimatology and Palaeobotany, ed. Pauline Whyte et al., pp. 289-318.
(5) Shi Yafeng[施雅风] and Wang Jingtai[王靖泰], "The fluctuations of Climate, Glaciers, and Sea Level," pp. 281, 287, 292; 吴维棠, "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看杭州湾两岸的全新世古地理," 地理学报, 38, 2 (1983): 113-27.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4.911
主题: 32
帖子: 9314
注册: 2002年4月
年内主力装备
★ Canon EOS R10
谢谢鼓励!还很不熟悉,速度太慢,不知道猴年马月才弄得完,而且估计大陆的版权已经被社科院买了。搞着玩吧。
下面是相当于导论的第三部分,翻完了再把frontmatter里面的目录等补进来。

古中国的自然环境

吉得炜David N. Keightley

早期中国的※※的很多方面,如果不是为环境所决定,至少也是深受其影响;新石器和青铜时代的[自然]环境在地域的水平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系列有关文化习俗的选择:狩猎、饮食、健康、衣着、物品交换,以及农业的发展。重建早期[生活]环境为理解远古中国文明的起源和特征提供了一个新颖的途径。

地理

1. 海岸线[※※※数字为译者所加]

在末次冰盛期 (约元前18000-15000)的更加干燥和寒冷的阶段,由于海平面明显地下降,大部分东中国大陆架得以暴露,海岸线距离现在的位置以东约200到1000公里,日本、台湾和海南岛都与大陆相连接。然而随着冰期(约元前13000)的结束,海面开始迅速回升。在北部中国,除了偶然的波动,它在元前3000至4000年前达到了最高点,比现在的平面要高出5到10米;在扬子Yangzi三角洲则有所不同,因为局部板块运动的原因,海面最大内侵大约发生在元前5500年。以后经过了更多的波动,海岸线在前汉末期公元9年到达了大概现在的位置。(1)

(1) Shi Yafeng[施雅风] and Wang Jingtai[王靖泰], "The fluctuations of Climate, Glaciers, and Sea Level Since Late Pleistocene in China," in Sea Level, Ice, and Climatic Change, ed. I. Allison (Washington, D.C.: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ydrological Sciences, 1981; Publication no. 131), pp. 281, 287, 292; Kwang-chih Chang[张光直], The Archaeology of Ancient China, 4th ed. (New Haven, Con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6), pp. 71, 73, fig. 35; Yang Huaijen[疑为印刷错误,似应为Yang Huairen杨怀仁], Chen Xiqiang[陈西庆], and Xie Zhiren[谢志仁], "Sea Level Changes Since the Last Deglaciation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East China Lowlands," in he Palaeoenvironment of East Asia from the Mid-Terticary: Proceedngs ofthe Second Conference. Vol. 1: Geology, Sea Level Changes, Palaeoclimatologyand Palaeobotany, ed. Pauline Whyte et al. (Hong Kong: Center of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fo Hong Kong, 1988), p. 366, fig. 4; An Zhisheng[安芷生] et al., "Changes in the Monsoon and Associated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China Since the Last Interglacial," in Loess, Environment and Global Change (The Series of the Ⅷ Inqua Congress), ed. Tungsheng Liu[刘东生]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1), pp. 13, 24; Mariorie G. Winkler and Pao K. Wang[王寶貫], "The Late Quaternary Vegetation and Climate of China," in Global Climates Since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ed. H. E. Wright, Jr. et al.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93), pp. 234, 247.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6.229
主题: 0
帖子: 4002
注册: 2002年3月
鼓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976
主题: 17
帖子: 3015
注册: 2009年6月
加油。什么时候出版了上交流打个招呼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012
主题: 31
帖子: 6769
注册: 2008年11月
期待樓主大作,出版了一定買一本。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4.911
主题: 32
帖子: 9314
注册: 2002年4月
年内主力装备
★ Canon EOS R10
表1续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4.911
主题: 32
帖子: 9314
注册: 2002年4月
年内主力装备
★ Canon EOS R10
表1续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4.911
主题: 32
帖子: 9314
注册: 2002年4月
年内主力装备
★ Canon EOS R10
表1续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尝试翻译本书,剑桥中国远古史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